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HSE工作指导书为了使工程施工作业活动符合HSE管理规定,避免HSE事故的发生遵照(SY/T 6276-1997)HSE管理体系标准,制定HSE监理工作作业指导书1.总则石油天然气工程一般都是露天作业,野外施工受季节、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大,交通条件、施工条件较差,施工作业风险较大,HSE事故发生率较高加强HSE管理在管道施工现场非常必要作为业主的现场管理者代表,监理公司应代表业主负起HSE的管理职责,督促、检查施工方HSE管理的执行情况,处理、协调发生HSE事故的各种问题并将情况报告甲方,使所有HSE问题都能圆满解决,符合国家有关HSE的法律、法规2.HSE工作方针与目标2.1 HSE承诺人是社会发展之源,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本,监理项目部认识到:任何有损于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做法都是对社会和他人不负责任的行为,必将最终严重损害自身的利益;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监理项目部将通过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组织机构,制定并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定,达到以下目的:(1)增强员工的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意识;(2)确保施工作业不影响任何人的健康、安全;(3)杜绝施工作业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或污染;(4)给员工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5)让员工形成健康、安全、自觉保护环境的工作习惯。
监理部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健康、安全、环境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把保护员工和他人的健康、安全、环境放在监理工作的首位;严格、认真的监督、检查施工现场HSE管理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及纠正使纳~安输气管道工程施工达到HSE规定国家标准,建成文明施工工地2.2 HSE方针和目标2.2.1 HSE管理方针强化健康环保意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增强企业文化内涵、提高全员综合素质2.2.2 HSE管理目标努力创建清洁无害的施工作业区,确保施工地段环境不因我们施工而受到污染和破坏加强职业病防治,杜绝食物中毒事件,保证员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施工全过程无重大安全事故,确保参建全体员工安全杜绝爆炸、火灾事故和危险品的丢失、被盗员工的健康、安全、环保意识不断提高,自我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明显增强2.2.3 HSE目标分解表序号分 项健 康 目 标安 全 目 标环 保 目 标备 注1管沟、土方开挖全员健康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2管道、设备安装全员健康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3管道、设备防腐全员健康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4无损检测全员健康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5管道试压吹扫全员健康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6土方回填全员健康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2.2.4 范围为了使万图监理人员在工程监理工作中有章可循,杜绝施工过程中的“三违”现象和违规行为,确保工期及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特编制本HSE作业文件。
本作业文件规定HSE管理机构,岗位职责,制定适用于施工过程的HSE管理的监督职能,适用于万图监理在本工程的HSE管理工作范围3.HSE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3.1 组织机构3.1.1 HSE领导小组组 长: (HSE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成 员:各监理组组长3.1.2 组织机构图SE管理委员会 项目监理部项目总监QHSE监理工程师站场监理2组站场监理1组管线监理2组管线监理1组 各组HSE监理工程师、监理员施工单位.3.2 岗位职责3.2.1 组长的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以及本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管理规定2)代表公司总经理行使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权,履行公司总经理的承诺3)协调甲乙双方涉及HSE管理的关系4)组织有关人员对营房及施工现场进行“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的例行检查5)定期召开项目部HSE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HSE管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建议对HSE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6)为项目部的HSE管理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方面的保证7)组织事故的调查、分析及处理8)定期向公司总经理和公司HSE管理委员会汇报本项目部HSE管理工作情况。
