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层央行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合集五篇]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50KB
约26页
文档ID:187482278
基层央行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合集五篇]_第1页
1/26

基层央行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合集五篇] 第一篇基层央行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21年6月30日,全国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从账户管理系统运行来看,形成了多层次的账户监管模式但在近一年的运行中,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加以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账户开立有困难一是基层有些地区的预算单位账户清理核实有困难目前一些地方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将预算类的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存款账户统一上收,实行集中管理,只允许其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等其他账户,不允许开立基本户,所以无法为该单位开立专用户,只能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基本户开立专户而历来财政部门及各预算单位开立的各类专用存款账户名目繁多,数量较大,这就加大了基层人民银行账户管理部门的难度另外,一些预算单位账户余额较大,而财政部门又不允许开立基本户,预算单位和专业银行都不愿销户,使得一些预算单位的账户到目前还没有清理核实二是财务核算体制改革所造成的开户问题由于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一些跨地区集团企业采用多级财务集中核算体制,下属公司不设基本账户,只设一些日常使用的专用存款账户或其他存款账户,但系统是以基本存款账户为“龙头账户”进行其他各类存款账户的开户业务处理,凡没有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一律无法开立其他类存款账户,给基层操作带来难度。

三是国库单一账户的开设缺乏依据随着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涉及到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和特设专户的开设问题没有相应的规定,特别是财政零余额账户要求撤消存款人的基本账户,日常资金收付只使用财政零余额账户,与《办法》基本账户为存款人的主办账户不符,且该系统无法执行 〈二)系统功能设计存在一些缺陷一是系统不允许对账号进行变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账号有规律大批量变更是客观存在的,误操作造成个别账号录入有误也是不可避免的二是开户许可证的打印号码不能重复使用,开户许可证副本为一张a4白纸,如打印时或打印机控件尚未安装或网络等原因引起出错,而许可证又没有使用,此许可证只有作废,造成风险隐患和资源浪费三是系统对行业归属菜单选项不明确,操作中缺乏具体执行标准,随意性较大,操作难四是选择存款人类别时,仅凭存款人提供的证明文件和批文对实行预算与非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实难区别,给核准此类账户带来存在诸多不便另外存款人类别又不准变更,如输入有误,我们只能作销户处理,既加大了账户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又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三)违规账户得不到有效控制。

目前账户管理系统并未与支付系统、同城清算系统连接,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依旧自成体系,违规账户得不到有效控制,各金融机构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未经人行核准仍然可以发生支付结算业务同时个别金融机构对账户管理工作还是认识不足,直接影响到账户管理工作的质量 (四)账户管理人员的业务素不高由于过去开立任何账户都由人民银行审核把关,长期以来给商业银行业务人员养成了依赖人民银行的思想,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了解甚少,对账户的开立条件、使用范围、变更撤销处理流程等不清楚,对于客户提出的一些问题无法做出解答,既降低了商业银行服务水平,又对账户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几点建议 (一)应加强宣传培训的力度商业银行由于利益的驱动容易忽视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宣传培训工作因此人民银行要积极督促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学习宣传力度首先,各行应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要认真学习《办法》及实施细则,吃透《办法》精神,全面细致的理解《办法》中的每一个条款,特别是对存款账户的分类、账户的开户条件及管理手续、账户属地管理原则及账户变更、违规行为处罚等方面的内容,应做到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营销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运用,规范人民币结算账户的管理。

其次,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各商业银行、信用社等营业机构要利用各营业网点和客户经理优势,全面进行宣传,使广大客户充分了解人民币结算账户开销户条件和管理手续,理解并配合商业银行的结算账户管理行为,自觉遵守《办法》规定,维护社会经济金融秩序 (二)建议继续完善《办法》《办法》应对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二级事业单位、财政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专户、公共事业单位收费专户的开设总行应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此类账户的开设明确变更账户信息所须提供的材料,以便此项业务的开展 (三)修改和完善系统功能一是增加、修改系统的个别功能如增加账号批量变更功能、商业银行查询、修改功能,细化存款人类别菜单,明细存款人行业归属内容,改进打印功能二是尽快推进账户管理系统与大额支付、同城票据交换、信贷登记、现金管理等系统进行联接,实时检测各类账户的使用情况,及时掌握金融机构各类账户动态,有效预警和监控非法账户根据信贷登记资料及时了解企业逃、废债情况,对企业的再开户进行监控使现金管理充分利用账户管理系统的信息资源,随时监控违规提现户,达到现金管理与账户审批制约化、规范化,二者得以有机统一。

(四)加大监督、检查、处罚力度,维护《办法》的严肃性一方面,人民银行应通过监督检查促进商业银行对账户管理工作的高度认识,每年定期开展对商业银行账户管理工作的现场检查,通过检查以点带面,把《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有关政策直接宣传到一线业务人员,让一线人员通过接受检查和现场指导,真正掌握账户管理的政策和账户系统的操作,使账户管理工作逐步深入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应加大对违规账户开设的处罚力度,加大银行违规成本,杜绝银行以违规而获益的行为发生 第二篇: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 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自成立以来,作为人民银行内部会计核算业务管理的“防火墙”发挥了其有效的监督作用但随着被监督部门新系统的上线运行,以及会计国库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给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带来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央行基层行事后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充分发挥事后监督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 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存在问题建议 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自2021年成立以来,作为人民银行内部会计核算业务管理的“防火墙”发挥了其有效的监督作用。

