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西古代思想家为例,用比较的方法试剖析人文精神内涵,讨论各自的彻底性和深刻性人文精神或人文主义,原本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和思想态度其核心思想,就是尊重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关心人的生活,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虽然中西文化中有着深深的人文精神,由于中西文化发生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其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萌芽于炎黄时代,经过夏、商、周,定型于春秋末期的孔子所以说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以诸子百家为补充的人文精神首先,先比较一下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A.相同点 :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古希腊先哲的思想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 ,荀子的“人性恶”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等,无不关心人与人的社会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孔子把“礼崩乐坏”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所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的学说,要“克己复礼”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认为,要治理好城邦政治,就要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
B.不同点 :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儒家思想提倡人伦价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纲常,如“ 三纲五常 “孔子追求礼乐社会实际上是在极力维护君主统治体系下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 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平等,智者学派中的激进派反对城邦中存在着的明屁的阶级区分和不平等现象,要求在城邦内实现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人人平等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3)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讲究天人合一, 但儒家在人与自然的研究方面,则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关注的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西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古希腊,而希腊古典时代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年代大体相当在中国,孔子首创私学,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他主张“有教无类”,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在希腊,普罗泰格拉是第一位教师他在雅典创办传授“智慧之课”的学校,凡是愿意来学习的人,只要缴纳一定学费,就可以入学听课普罗泰格拉与孔子的办学思想和具体做法及其相似大约两千五百年前,普罗泰格拉喊出了一句影响西方至今的口号──“人是万物的尺度 ”在西方,普罗泰格拉是率先把人放在万物中心位置的思想家这一光辉思想增强了人对自身力量的信心,冲击了万物皆由神决定的传统迷信思想但是, 它不讲感觉来源于客观事物, 否认感觉的客观标准,凭每个人的感觉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这是十足的主观唯心的感觉主义真理观这种感觉主义真理观,在中国战国时期也有《庄子 ?内篇?齐物论》 上说: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 “如果依据个人的成见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那么谁没有这个标准呢?又何必一定要懂得事物发展变化之理的智者才有呢?愚昧的人同样有!”庄周的论述与普罗泰格拉的名言,精神相通, 别无二致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文精神有力证据个人认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比希腊古典时期更具有人文精神根据 : (1)中国人文精神比希腊人文精神起源早古希腊人文主义之父是荷马。
西方文明史是从《荷马史诗》开始的《荷马史诗》反映的是公元前11 世纪至公元前9 世纪希腊社会的状况荷马创作史诗大约在公元前9 世纪公元前 560 年至公元前527 年的希腊当权者庇希特拉图建立一个委员会,专门搜集、 编撰荷马史诗,理顺情节,确定词意,用文字记录下来中国文明史的开篇是大禹治水它反映的是公元前21 世纪中国社会的状况大禹治水的史实,记录在西周青铜器遂公盨的长篇铭文中这件青铜器诞生了约2900 年,是公元前9 世纪初铸造的铭文还记载了大禹治水成功后,教诲民众以德行事的言论大禹治水,拯救生灵,划定九州,为政以德这些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两相比较,中国人文精神比希腊人文精神起源早2)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人文精神比希腊古代思想家的人文精神起点高中国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况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这个命题过去人们把它解释为“人定胜天” ,现在看起来不够准确,准确地解释应当是:“人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运用它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建立在无神论基础上的,希腊古典时期的思想家是提不出来的古希腊最辉煌的人文主义思想家苏格拉底在《申辩篇》说:“雅典人啊,我尊敬并且热爱你们,但是我更得服从神。
在苏格拉底看来,宇宙万物都是“由一位愿意万物都生存下去的神特意设计的结果,是神凭智力造出来的所以,在神的面前,人是无所作为的 正是受到神的制约在古希腊, 即使像苏格拉底这样伟大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也提不出“制天命而用之”这样强调人的力量、肯定人的自主性的思想3)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人文精神比希腊古代思想家的人文精神泽润广古代希腊的人文精神是不惠及奴隶和妇女的因为在古希腊公民眼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不把奴隶当成人至于妇女是不享受公民权利的中国商周时期,贵族也不把奴隶当人奴隶悲惨的命运是为贵族陪葬当“人殉”到春秋时期,用奴隶陪葬之风渐弱,出现陪葬用俑的现象孔子不仅反对以奴隶作“人殉”,而且反对用俑陪葬这些事例说明,孔老夫子对人的关爱,是包含奴隶在内的孔鲤死了,孔子主动将守寡的儿媳改嫁到卫孔子的人文关怀也惠及妇女4)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比希腊古典时期的人文主义环境好苏格拉底说: “世界上谁也无权命令别人信仰什么,或剥夺别人随心所欲思考的权利许多学者认为, 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是平民政治与学术自由的时代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那样公元前 399 年,雅典民主派重新掌权,70 岁的苏格拉底被告上法庭,罪名是“亵渎神灵”和“教坏青年” 。
法庭判决苏格拉底死刑这一判决残酷地剥夺了个人追求真理的自由,彻底埋葬了苏格拉底倡导的人文精神这是雅典民主制度永远无法洗刷的污点在古希腊, 神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民主派都崇拜神灵,都凭借法庭的威力, 强迫人们信仰神灵因怀疑神获罪在古希腊绝不是个别现象,很普遍, 所以我认为,古希腊的人文精神环境并不好反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自由,没有人因思想问题获罪被杀荀况在齐国三次主持稷下学宫,百家并立,自由辩论那时候,中国的人文精神环境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