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2016-2020 年)根据国家医改总体部署,上海被列为全国省级医改综合试点单位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市医改办)、市卫生计生委会同市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研究制订了《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2016-2020 年)》为推进落实试点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工作要求、实施路径和时间安排,特制订本实施意见一、深化市级医院“管办分开”改革1.强强化政府管理化政府管理责责任政府负责抓好公立医院规划、投入、监管、评价等管理责任,编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各类医疗机构专项规划,建立医疗服务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完善有效的公立医院外部治理架构,基于公立医院评价结果配置医疗资源,激发医疗机构发展活力,促进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健康发展2.落落实办实办医主体医主体责责任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对市级医院实施战略规划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建设、审计监督等,实施总会计师委派制度,促进市级医院的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按照“同城同管”的要求,将上海市与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中福会合作共建医院纳入市级医院统一管理平台。
3.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合理界定公立医院自主管理权限,健全院长选拔任用制度和院长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医院内部决策- 2 -和制约机制理顺公立医院内部考核机制,建立收入分配管理新机制4.探索新型医院集探索新型医院集团团化化发发展模式发挥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现代医院管理方式和市级医院大集团管理优势,以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中医医院为核心,以支持郊区为先导,推进市内医院集团建设,探索新型医院集团运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配合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本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在立足本市的基础上,探索医院集团“走出去”,辐射长三角地区,积极参与多层次、跨地区的医疗服务市场发展,发挥医疗资源的外溢效应,疏解上海城市医疗承载压力,提升市级医院发展能力实实施施进进度:度:2016 年,研究制定市级医院集团化改革方案2017年,试点组建医疗集团2020 年,初步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型医院集团化发展模式责责任部任部门门: :任务 1 由市卫生计生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配合任务 2、3、4 由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牵头,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配合。
二、各区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5.建立管理架构建立管理架构管委会由区政府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组成,履行政府管理责任管委会由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分管财政、卫生计生工作的副区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管委会下设办公- 3 -室,实行双主任制,分别由区政府办公室联系卫生计生工作的副主任和区卫生计生委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管委会成立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委员会6.明确管理明确管理职责职责管委会负责审议决定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财政投入机制、医保拨付、全面预算管理、综合评价、重大项目实施、资产管理、可分配资金核定等事项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进、督查督办管委会决策事项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委员会以全面预算和病种组合指数等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开展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评价工作,并形成评价报告,作为管委会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7.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工作机制建立例会制度,原则上每季度召开管委会工作会议,管委会全体成员参加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参会委员在管委会会议中可充分发表意见,并对有关决策事项进行表决,表决结果和决议形成会议纪要建立推进落实机制,管委会办公室跟踪掌握管委会决议执行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定期进行信息发布,督促工作落实。
实实施施进进度:度:2016 年,各区组建管委会2017 年,健全管委会的管理职能和工作机制2020 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公立医院外部治理机制责责任部任部门门: :各区政府牵头,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配合三、建立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8.建立体系建立体系运用大数据方法、卫生经济学和疾病诊断相关分- 4 -组(DRGs)管理原理,以病种和技术为核心,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评价标准政府层面,测算公立医院病种组合指数,依据医院功能定位,建立相匹配的资源配置、费用控制、床位规模调控等标准体系办医主体层面,深化院长绩效考核,开展病种难度分析、手术难度分析和代表性病种的院际绩效分析,推动公立医院优化业务结构,凸显功能定位医院层面,建立病种诊断相关分组(DRGs)和临床路径管理体系,对科室和医务人员相关的效率、技术、费用、成本等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符合中医临床特点的评价体系,引导中医医疗机构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9.实实施施评评价政府层面,以医院平均病种组合指数、每病种组合指数费用、每病种组合指数药品费用、每病种组合指数耗材费用、每病种组合指数财政投入、每病种组合指数人员费用、每病种组合指数医保费用、每病种组合指数个人自负费用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定期对全市公立医院进行评价。
