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95KB
约8页
文档ID:521514958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_第1页
1/8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1)第一章 职业理念  内容简介  本章重要考察教育观、学生观及教师观,规定考生能根据国家实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定,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可以针对国内中学教育职业理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摸索本章内容重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察考生需重点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第一节 教育观  高频考点提纲  1.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规定;2.国家实行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高频考点速记  一、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规定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见解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互相关系的结识,尚有人们对教育与其她事物互相关系的见解,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见解  (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觉得,教育活动应当指向入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高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线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索质为主线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增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行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增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别的基本上,从差别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的,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性  3.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规定,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规定  (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  素质教育是国内教育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提出的一种概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度专业化等。

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所有,教育活动自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国内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自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2.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  1996年3月由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筹划和远景目的纲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实行全面素质教育”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筹划》,提出实行“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行素质教育”。

这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四)中学素质教育  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是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她层次、形式相似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本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本素质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中学教育涉及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二、国家实行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一)实行素质教育的途径  1.国家政策保障  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波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2.推动新课程改革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可以总结为: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步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3.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  素质教育的途径除了课程之外,还涉及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管理活动,校外、课外教育活动及班主任工作。

其中,班主任工作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学校管理  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学校管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除学校的正式课程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途径外,尚有多种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3)中学班主任工作  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有组织地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基层单位其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因此,班级素质教育开展的效果,取决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思想、管理措施和教育措施  (二)实行素质教育的措施  1.发挥教师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成败,相称限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要成为素质教育者,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素质教育观,鼓励每一位教师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实现自己的教学追求同步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的中,提出“变化课程实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解决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伙的能力”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涉及德、智、体、美等各育  三、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受升学考试的影响,目前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动素质教育观与应试教育观存在着巨大差别  (二)素质教育的实行障碍  1.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但有观点觉得学生个体存在差别,因此面向全体的教育是不也许的这种观点也是违背素质教育观的,是对素质教育观的误解  2.沉重的课业承当  国家之因此强调减轻学生课业承当,是由于过重的课业承当会严重损害小朋友少年身心健康,影响学生的成长目前课业已经成为学生的“承当”,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