但随着被监督部门新系统的上线运行,以及会计国库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给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如何提高事后监督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事后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地位不高,主要表现为重视程度不够、职能定位较低等两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不少同志对事后监督工作的职能作用认识不足,认为事后监督只是前台核算业务的延续和重复,是对各类核算资料和档案的整理、装订、保管、调阅有的认为各类风险有会计、国库、发行等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把关,还有内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出不了大问题,设立事后监督部门意义不大少数事后监督人员认为事后监督工作枯燥乏味,每天都在寻找差错,容易得罪人,时间长了易产生麻痹和松懈思想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事后监督中心履行监督职能客观上带来了不利影响,致使在事后监督部门职责设定、人员配置、工作协调、监督效能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事后监督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 2.职能定位较低按照人民银行“三定”方案,事后监督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对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的复审和检验,把好会计核算质量关,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防范资金风险。

但目前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重点基本停留在“事后”的工作层面上,以勾对凭证账表、装订资料为主从发展的眼光看,事后监督仅履行上述职能,定位显然过于偏低,不对会计核算过程的重要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监督,会计核算过程的许多不合理做法将被“默认”下去,核算人员习以为常,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纠正 (二)监督方式落后,主要表现为监督时效性差、监督手段落后等两方面 1.监督时效性差目前,事后监督是在会计事项发生后进行的再监督,其与生俱来就存在着时效上滞后的严重缺陷,无法对会计资料和业务处理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而只能把监管放在“事后”由此带来的是,监督发现的问题,如果属于会计核算规范化要求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规定程序提出整改建议,落实整改措施,发挥事后监督在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方面的职能作用;如果涉及资金风险方面的重大问题,事后监督关口的后置问题使得防范风险成为一句空话 2.监督手段落后目前,事后监督的手段跟不上前台核算手段的变化,即前台核算已经实现电子化,而事后监督仍采用手工化(事后监督除会计业务采用系统监督外,国库发行业务的事后监督仍以手工审核凭证为主),两种手段的悬殊差异造成监督耗费时间长、准确性差、监督效率低,业务信息和资金清算过程无法实现有效监控。

如tcbs上线后,各级国库资金汇划实现自动化处理,对国库外来凭证的真伪、要素审核工作是保证资金安全的重要措施,但目前预算拨款凭证和收入退还书等付款凭证验印仍停留在手工审核状态,系统的自动化处理与国库事后监督模式不匹配,事后监督起不到应有的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的作用 (三)监督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监督资源匮乏、风险监督缺失、同级监督局限性大等方面 1.监督资源匮乏事后监督是对所在行所有核算业务的监督,目的是防范资金风险,因此,要求监督人员必须全面熟悉会计、国库、发行、计算机、货币信贷、行政许可等各项制度、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要具备较高的法律政策水平但目前,事后监督工作人员不仅年龄偏大,学历不高,而且人员配备不足,缺少既懂会计监督业务,又精通会计分析的复合型人才,监督力度仅限于账平表对、要素齐全同时,基层央行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也只是根据业务需要,组织学习相关制度、操作规程和业务文件等,这种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的业务培训和监督方式,势必造成监督人员业务素质量难于全面提高,监督水平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制约了监督工作的发展 2.风险监督缺失事后监督部门的监督成果主要体现在被监督部门会计核算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未能提供更多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等方面的监督信息,缺乏能够帮助被监督部门提前发现并有效防范、化解核算业务中潜在风险问题的有效信息,影响了监督整体效能的发挥。

此外,事后监督中心发现县支行被监督业务有问题时,因没有权限督促其整改,这样就埋下了风险隐患 3.同级监督局限性大由于事后监督主要是采取同级监督的方式,监督人员心存顾虑监督人员的隶属关系是在本级,因而事后监督人员在事后监督时有“三怕”:怕引起被监督部门主管领导的误解,影响自己进步;怕引起被监督部门的抵触,影响部门之间关系;怕引起被监督人员的怨恨由于监督人员心存顾虑,监督质量和效果就可能打了折扣 (四)监督的权威性较低,主要表现为制度执行力不高、监督成果利用不充分等方面 1.制度执行力不高由于现有制度的设计没有针对会计核算的不同环节从系统或整体来考虑,把会计控制系统相互关联的整体人为地分割为单独的每一个节点,造成了事后监督部门对监督处理意见的落实整改情况缺乏强有力的处置手段,其监督效力大打折扣以对缴存存款准备金的监督为例,实际工作中,基层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发现准备金不足时,打印“准备金不足清单”交货币信贷部门和事后监督中心由于事后监督部门无任何手段,对缴存存款准备金不足的情况无能为力 2.监督成果利用不充分一是被监督部门不重视,导致事后监督成果利用成效不佳如被监督部门很少主动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对事后监督部门指出的问题和整改建议研究不力,对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风险隐患未一一排查,致使一些问题屡查屡犯,难以从根本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