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以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以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有杆泵一般是指利用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所驱动的柱塞式抽油泵第一节 有杆抽油装置,典型有杆抽油装置如图,抽油机,,抽油装置 抽油泵,,抽油杆,,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一、抽油机,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游梁—连杆—曲柄机构、减速机构、动力设备和辅助装置等四部分组成常规型,,抽油机 异相型,,前置型,,,1. 常规型抽油机 2. 异相型抽油机,结构特点:,曲柄轴中心基本位于游梁尾轴承的正下方结构特点:,曲柄轴中心与游梁尾轴承存在一定的水平距离;曲柄平衡重臂中心线与曲柄中心线存在偏移角,(,曲柄平衡相位角)1.常规型抽油机 2.异相型抽油机,运动特点,: 上下冲程运行时间相等运动特点,:,使得上冲程的曲柄转角明显大于下冲程,从而降低了上冲程的运行速度、加速度和动载荷,达到减小抽油机载荷、延长抽油杆寿命和节能的目的结构特点,:,支架位于游梁的一端,驴头和曲柄连杆同位于另一端运动特点,:这种抽油机上冲程运行时间长于下冲程运行时间,从而降低了上冲程的运行速度、加速度和动载荷。
3.前置型抽油机,,前置型多为重型长冲程抽油机,除采用机械平衡外还采用气动平衡CYJQ14-5-73HQ气动平衡游梁式抽油机,,,例: CYJ8-3-37HB,,我国游梁式抽油机型号表示法,,,其它结构型式:,,变形游梁式抽油机,:,,如:,双驴头式,,,旋转驴头式,,,大轮驴头式,,,大轮式,,,斜直井游梁式,,目的,:,,增大冲程、节能及改善抽油机的结构特性和受力状态YCYJ10-5-37HB特形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CYJYR3-2.1-9HF旋转驴头游梁式抽油机,,CYJX5-3-26HB斜井游梁式抽油机,,无游梁抽油机,,(特别超长冲程抽油机),如:,链条式,,,增距式,,,宽带式,等,,,主要特点,:,,多为长冲程和慢冲次,目的,:,扩大有杆泵的适用范围,适应深井和稠油的特殊需要无游梁式抽油机,,链传式抽油机,KCJ5-3.6-7HZ宽皮带式抽油机,,增距式抽油机,,,二、抽油泵,,有杆泵采油的井下设备,,基本要求,:结构简单、强度高;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便于起下,而且规格类型能满足不同油田的采油工艺需要1.泵的工作原理,,,抽油泵主要由泵筒、柱塞、固定阀和游动阀组成,柱塞上下运动一次称一个冲程,也称一个抽汲周期。
1)上冲程,:抽油杆带动活塞向上运动a.游动凡尔关闭,,,井口排液b.泵内压力下降,,,固定凡尔打开,,,泵内吸油吸入条件:,,泵内压力, 沉没压力,,,c.抽油杆加载伸长,,,油管卸载缩短沉没压力,—,泵吸入口的压力动液面,—,生产时的环,,空液面高度静液面,—,关井时的液,,面高度h,s,—,沉没度;,,h,f,,—,动液面高度h,s,h,f,,,2)下冲程:,,抽油杆带动活塞向下运动,,a.泵内压力升高,固定凡,,尔关闭,停止吸油b.游动凡尔打开,泵内油,,转入活塞以上的油管,,,井口出液泵排出液体的条件:,,泵内压力,活塞以上液柱压力,,c.抽油杆卸载缩短,,,油管加载伸长2.泵的理论排量,,假设: 活塞的冲程等于光杆的冲程;,,活塞让出的体积完全被原油充满;,,抽油系统无漏失泵的理论排量为:,,(3-1),,式中:Q,t,——泵的理论体积排量,,,A,p,——柱塞截面积;,,A,p,,,D——泵径,m;,,S——光杆冲程,m;,,n——冲次, 按抽油泵在油管中的固定方式分为,1)杆式泵,,柱塞、固定凡尔、游动凡尔和工作筒装,,成一个整体,随抽油杆柱插入油管内的,,预定位置固定,故又称为“插入式泵”。