3.2.2 副组长的职责(1)协助组长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以及本公司HSE的管理规定2)及时向组长汇报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3)协助组长做好项目部的HSE管理工作3.2.3 监理项目部HSE成员的职责(1)负责本监理组HSE管理工作的贯彻执行2)负责制定重点、难点施工安全监督措施3)负责监督、检查施工方HSE工作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4)负责建立各种HSE记录并按规定作好记录5)负责作好各种HSE原始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6)负责向组长和副组长汇报施工过程中发现的HSE问题,并提供HSE报送资料3.2.4 HSE监理员职责(1)负责现场的HSE管理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隐患,为防止事故发生提出整改意见,并给施工方下达书面的“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2)在达到规定的隐患整改日期24小时内,负责对整改情况的检查、验收,仍不合要求的,再下整改通知,进入下一循环3)监督各施工单位搞好各种HSE活动并作好记录4)监督对各施工单位员工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教育培训工作5)参与事故的调查、分析6)及时向HSE领导小组汇报各施工单位HSE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3 HSE危害识别及管理3.3.1 危害识别(1)危害识别方式危害识别方式是通过设计文件了解的工程内容、规模、管线经过的地理环境;施工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2)危害识别的范围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包括输气管道、输气站、油库施工)3)危害识别:A、组对、焊接危害识别序号意外事故原 因危 害涉及岗位1氧气、乙炔气瓶爆炸A 野蛮运输、装卸、猛烈撞击B 高温曝晒,寒冷钢瓶脆裂C 回火、距明火太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火灾焊工、普工、起重、管工2眼睛伤害A 弧光伤害B 未戴护目镜,铁屑焊渣飞溅眼睛受伤外伤、失明焊工、普工、管工3烧、烫伤A 电焊溶渣、火花飞溅B 未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火灾、人员烧烫伤焊工、普工、管工4触 电A 电焊机漏电、短路B 电焊把线、砂轮线破损、老化C 雷雨天气,地面潮湿时作业D 接地线安装不牢人员伤亡、设备损毁焊工、普工、管工、铆工6环境污染A 乱丢电焊条头B 乱扔防腐垃圾塑料袋C 乙炔废渣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水系焊工、防腐工7噪声污染A 管工加工工件未采取保护措施B 发电机噪声源未采取防护措施人员听力受损、长期导致耳聋、神经系统受损发电工、铆工B、管沟开挖回填危害识别序号意外事故原 因危 害涉及岗位1管沟塌方压人A 管沟超挖地段B 超挖没有防塌措施人员伤亡焊工、普工、安装2管沟积水淹人A 水田段没有及时排水B 没有警视带死人沿线小孩3回填滑坡压人A 管沟倒塌B 山体滑坡压伤压死普工C、防腐除锈危害识别序号意外事故原因危害涉及岗位1喷砂伤害A 未戴防护头盔B 喷嘴对准他人人员伤害人员伤害防腐工、配合工防腐工、配合工2火灾、爆炸A 作业场所堆放易燃物B 液化气钢瓶脆裂、爆炸C 明火引燃油漆D 喷灯爆炸人员伤害、设备损坏人员伤害、设备损坏人员伤害防腐工、配合工防腐工、配合工防腐工、配合工3环境污染A 倾倒油漆、汽油B 丢弃油漆桶、废棉纱、砂轮片污染环境防腐工、配合工防腐工、配合工4中 毒A未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B 粉尘进入呼吸道C 防腐材料发出气味人员伤害人员伤害防腐工、配合工防腐工、配合工D、吊装作业危害识别序号意外事故原 因危 害涉及岗位1钢丝绳断裂A方案缺陷、本质不安全B钢丝绳不符合规范人员伤亡、设备受损中焊、普工、起重、管工、铆工、操作手2高空坠落A 未穿防滑鞋、系安全带B 人员随吊装设备升降C 挂保险带的构件不牢固,突然断裂D 人站吊物下面死亡、重伤防腐工电焊、起重、管工、铆工、操作手3吊件坠落A 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B 起重机具、绳卡安全系数差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电焊、普工、起重、管工、铆工、操作手4吊车脚子下沉A地基不牢B未填枕木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司机、起重5触 电A 未安避雷针,雷击造成触电B 电气设备漏电C 把线、二线绝缘性能差伤残、死亡、设备损坏、火灾焊工、电工6设备受损A 方案不正确B 操作不当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司机、起重E、吹扫试压危害识别序号意外事故原 因危 害涉及岗位1管段爆炸A 焊接质量不好B 母材质量缺陷C 管道内堵,造成憋压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减压人员、巡视人员2法兰、仪表、盲板爆裂A 法兰、盲板焊接质量不合格B 法兰、盲板试压前未进行试验,与设计压力不符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减压人员、巡视人员3火 灾A 电气设备短路, B 油料、易燃易爆品混装C 油料库、桶附近吸烟,乱扔烟头电气火灾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减压人员4吹扫伤害A 吹扫口无人警戒,有过往人员和操作人员B 吹扫出的木棒、扁铲、石块等砸伤人员受伤减压人员5环境污染A 油料、油漆泄漏B 空压机,发电机无消声装置土壤、植被、水体污染、噪声污染、人员听力、神经系统受损发电工、操作手F、交通运输危害识别序号意外事故原 因危 害涉及岗位1翻、撞车A 路况差、视线不好B 车辆性能不良,驾驶员疲劳驾驶C 驾驶员技术差,临危措施不当D 违反道条规定,弯道超车、抢道、车速过快、酒后驾驶E 雷雨、大雾、大风雪天气未采取措施人员伤亡、严重导致群死群伤、财产损失驾驶员、行人、乘车人2火灾、爆炸A 运输中氧气、乙炔混装B 雷管、炸药混装C 油箱漏油D 车辆电气线路短路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附近民居、建筑、设备损毁驾驶员3货损事故A 运载途中未对所载货物进行运输安全检查B 车厢后挡板挂钩脱落C 途中住宿货物被盗财产损失、影响工程进展驾驶员G、营地卫生危害识别序号意外事故原 因危 害涉及岗位1传染病A 对当地流行病不了解B 了解但不知其危害性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大量人员染病,高热、昏迷、腹泄、呕吐极难控制全体员工2食物中毒A 食物腐烂、变质、未烹饪熟B 盛装食物餐具不洁、被污染C 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D 恶意投毒呕吐、腹泄、脱水、昏迷、恶重导致死亡、多为集体中毒全体员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