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校园景观评价与优化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对校园景观建设的关注度也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然而,很多高校为追求景观的速成,没有经过缜密的研究便仓促施工,从而导致校园景观种类单一,缺乏特色,严重影响了校园环境质量 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校园景观为研究对象,首先,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与研究实例,其次采用问卷调査的方法,了解师生对校园景观的满意度;然后根据调查问卷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实际调查,再对校园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结出江苏师范大学校园景观的优点与问题:学校植物种类繁多,绿化区域大,但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稀少,且观赏期集中在春秋季,季相变化不丰富,景观层次单调,空间类型单一;天然的地形条件利用不充分;滨水景观仅在特定时期内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建筑形式单一,有些教学楼表现出年代迹象,影响美观;同时从问卷调查评分结果可以看出,学校师生普遍反映校园内景观实用性较低,文化内涵欠缺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较合理的优化措施,为江苏师范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校园景观;景观评价;问卷调查;景观优化措施 1绪论 1.1课题来源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加,高校校园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广大师生的第二个"家";,它不仅为师生提供学习、生活的场所,更是文化的传承地,是创新科研的发源地,是人才的聚集地。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从而改善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校园景观建设已然成为高校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建立新经济条件下的新时代大学校园,对校园景观的综合评价成为社会研究的迫切课题 1.2目的和意义 如今高校事业的不断发展也顺势将校园景观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从各个学校的景观建设可以看出,为提升校园环境质量,营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学校越来越重视对道路、植物、建筑等景观的保护与整改,甚至对大学周边的绿化环境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建等 然而盲目随意的景观建设往往并不能达到我们预计的效果,因此,对校园景观进行一些分析和评价,发现其中的精妙或不足之处,也为将来学校在对景观建设与整改方面提供理论上的的支持与建议,更加有利于营造一种舒适、绿色、生态的校园氛围 理论性的研究与实地调研为学校景观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宝贵意见,有利于对大学校园景观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科学的、正确的植物景观评价标准也为综合性大学校园景观的新建或整改提供参考 另外,从更实际的方面来说,本文以大学校园为研究对象,研究校园景观特点,探究如何通过营造景观来加强对校园文化特色的塑造等问题,可以有效的避免陷入格局千篇一律的尴尬局面,在有"共性";的基础层面上不失"个性";,符合个性化的时代要求,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吸引生源,扩大校园的影响力。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关于景观美学评价的研究开始的较早,20世纪60年代,对于"景观评价";的研究最早在美国开展,7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但当时对景观的评价大都停留在视觉层面上 80年代,随着风景评价队伍的不断扩大,许多相关学派也应运而生,如现象学派、专家学派、认知学派及心理物理学派【1】1991年,杰尼•托马斯(ThomasA.Gaines)的《TheCampusAsAWorkOfArt》从美学理论的角度来阐述大学校园应具备的特点【2】FrankEM强调生态设计在校园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倡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预与违反自然法则的行为【3】1978年,布鲁斯特在《校园规划与建设》中介绍了栽植、养护等活动,但并没有将人的使用涉及在内【4】Forman提出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阐述校园生态景观构型及其形成过程,强调重视大学校园规划中功能、景观、生态的和谐统一【5】 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校园规划专家"校园规划之父";RichardDober主要从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和校园文化塑造两个方面探讨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与要点,提出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应结合大学的性质、 办学宗旨,通过充分研究大学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式以绿化的手段塑造文化意境,体现大学独特的人文内涵,他先后著有《校园规划(CampusPlanning)》(1963)、《校园建筑(CampusArchitecture)》(1996)、《校园景观(CampusLandscape)》(2000)三本与校园景观环境相关的书籍,从校园规划的具体过程出发,结合校园的功能、意象、实体和校园中的各种建筑的类型,深入分析了校园户外开放空间的规划和营造【6】。
1.3.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校园景观评价,主要集中于评价指标的选取,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以及校园景观的生态建设方面刘志强从生态角度出发,开拓大学校园规划的新思路【7】;潘海泽等以校园生态格局为研究对象,对大学校园进行分析,为高校校园景观的生态性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申锋对大学校园园林化的规划设计发展趋势作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大学园区园林的功能发展及园林景观规划应注意的问题;莫丹、刘洪杰将生态学作为研究基点,对华南师范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进行了初步的评价,探索如何营造一个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整体完善的高校校园生态环境系统 1.4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主要研究内容 (1)根据江苏师范大学校园景观调查问卷反应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江苏师范大学校园景观进行综合、科学、客观的评价,从而发现学校在景观规划方面的优点与不足 (2)根据校园自身特点,结合理论知识与调查实践,在遵循"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探究合理的校园景观的优化措施,为大学校园景观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1.4.