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8《牧民忠告》(元)张养浩撰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2.50KB
约10页
文档ID:403452799
18《牧民忠告》(元)张养浩撰_第1页
1/10

牧民忠告(元)张养浩撰刘放生标点张养浩(127—0—13)2字9希盈,号云庄,济南历城人,初任东平学士,后授堂邑县尹,在官十年,颇有政绩,至大间,拜监察御史,奏时政万言,大忤时相,罢职遁去,延祜初年,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又升礼部尚书至治初,参议中书省事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承,卒于任《牧民忠告》是张养浩任县令时写的,内容包括从受命上任到离职休养共十个方面、七十四项做事做人的方法是我国牧令中较务完整的述职报告之后,凡有志于为官的学士,无不从中吸取适合时宜的精神养料现全文录入,只就正文中的生僻字句稍加注解,标题依旧不变一、拜命第一1、省已受命之日,要扪心自省:我有什么功绩和品行、才能,来享受县令这份特殊的礼仪如果只设法取得俸禄,利用朝廷的威望谋取自已的私利,不思考报效国家,上天就在你的身边监视你,是不容许你这样做的得到相当的俸禄待遇而怠工不干活,承担擀要的职责而不认真履行,怎么谈得上公道,又怎么对得住百姓?2、克性之偏有仁爱之心的人不在少数,但有强弱之分对于自已身上的短处,要痛下决心改正这样,官就没有什么难做的,事也就没有不能做好的有松懈怠慢之习气的,要做到敏捷果敢;有轻薄而不朴实之习气的,要做到庄重老成;有直率而不拘小节的,就要做到精蜜细致;有烦琐苛刻习气的,就要做到抓本质重原则。

如果凭着个人的性格,偏颇处事,没有不失败的古时有人佩带弓弦皮绳,性情迟缓的人就常常把弦绷得紧一些,以警示自已养成快速的作风;性情急躁的人就常常把弦放得松一些,以警示自已养成沉稳的性格这一作法就是在于磨砺自已的性格有的人为什么读书没有收获,做官没有才能,都是对于自已的恶劣性格不痛下决心改进造成的3、戒贪普天之下,境域之内,生民无数,然而能够受到朝廷的宠爱当上州牧的有多少人?既然受命来治理万民,而不能一心为公,廉洁清明,这是不自爱的表现,何况一个人的微薄之躯,能享受得多少?那心是永远填不满的溪壑,贪欲是永远不能满足的,不加以控制,就等于自已毁灭自已一旦贪贿,被查处判罪,对上有负国家的恩爱,中给亲友带来耻辱,下使乡邻朋友蒙受羞辱,虽然得到千金万银,也不足以抵消牢狱之苦与其贪贿而失败,不如从一开始就加强防范,所有的官员都应深深地记着4、民职不宜滥授现今选拔官员,大都重视机关内部而轻视机关外部,殊不知汉宣帝所以富民,在于他养在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和吏治得失,即位后励精图治,所任用之相,都是一时的贤良,两汉吏治之盛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锐意图治,左右很多贤相名将和谏臣,因而得以去奢轻赋,宽刑整武,海内升平,威及域外。

呜呼,从百姓中选贤能,其意义就是如此重大如果轻浮地选人,又懵懵懂懂而任命,其结果不能不令人忧虑哟5、心诚爱民智无不及婴儿出生时是没有知识的,但是做母亲的会常常教给一些知识,刺激一些欲望所教的没有别的,就是一个“诚”字诚生爱,爱生智惟其诚,故爱无不周;惟其爱,故智无不及”吏之于民,还有什么别的呢?有了爱民如子的诚意,还怕没有才智吗?6、法律为师做官的人都以法律为师西汉宣帝时的魏相所以名望盖世,就是对于汉朝的法律很熟知凡学习做官的人,“国朝以来典章文物,亦须备考评观,一旦入官,庶不为俗吏所造迁也”就是说不会被居心怄恻的官员牵着鼻子走二、上任第二7、事不预知难以应卒到了任职的地方之后,老百姓的疾苦,官员中的流弊程度,前任官员中的好坏,势力强大的宗族派系有无,控诉之人的多少,都必须尽心询访要选择一些地方住下来,召集了解上述情况的人,“语其详,疏其概,先得其情”到任之后,参考调查得来的情况,进行决策如果没有事先准备,莽闯地坐堂听讼议事时,老百姓都聚集起来观看,你一句话不得体,不合情理,必会贻笑全境何况民心容易变动上任之初不能抓住人心,以后即使有所作为,老百姓也不会信任你的如果情况不清楚,先听取诉讼,改日再与评论和判定。