特 点,:操作方便、结构复杂、成本高,适应,,于深度大、产量小的井杆式泵,,管式泵,,3. 抽油泵类型和结构,,,动筒杆式泵,的固定阀位于固定柱塞的顶部,游动阀则位于游动泵筒的顶部这种泵的最大优点是泵筒的往复运动能使其外围环形空间的液体产生旋涡运动,从而阻止泵周围砂子沉积,避免泵卡在沙子中此外,如果抽油装置需要间歇停抽,则泵筒顶部的游动阀就会关闭,可以防止进入泵中的砂子沉积在柱塞的顶部和周围动筒杆式泵的缺点是不宜在偏斜的井眼中工作,因为在偏斜井眼中,泵筒与油管间的磨损严重;同时,固定阀距井底较远,且尺寸较小定筒杆式泵,可以采用尽可能大一些的固定阀,,并可放置到可靠近井底的位置,从而可以减小井中液体进入固定阀的压力降,使气体分离减少,非常有利于提出泵效杆式泵的防气、防砂能力也比管式泵好但是,杆式泵制造难度大,成本高,为了保证杆式泵顺利通过,对油管壁厚的均匀程度及内径尺寸的一致性要求较高,2)管式泵,,,工作筒、固定凡尔装在油管尾部;游动凡尔装在柱塞上先下工作筒,再下油管,最后用抽油杆下入柱塞特点,,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复杂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井SYS5059-91标准抽油泵的基本型式如图3-6所示。
按抽油泵泵筒结构又分为整筒泵和组合泵,,3)组合泵,,,为了便于加工和保证质量,衬管分段加工,然后组装在泵筒内,这类泵称为衬管泵或组合泵4)整筒泵,,,泵筒为整体泵筒与组合泵相比具有:,,泵效高、冲程长、形式多、规格全、重量轻、 装卸方便、不会发生“错缸”等优点5)特种抽油泵,,,防气泵、防砂泵、抽稠泵、液力反馈泵等,4. 抽油泵的型号及基本参数,,我国的抽油泵型号表示方法如下:,例如:公称直径为38mm,泵筒长度为4.5m的厚壁筒,定筒式顶部固定,机械式,金属柱塞长1.5m,加长短节长度为0.6m的杆式泵标记为:,CYB,38,-RHAM,4.5-1.5-0.6,,三、抽油杆柱,,,上经光杆连接抽油机,下接抽油泵的柱塞,其作用是将地面抽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传递给井下抽油泵附属器具,:,,光杆:,位于抽油杆最上端,其作用是连接驴头钢丝绳与井下抽油杆,并同井口盘根配合密封抽油井口加重杆:,用于大泵抽油、稠油井和深井,抽油杆柱的下部采用加重杆,防止抽油杆柱下部发生纵向弯曲,减少抽油杆的断脱事故抽油杆扶正器:,用于斜井和丛式井,使抽油杆处于油管中心,不直接与油管接触,减少抽油杆的磨损、振动和弯曲。
还有用于减少抽油杆振动的,减振器,、防止抽油杆接箍旋松的,防脱器,等刮蜡器,滚轮式扶正器,,,特种抽油杆,1、超高强度抽油杆,,2、玻璃钢抽油杆,,主要特点:重量轻;耐腐蚀;,,可实现超冲程;不能受压,,3、空心抽油杆,,4、连续抽油杆,,5、柔性抽油杆,,,第二节 抽油机悬点运动,一、简化分析,,1. 简谐运动,,当r/,l,→0及r/b→0时,,B点的运动简化为简谐运动,且与C点的运动规律相同,而,A点的运动与B点成比例关系:,,S,A,/S,B,=a/b,,,S,B,=r(1-cosωt),,,S,A,= S,B,a/b,,,(3-2),,(3-3),,(3-4),,,上冲程,的前半冲程为加速运动,加速度为正(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均向上);后半冲程为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下冲程,只是改变了运动方向,前半冲程仍为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均向下);后半冲程,,仍为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上下死点(,Φ=0°,180°,)加速度最大:,,2.曲柄滑块机构模型,,,假设曲柄半径 r 与连杆长度,l,的比值范围为0
令λ=r/,l,,悬点的运动规律为,X,B,2r,B,’,B,D,O,’,φ,ψ,l,r,B”,C,,X,B,2r,B,’,B,D,O,’,φ,ψ,l,r,B”,C,B点位移:,,(3-5),(3-6),(3-7),,在φ=0°和φ=180°,(上、下死点)处,,悬点的最大加速度:,(3-8),(3-8a),,二、精确分析,,1. 几何关系,,,,2. 运动分析,(3-15),悬点位移对曲柄转角θ的变化率ds,A,/dθ是抽油机减速器曲柄轴扭矩计算的重要特性参数,即扭矩因数 (Torque Factor),(3-11),(3-13),(3-14),,曲柄滑块机构模型是常用的模型,可用于一般的计算和分析而简谐运动模型只能用于粗略估算和简单分析第三节 抽油机悬点载荷,一、悬点静载荷及其理论示功图,,1. 上冲程悬点静载荷,,在上冲程中,游动阀关闭,柱塞上下流体不连通产生悬点静载荷的力包括抽油杆柱重力和柱塞上、下流体压力1). 