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成员:177 高媛媛 199 李欣欣175 李燕华 205 蔡嘉蓉182 许晓婷 207 林巍娜195 陈晓姗一·教材分析二.教学重难 点三. 教材 说明五.教材的处 理 教学建议三位数乘两位数四.教学策略教学分析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学生在三 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 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 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都不会感到 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并且连续进位,计 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 同情况,错误率要高一些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 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方法 • 2、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 竖式主要是确定积的位置,比如,第一 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相乘时,积的 末尾要与十位对齐教材说明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 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 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 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其中主要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 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 方面体现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 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 的关系作铺垫 还有引导学生探索当其中一个因数不变时 ,另一个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并从中归纳出 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变 化规律第一组呈现的是: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 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第二组呈现 的是: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成原 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成原来的几分之一 在教学中,侧重的是让学生在计算练习中理解 数的变化,至于如何准确的表述出来,并不重 要 编写意图:分步学习因 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 )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 零的乘法:160×30;第( 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 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 乘法:106×30该题重点既有竖式的简 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 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 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前面 的乘法学习中都已解决,所 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为学 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充 足的空间和机会 (1)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 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 中 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例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 , 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 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 化情况, 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 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 ,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 (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 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 相关的, 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教学策略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 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 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材的处理教学建议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中,主要有两 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乘数中间有零,二是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在教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时,先让学生比 较哪道题目的乘数比较特殊,再让学生比较为什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数中 间没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数 中间有零?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计算方 法 在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时 ,先让学生比较哪道乘法算式比较特殊 ,再让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比 较中得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 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 一些这样既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 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