总之,不宜轻率应答,使百姓失望8、受谒上任之初,左右侍从来参见,不能一句话都不说可以这样说:“有愧于国家的恩爱,让我担负这样的重任,我如芒在背,惭愧出汗,希望与君一道,洗涤那些邪恶之心,进行深远广泛的教化在行事中,如果有不同意见,依常法办事,不能以个人意气办事,各位都要谨慎从事9、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是这样教训的作为一家之事,不论缓急巨细,都应知道,不知道则不能治理好何况治理百姓的行政长官,要做的事多的怪,如学校、驿站、粮库、监狱、农田水利、桥梁堤坝等各种工程,凡是要做的事很多,要适时去做弊者茸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如果认为,他们自已不去做,与我有什么相干,自找苦吃干什么?这样的念头一产生,则政务都会被毁所以,前辈讲:对公家的事务一点不尽心,与用不当的手段获得利禄是一样的得罪天下1、0瘴说“瘴”是瘴气,旧时指我国南部和西南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致人疾病之气过去一些有私欲的官员厌恶其地的瘴气其实,瘴之为害,不仅是地,官员也有的急催暴敛,剥下奉上,此租赋之瘴;深文(指制定或授用法律条文苛细严酷)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侵牟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攻金攻木,崇饰车服,此工役之瘴;盛栋姬妾,以娱声色,此帏簿之瘴也。

以上只要有一项,就会传得很远,“民怨神怒,无疾者必有疾,而有疾者必死也知地之瘴者未必能死人,而能死人者,常在乎仕瘴也因此,作为官员,要力戒仕之瘴气11、禁家人侵渔做官的不能清白,往往是由家人的侈奢造成的做官的本人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其势必当取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微逐,通室(全家人)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已虽日昌,民则日瘁;已虽日欢,民则日怨”于是,反对者头脚相连,日益增多唉,让妻妾这样做,妻妾不能来救我;让子孙这样做,子孙不能来救我;让朋友这样做,朋友不能来救我如果能廉政,虽家庭永远淡泊,但子孙安康荣耀如上两种情况,不是真知深悟者,不能容易说得听的做官的君子,应该这样选择1、2告庙依照惯例,牧民官已经上任,还要到境内应当祭祀的神庙,发誓不贪贿,坚持从善以后虽有二心时,也会因为畏惧神灵而不敢违背誓言三、听讼第三1、3察情人不能独自一人生活,必须依赖众多的人过日子众人互相依赖过日子,就会出现矛盾,引起讼事因此圣人在《易》中专列《讼》卦、《师》卦,其警示的作用很深固夫善听讼者,必先察其情,欲先察其情,必先审其辞其情直,其辞直,其情曲,其辞曲”如果强词夺理,与事实会自相矛盾,从而审理,是真是假就清楚了。

《周礼》以观察人的辞、色、气、耳、目五声来审理诉讼,探求民情也不外乎这个办法圣人说,听讼的人也是人,平心而论,也不一定没有讼事,在没有讼事时要努力防止,不是“以德化民”,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唉,凡是治理万民的人,应以不自恃有才能来听取讼事为道德1、4弭讼弭讼,就是停止诉讼起讼是有原因的,书写起草诉讼文书的人就是有的百姓不懂得惩罚罪犯的法令,书写状纸的人如果能诚心地帮助告状的人分辩事实,讲清法令,划清是非,不少诉讼的双方就会停止打官司但书写诉讼文书的人也可能为了私利,吃了原告吃被告,模糊是非,表面上在两方劝解,暗地里却在两方唆使所以现今下级官员的文书,有混淆真伪的,使人不敢相信因此,有了讼事,最好选择一、二个老成练事的人帮助书写讼状,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考核,适当根据其功过给予奖赏若是殴打、辱骂、借贷、抵押等类诉讼,凡是不重要和不急切的,应从便宜的方面调解,调解不成的送达官府,仍无悔改之心的,再绳之以法,进行判决这样一来,“讼源可清”,民间存在的浮躁而不朴实的社会风气,大概都会变为朴实厚道之风15、勿听谗喜好诉讼打官司的人,往往明知没有理由,却偏偏会在诬蔑对方的同时毁谤相关的官员,“听之者当平心易气,置谤言于事外,惟核其实而遣之,庶不堕奸民计中矣。