办医主体层面,定期分析所属医院病种和手术的结构与难度等,开展病种绩效分析,反映服务能力、临床专科实力、资源消耗、服务效率和医院管理等情况10.结结果果应应用政府层面,将评价结果应用于信息公示、费用控制等,逐步与床位控制、岗位设置、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等挂钩办医主体层面,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全面预算管理、院长绩效考核、工资总额核定、病种结构监控、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费用控制等;鼓励医院根据发展规划,确定重点病种、重点手术,优化业务结构,- 5 -开展新技术临床应用,提高临床诊治质量医院层面,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加强内部绩效考核、收入分配、成本控制、学科建设、职称晋升、岗位竞聘等实实施施进进度:度:2016 年,完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制订相关费用控制、床位控制、岗位设置标准2017年,将评价结果与费用控制、床位控制、岗位设置、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2020 年,在全市公立医院基本建立 DRGs 和临床路径管理体系责责任任部部门门: :市卫生计生委、市中发办、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牵头,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各区政府等配合四、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11.建立建立费费用控制用控制标标准。
准根据国家和本市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相关要求,利用医院平均病种组合指数计算的基本原理,以 2015 年本市公立医院的医药费用为基数,确定全市公立医院的每病种组合指数费用,以及每病种组合指数药品费用、耗材费用、人员费用、医保费用、个人自负费用等控制标准12.核定医院核定医院费费用控制目用控制目标标各公立医院依据本市公立医院费用控制标准,自行申报本单位病种组合指数和相关费用指标等市、区两级卫生计生部门分别对公立医院申报的费用控制目标进行核定,并作为费用监管的依据13.实实施施费费用用监监管与控制管与控制建立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季度、年度公示制度,逐步将费用监管结果与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等工作挂钩,- 6 -控制公立医院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鼓励公立医院提高技术水平、优化病种结构、提升质量效益,使公立医院医药费用水平与功能定位和医疗服务产出相适应实实施施进进度:度:2016 年制定费用控制标准2017 年开始实施2020年,初步实现医药费用水平与医保、患者的支付能力、财政投入、医院发展需要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责责任部任部门门: :市卫生计生委牵头,市财政局、市医保办、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区政府等配合。
五、制定各类医疗机构专项规划和医疗资源配置标准14.制制订专项规订专项规划制订医疗机构设置、老年护理、儿童健康服务、中医药事业发展、卫生人力资源、疾病防控、精神卫生、康复体系、产科服务、医学科技、医疗卫生设施等专项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总量、布局和资源配置标准15.运用病种运用病种组组合指数促合指数促进进医院落医院落实实功能定位功能定位界定三级、二级公立医院病种组合指数的合理区间,引导三级医院以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专科医疗服务和临床科研、教学为主要功能;二级医院定位为区域医疗中心,提供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通过病种组合指数促进不同级别的医院合理收治与其功能定位相符的患者,推动分级诊疗16.运用病种运用病种组组合指数合指数调调控医院床位控医院床位根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设定增加床位需达到的病种组合指数标准,发挥病种组合指数对医院床位规模的调控作用,促进公立医院内涵发展 7 -17.鼓励鼓励发发展社会展社会办办医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端医疗机构和老年医疗护理、康复、精神卫生、儿科等医疗机构积极支持中外合资、合作办医,引进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重点推进浦东国际医学园、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不作布局限制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在纳入规划、服务要素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的政策18.加快老年医加快老年医疗护疗护理服理服务务体系建体系建设设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促进医养结合,建立老年医疗、老年护理和养老服务的有序衔接机制,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加大存量资源调整力度,根据医疗资源配置相关规划,逐步将中心城区和部分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床位转为老年医疗护理、康复床位巩固加强机构舒缓疗护服务,逐步推广居家舒缓疗护服务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推进具有引领作用的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建设,扩大资源供给继续推进护理站等护理机构的组建,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和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实实施施进进度:度:2016 年,制定和发布各专项规划,制订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增加床位需达到的病种组合指数标准2017 年,探索将病- 8 -种组合指数与医院床位规模挂钩;基本建成浦东国际医学园、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
2018 年,建成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2020 年,基本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全市老年护理床位达到 8 万张责责任部任部门门: :市卫生计生委、市民政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编办、市中发办、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区政府等配合六、破除以药补医机制19.取消取消药药品加成分批降低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破除“以药补医”机制20.实实施施过过渡性渡性财财政支持政策政支持政策在公立医院充分挖掘潜力、优化收支结构、降低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如仍存在运行困难,由市、区财政实施过渡性支持政策,按照考核评价结果,适当予以补助21.深化深化药药品流通品流通领领域改革对本市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所有药品,实行“一个平台、全市联动、公开透明、分类采购、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全程监管”等措施,加快推进药品带量采购和集团采购,优化药品供应链,切实保障药品质量,合理降低药品采购成本实实施施进进度:度:2016 年,继续推进取消药品加成、药品带量采购,实施集团采购工作,启动过渡性财政补偿2017 年,完成取消药品加成;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降至 30%左右。
2020 年,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9 -责责任部任部门门: :任务 19 由市物价局牵头,市卫生计生委、市中发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医保办、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