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针对江苏师范大学景观特点,设置景观评价调查问卷,随机发放,收集师生意见。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视觉层面与文化内涵层面,共18个问题,釆用主观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师范大学校园景观进行评价分析,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可靠 (2)实地调查 根据校园景观调查问卷所反映的问题,对江苏师范大学校园景观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景拍摄,收集大量的实际图片资料,结合调查问卷,为校园景观建设提出优化措施 1.5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为研究区域,以其校园景观为研究对象,开展综合研究 1.5.1地理概况 江苏师范大学坐落于五省通衢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至2015年11月,江苏师范大学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其中泉山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在校学生25000余人 1.5.2气候概况 江苏师范大学地处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带,自然环境优越,气候资源丰富,基本气候特点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年平均气温在13.8-16.6摄氏度之间,降水丰富,雨热同季 1.5.3分区概况 校园环境是一个以师生为主体的生物环境需要满足师生学习、生活与休闲娱乐等基本功能需求,因此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校园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即教学区、生活区、休闲活动区(包括运动场、小游园、广场等)。
生活区与教学区具有明显的分界线玉泉河,玉泉河以东为教学区,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等,玉泉河以西为生活区,包括食堂、宿舍与超市等,而休闲活动区则以小游园广场、运动场等形式分布在教学区与生活区周围 2调查问卷概况 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到回复63份,其中园林专业41人,非园林专业22人,男生18人,女生45人 调查包括下列内容:校园景观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体现包括两个问题,师生对校园景观的满意度水平及对不同区域景观的满意程度包括四个问题;师生对校园内不同景观(植物,建筑,水体,地形,季相景观等)的评价包括七个问题;师生最喜欢的校园景点调查以及对校园景观建设的建议等 3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3.1校园景观中地域特色与校园文化分析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江苏师范大学师生普遍认为校园景观对地域特色表现不充分,对校园文化则有良好体现 3.1.1地域特色 (1)徐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虽然经过多年的历史变迁,其地域特色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其主流文化依然是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楚汉文化学校虽然设有汉语言文学等与汉文化有关的专业,但在校园景观中对汉文化的体现并不明显,既没有汉风建筑,又不常见融入汉朝元素的小品,在植物景观与水景景观中更没有体现出来。
汉风景观寥寥无几地域特色难以体现 (2)而从植物景观上看,校园中多处种植银杏、紫薇,彰显了徐州地域特色因为徐州市的市树为银杏,市花为紫薇,市树市花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植物,象征着该城市特有的现代文明 3.1.2校园文化 "崇德厚学,励志敏行"是江苏师范大学传承的校训在校园东大门入口处便设置了刻有校训的景墙,让人一进校门便能感受到这样优良的校园风气且校园多处都可见刻有励志名言的山石小品,在充当景致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又时时刻刻为师生传递着校园文化精神 3.2植物景观分析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校师生对校园植物景观评价最高,且认为春秋季景观最好,这也反映出师生对冬季植物景观满意度不佳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发现师大校园植物景观主要特点如下: 3.2.1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校内植物种类丰富,呈现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观特色腊梅花的开放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刚一到来,迎春便率先开出黄色的小花,紧接着云南黄馨、金钟等纷纷开出花朵;到了四月,校园的植物景观开始呈现出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画面日本晚樱、垂丝海棠、玉兰、木香、日本晚樱、桃花、蔷薇等都纷纷开出花朵,一些草本花卉也不逊色,如三色堇、瓜叶菊、矮牵牛等,还有一些春色叶植物,如石楠、臭椿、黄山栾、五角枫等长出红色的新叶,争相为校园增添春色。
夏天,盛开的木槿花,紫薇花引来众人的围观,玉泉河旁的夹竹桃与合欢开出粉色的花朵,月季花、牡丹花摇曳着优美的身姿,夏天的行道树也成了一抹清新的景致,道路两旁的悬铃木长满宽大的叶子,树冠宽大茂密,叶色碧绿,给人提供遮阴的同时又透露出一丝清凉 秋天,丹桂飘香,但秋天师大的美并不仅仅体现在花香、花色上,观赏更多的是那些秋色叶植物景观到了秋天,许多植物的叶色发生变化变化,银杏叶色变得金黄,玉泉河旁那条银杏小道不知使多少人驻足,给人时空变化的美感;红色的鸡爪槭、红枫、黄栌,远远看去如同一团火焰;都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具有观果价值的植物也有很多,如银杏,南天竹、构骨、女贞、珊瑚树等,硕果累累 冬天,百花凋零,但是校园内种植了许多的常绿树种,给本是萧条的冬日校园增添了许多生气,有雪松、园柏、香樟、广玉兰、竹子、珊瑚树、棕榈,还有一些低矮的常绿灌木,如海桐、女贞、小蜡、黄杨等,这些植物有层次地搭配在一起,分布在学校各处,美化了校园景观 3.2.2存在问题 (1)学校为使校园一年四季都有植物景观,加大对常绿树种的种植力度,乔木如香樟、女贞、棕榈、珊瑚树、广玉兰、石楠即各类松柏,灌木有黄杨、海桐、小叶女贞、小蜡、蚊母树等,且种植面积广,从而导致校园内常绿树种比例过大,季相变化不明显,校园整体色彩单调,产生视觉疲劳。
(2)校园内植物景观配置手法大体上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