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0.28KB
约3页
文档ID:385270792
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_第1页
1/3

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曾国屏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12-22近代科学开始于 14—16 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它始于意大利并扩散到欧洲其他国家自此,世界舞台上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科学中心的转移:第一次科学中心在意大利(1504—1610):第二次科学中心在英国(1660—1750);第三次科学中心在法国(1760—1840);第四次科学中心在德国(1875—1920);第五次科学中心在美国(1920 年至今)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出现了 像达•芬奇这样跨越艺术、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旷世奇才”随着“大宇 宙”和“小宇宙”信念的兴起,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向神学发出了挑战书: 1543 年,哥白尼临终前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倡日心说、反对地心说而维 萨里发表《人体结构》则指出,男人的肋骨并不比女人少到 16—17 世纪,意大利成为第一次科学中心奠定(地面)近代力学之基础 的伽利略,“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以及第一个明确从事科学研究的山猫眼研 究会相继出现研究会由一位贵族支持,伽利略于 1611 年成为会员此 时的大学尚没有发挥作用,教会的力量仍然阻碍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伽利略就因 捍卫哥白尼学说而受到宗教审判。

1633 年“意大利科学失去了活力”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英国成为了第二次科学中心17 世纪,培根提 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大力倡导将科学应用于社会的思想英国皇家学 会也于l662年成立,标志着科学活动获得了 “政府”承认(不过皇家学会还主要 是靠会员费维持运作,并没有得到“政府”的资助)皇家学会对于英国科学技 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创立了种种皇家“科学中心”,1666年创立的《哲 学学报》,开创和奠定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交流传播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得到迅速发展,实现了以牛顿《原理》(1687)发表为 标志的第一次科学大综合,但科学与技术总体上是互不相干、各自发展的就技 术的发展而言,在英国同期发生了以纺织机械为起点、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 术革命,以及以蒸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走向了工业时代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曾指出:政治影响了科学,法国革命对科学进步强有力的促进就是一个佐证18世纪末,科学中心转移到了法国法国当局任命一大批科学家为革命政府的重要官员创办了一系列新的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技工学校和一些新的大学,如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

其间,还对皇家科学机构如巴黎科学院进行改造,使之从宫廷走向社会,院士们成了真正的职业科学家:此外,还形成了集中型科学组织19世纪下半叶,德国成为科学中心这一时期,实现了第二次科学理论的大综合,发生了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及以电的广泛运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值得指出的是,在德国出现了两项重大的体制创新:一是教育与研究的结合,研究生教育、研究型大学开始出现:二是科学与产业的结合,产业实验室也开始出现科学与教育、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特性开始显现,科技、工业和社会发展的互动更加明显进入20世纪,美国因是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子技 术广泛运用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策源地,而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美国的 崛起与其不断地促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内在相关科学教育受到高 度重视,起源于德国的研究型大学在美国进一步发展出创业型大学,同样起源于 德国的产业实验室在美国发展为科学园区、高科技园区:金融资本体系的建立、 风险投资体系的发展则进一步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与知识资本化:此外,从政 府大规模支持科学技术,到建立起发达的科学基金体系、国家科研体系、国家创 新体系,从硬科学的高度发展。

到其与软科学的结合,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 从交叉性质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到发展起来更具有学科性质的科学技术学,从文化 繁荣到文化产业的兴起,如此等等,无不推动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 与人文社会的交叉融合,引领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创新举措例如:美国2004年12月发布《创 新美国:在竞争与变化的世界中繁荣》,2005年10月发布《迎接风暴:振兴美 国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建设美国未来》;欧洲2006年1月发布《创新型欧洲》; 日本2007年2月发布《日本创新战略2025》如此等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体制刨新 的互动,特别是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历史新起点上,科技创 新呼唤新的制度创新,要求通过制瘦创新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这需要自然科学 技术工作者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通力合作,共同探索,以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来 促进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良性互动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窗国;f。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