百无一用是书生你被误导了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 总有些被人断章取义的名言 “百无一用是书生 ”就 是其中一例这句萦绕在中国人案头的 “醒世格言 ”,时常被拿来伤害读书人的 阅读兴趣 , 传递灰色情绪事实上,中国人历史上一直将耕读传家奉为至上家风 ,这种“读书无用论 ” 却是如何演变出来的 ?我们应当回到当时的语境及背景下去看 , 正本清源这句诗的作者黄仲则是清代乾隆年间诗人 , 翻开《清史稿》 , 才知他幼时丧 父,少年丧兄,诗负盛名却屡试不第 ,为谋生计,一生颠沛流离 ,怀才不遇,35 岁就 客死他乡钱钟书写《围城》还不忘提一提他所代表的乾嘉习气也许是因为自幼坎坷 , 黄仲则比同龄人要早熟这句 “百无一用是书生 ”出 自他 17 岁时候的一篇习作《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 , 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 , 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 , 百无—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 , 春鸟秋虫自作声首联和颔联都表达了一个意思 ,满腹才华却考不上功名 ,情绪低落 ,独自飘 零 17岁的阳光少年对未来充满梦想 ,但现实中内心充满悲苦 , 于是写诗抒发胸 中不平之气发完一通牢骚之后开始说 “十有九人堪白眼 , 百无一用是书生 ”。
说穿了, 这是一个恃才傲物的少年郎自嘲自讽的话 ,也就是一时气话陆游也曾 说自己 “此身合是诗人未 ”,苏东坡更是痛感 “人生识字忧患始 ”你敢说苏轼 和陆游百无一用吗 ?像某年轻作家一样年少轻狂对读书发发牢骚不算什么本事 , 黄仲则能为历史 铭记,功力全在尾联——“莫因诗卷愁成谶 ,春鸟秋虫自作声 ”鸟可以鸣春,虫 可以鸣秋没人听我唱歌 , 我做我自己的观众貌似颓唐其实洒脱黄仲则的诗是乾嘉时期翘楚这样一位诗坛大家不得志的时候感叹一句 “读书无用 ”被后人拿来当作对读书的鄙薄 , 实在乌龙其实,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对读书一直是带有崇高敬意的古人认为文字是有 灵魂的,不能随便焚烧 ,因此建了敬字亭据《淮南子》记载 ,当年仓颉造字时 , 天雨粟, 鬼夜哭中国历史上劝人读书的文章典故浩如烟海中国人习惯自谦 , 尤其文人 ,黄 仲则等人平常饱读诗书 , 偶尔“撒娇卖萌”说“读书没用 ”那也是“情绪话”, 不能当真 ,最后还不是继续著述文章嘛试问 ,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书也没读几本 ,又有什么资格说 “百无一用是书生 ”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