抽油杆柱重力,,上冲程作用在悬点上的抽油杆柱重力为它在空气中的重力,2).,作用于柱塞上部环形面积上的流体压力(泵排出压力),(,3-18,),(3-19),作用在柱塞上的液柱载荷,:,,上冲程悬点静载荷,上冲程中的悬点静载荷可简化为:,(3-21),(3-21c),3).,作用于柱塞底部的流体压力(泵吸入压力),(3-20),(3-20a),忽略井口油压P,t,和套压,,,(3-22),(3-23),(3-18),证明:,,2. 下冲程悬点静载荷,可忽略井口回压造成的悬点载荷,(3-24),(3-24a),,3.,多级,抽油杆柱的重力,抽油杆柱在空气中的重力为:,对于多级组合杆柱,可用下式计算其平均值:,(3-18a),(3-25),(3-23a),(3-26),m——组合杆柱的总级数;,,q,ri,——第i级抽油杆柱每米自重,kN/m;,,ε,i,——第i级杆柱长度与杆柱总长度之比值。
在静载差作用下杆柱的变形量可根据虎克定律确定:,,,,=,,/E,,:应变,,:应力 E:弹性模量,,,,=,,/L,=,W,L,’/A,,=L,,=L,,/E=W,L,’L/AE,4.静载荷作用下的理论示功图,(3-27),对于m 级组合杆柱:,(3-28a),(3-28),,油管柱在静载作用下的变形量为:,(3-29),,总的静载变形量λ,为抽油杆柱与油管柱两部分静载变形之和3-31),(3-30),对于m 级组合抽油杆柱:,E,t,——油管弹性常数=(EA,t,),-1,,kN,-1,,在静载荷作用下,抽油泵柱塞的冲程长度S,P,较抽油机悬点的冲程长度S减少变形量λ,故λ也称静载冲程损失3-32),,图 3-14,,ABC为上冲程静载变化线,CDA为下冲程静载变化线,,AB为加载线,CD为卸载线;,加载和卸载过程中,游、固阀均关闭,加,载,线,吸入过程(,固定阀开,),卸,载,线,排液过程,(,游动阀开,),,二、悬点动载荷,1.惯性载荷,(3-33),液柱惯性载荷:,(3-34),杆柱惯性载荷 I,r,,:,,,上冲程中杆柱引起的悬点最大惯性载荷I,r1,为,:,(3-35),下冲程中杆柱引起的悬点最大惯性载荷为:,(3-36),,上冲程中液柱引起的悬点最大惯性载荷I,L1,为,(3-37),下冲程中液柱不随悬点运动,因而不存在液柱惯性载荷。
上冲程中悬点最大惯性载荷I,1,为,,,,下冲程中悬点最大惯性载荷I,2,为,,考虑惯性载荷的理论示功图由静载理论示功图的平行四边形,ABCD被扭歪成A,,B,,C,,D,,,2.振动载荷,一般情况下,在计算悬点载荷时常将其忽略三、摩擦载荷,,作用在悬点上的摩擦载荷由以下五部分组成1.抽油杆柱与油管之间的摩擦力,,,该摩擦力F,1,在上、下冲程中都存在,其大小在直井内通常不超过抽油杆重量的1.5%2.柱塞与泵筒之间的摩擦力,,,该摩擦力F,2,在上、下冲程中都存在,一般在泵径不超过70mm时,其值小于1717N3.抽油杆柱与液柱之间的摩擦力,,,,该摩擦力F,3,发生在下冲程,其方向向上,是稠油井内抽油杆柱下行遇阻的主要原因阻力的大小随杆柱下行速度变化,其最大值可近似地表示为,(3-39),(3-40),,决定F,3,的主要因素是井液粘度及抽油杆柱的运动速度因此,在,抽汲高粘度液体时,应考虑采用低冲次、长冲程工作方式,由于井液粘度既受到温度的很大影响,又与液体中的含气量有关,随井深变化较大,所以,应当分段计算不同井段的粘度与摩擦力,4.液柱与油管之间的摩擦力,,,该摩擦力F,4,发生在上冲程,其方向向下,故增大悬点载荷。
根据高粘度油井现场资料统计,F,4,约为0.77 F,3,5.液体通过游动阀的阻力,,液流通过游动阀时产生的压头损失为,(3-41),由液流通过游动阀的压头损失而产生的下行阻力为,(3-42),,,上冲程中作用在悬点上的摩擦载荷有F,1,、F,2,及F,4,,其方向向下,故增加悬点载荷下冲程作用在悬点上的摩擦载荷有F,1,、F,2,、F,3,及F,5,,其方向向上,故减小悬点载荷四、悬点最大和最小载荷,1. 简化公式,发生在,上冲程的最大载荷,可简化为,若取r/l=1/4,则,发生在,下冲程的最小载荷,可简化为,(3-45),(3-45a),(3-46),,其它简化公式:,(3-47),前置型抽油机,(3-48),常规型抽油机,,2.美国API方法,(3-51),(3-52),(3-53),(3-50),(3-49),,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将其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进行评价,选用符合具体油田情况的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