1、6亲族之讼宜缓亲族相讼,宜徐而不宜亟,宜宽而不宜猛徐则或误其非猛则益滋其恶第下其里中开谕之,斯得体矣7、别强弱世俗之情,强者欺弱,富者吞贫,众者暴寡,在官者多凌无势之人听讼之际,不可不察18、待问者勿停留标题的意思是不要让上访者等待太久我过去做京官时外出巡视,所到过的州县,上访者挤满门庭,每每忙得病倒我就派一有能力的官员去记录上访人的诉求,当天处理,当天回复不到十天,则讼庭一片宁静1、9会问对于一同召来审问的人,不可凭一时之气,随意拷打,不论是和尚、道士还是兵卒,都不能这样2、0妖言民间有用流言蜚语迷惑百姓的,应当以别的罪名来治之如果有妖言惑众的荒诞书籍,收集起来,用火烧掉,就不会流传了千万别让其蔓延,发展成罪行,延祸无辜21、民病如已病民之有讼,如已有讼;民之流亡,如已流亡;民在缧绁,如已在缧绁;民陷水火,如已陷水火凡民疾苦皆如已疾苦也,虽欲因仍(沿袭),可得乎?”2、2移听近年来,御史台接受诉讼,往往通知州郡官员代表听取代替的人不可承望上级长官的威势、意旨,邀宠一时,使人受冤受刑,而不顾及这样做会遭阴间报应的道理四、御下第四2、3御吏古时县长称“令”或“衙”,以下的幕属称为“吏”。

吏辅佐长官治理政事,“其人不可缺,而其势最亲惟其亲,故久而必至无所畏;惟其不可缺,故久而必至为奸此当今之通病也欲其有所畏,则莫若自严;欲其不为奸,则莫若详察其案也所谓自严者,非厉声色也,绝其馈(馈赠)而已矣盖天下之事无有巨细,皆资案牍(文件)以行焉,少不经心,则奸伪随出大抵是不忍欺为上,不能欺次之,不敢欺又次之夫以善感人者,非对人不能,故前辈谓“不忍欺在德,不能欺在明,不敢欺在威,于斯三者,度已所能而处之,庶不为彼所侮矣2、4约束不能让吏曹(胥吏,即小官吏)纵游民间,结纳交接富户,泄露官府的事,挑起讼端,投入权贵亲幸之门一旦有时间,要组织他们讲经读律,多方面笼络他们,他们就自然不会乱来了25、待徒隶对于在衙门里供使唤的差役走卒,不是公事,不要随便跟他们讲话,不是因公事差遣,不要让他们与民往来若是小人,威信不高,让其去办事,“犹恐为患”,一旦管理不严,“必百无忌惮矣”2、6省事“为治之道,其要莫如省心,心省则事省,事省则民安,民安则吏无所资一旦繁杂,上下都会遭遇干扰然而,有必不能省的事,又在自已的计划内,怎么办呢?古人说:“多算胜少算,少算胜无算这不只是用兵是这样修造、接待、刑罚等,都能思虑周详,删繁就简,老百姓就会受益不浅。

我开始作县官时,那些小官员们,“春则追农以报农桑,夏则檄尉(以公文号召武官)以练卒伍,秋则会社以检义粮(聚集各村庄检查公共储备的粮食),冬则赋刍以饲尚马(交纳刍草皇帝宫廷中的马匹),其他如逃兵、亡户、逸盗及拖欠税款的人,动不动就抓上百把人,不行贿不放人我见到这种情况,常常不予批准,后来则选择一、二谨慎厚道的官员,亲自到实地调研,拟定管理条文,能做的就做于是,一切都按管理条文办事,小官不能恣意妄为,百姓获得了安定至今,别的郡学习我这个办法2、7威严小的为一邑之长,大的为一国之君,只要赏罚分明,说话时,不用声色俱厉,也能“威令自行”,人只知道治民之难,而不知道治吏更难其实,官员中的诡诈容易产生民众离官府较远,不能知道法律和道理,偶然犯了法,应尽量理解但官员每日每刻都处于法律之中,不是不知道,如果要求不严,“小过不惩,必为大患无所忌惮矣”我听说,“治民如治目,拨触之则益昏;治吏如治齿牙,剔漱之则益利《左传.书.胤征》说,严明胜过慈爱就真能成功,慈爱胜过严明就真无功照这个办法来管理官员,一定不至于难治五、宣化第五2、8先劳古之为官,身任其劳;而贻百姓以安今之为政者,身享其安,而贻百姓以劳已劳则民逸,已逸则民劳,此必然之理也。

惮一已之劳,而使阖境之民不靖(不安宁),仁人君子其忍尔乎?昔子路问政,而圣人告以“先之劳之,无倦(自已给百姓带头,然后让他们勤劳地做事,永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