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文:胡瑗“苏湖教法”及其对当下中学语文教育的启示胡瑗是北宋初期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也是开宋代学术先河的重要人物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 初办私学,后受到苏州知事范仲淹的赏识,被聘为苏州郡学教授,后任湖州州学教授,前后在这两所学校任教 20 余年,形成一套独特的教法,世称“苏湖教法” 后在太学任教 7 年,弟子遍天下由此看来,其教学方法及思想有着非常大的研究和借鉴意义一、 胡瑗其人胡瑗,字翼之,生于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 993 年) ,死于宋宗仁宗嘉祐四年 (公元1059 年) ,是江苏泰州海陵(今江苏如皋)人因为他世居安定(今属陕西安定县) ,故后世学者多称他为“安定先生” 胡瑗七岁时就能写文章,十三岁时已读完儒家经典,成为乡里引人注目的才子后来,青年时期的胡瑗为了避免世事的干扰, 就跟好友孙明复、 石守道一同上泰山隐居读书, 深入研读儒家经典和百家之言 胡瑗为了不扰乱自己专心求学的心思, 每逢家书捎来, 他只要看到“平安” 二字便将信投入山谷不再细读他们三人日后都成为一代人师, 学者们都称其为“三先生” 而其中以胡瑗的学生最多,教法最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沈潜、笃实、醇厚、和易”的学风。
经过数年的教学, 胡瑗逐渐成为苏州地区远近闻名的学者 后来, 由于范仲淹非常景仰胡瑗的学识和为人, 所以在郡学建立之时, 就聘请胡瑗作为郡学的教授, 并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送到郡学中跟胡瑗学习 胡瑗在苏、 湖二州郡学和州学的教学实践中, 辛勤的培养学生,并着手进行了大胆地改革,著名的“分斋教学法”就是他这一时期的杰出创作宋仁宗庆历四年 (公元 1044 年) , 经过范仲淹、 宋祁等人的努力,宋王朝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兴学运动 在这次兴学中, 宋王朝很注意收拢高级人才 由于胡瑗在苏湖地方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闻名遐迩,所以仁宗皇帝下诏,派员到苏、湖两州考察胡瑗的教法,并主张采用胡瑗的“苏湖教法”为太学法因此,胡瑗对教育理论的贡献,一言以蔽之,即为“苏湖教法”的创立二、 “苏湖教学法”的内涵胡瑗长期从事教学活动,经验十分丰富欧阳修称赞他“教学之法最备,行之数年,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为学” 这种教法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歌律的学风, 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重经义和时务,主张“明体达用” 事实上,胡瑗教育思想中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教学方法 他的这些教学方法, 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的, 也是在继承古代教育家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1. 分斋教学法分斋教学法是“苏湖教法”的核心这是宋代风靡一时并惠及以后诸代的教学组织法它将学校分作经义、治事二斋经义斋“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 ,将学生培养成在政治、刑教等方面有所作为的管理;治事斋分治民、堰水、历算等科,旨在培养精干实用的技术、管理人才分斋教学法是世界上最早的 “文理” 分科制度,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才能择其一种并兼一种,有利于学生接触生活实际、学以致用黄宗羲曾称赞分斋教学法说: “盖就先生之教法,穷经以博古,治事以通今,成就人才,最为得当” 2. 讲授教学法讲授法是古代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教师通过讲授可以给学生一个系统的、 连贯的知识, 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的内容特别是在学生众多的情况下,是个可行的办法 丁宝书所辑《安定言行录》记载: “安定胡翼之,皇祐至元和间,为国子直讲,朝廷命主太学时千余士日讲《易》 ,予执经在诸生列,先生每引当世之事明之 ”胡瑗在给学生讲授教材时很有特点,他循循善诱,真诚恳切,抓住重点,深入浅出,很受广大弟子的欢迎胡瑗在讲授的过程中还经常穿插着讨论教学法和激励教学法 胡瑗始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 并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才能分成小组, 组员之间互相问难。
他除从旁点拨外,还结合时政加以阐发, 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胡瑗对学生的学习甚为关心,常常用激励法促使学生立定志向,努力思考,深入钻研例如,胡瑗时常在学生中, “则其过人远甚人畏服者奖之激之,以劝其志” 这些做法, 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方面, 也是达到教学目的较有效的方法 胡瑗在湖州州学的教学实践中,就把“三礼” (即《周礼》 、 《仪礼》 、 《礼记》 )中所记载的礼仪器物描绘成图,悬挂在讲坛之上,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礼仪制度,使“人人得窥三代文物之懿,朝夕对之,皆若素习”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 娱乐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是胡瑗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太学任教时, 每次考试完毕之后, 胡瑗总要带领学生到肯善堂(当时的礼堂)去奏乐歌诗,并亲自指挥学生演唱,直到深夜可以肯定的是,通过游戏音乐和歌唱, 可以调节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做事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这样做不仅联络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和性情的陶冶胡瑗自己对古代礼乐就很有研究, 曾几次应召入京, 更定雅乐, 铸造钟磬。
还撰写了 《景祐乐府奏议》 等乐教专著 娱乐游戏教学法, 可以说是他的礼乐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的结晶5. 游学考察教学法游学考察是古人将书本知识和客观实际相结合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 虽然古老, 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胡瑗很重视游学考察,他说: “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 必游四方, 尽见认清物态, 南北风俗, 山川气象, 以广其见闻, 则为有益于学者矣 ”他曾亲自带领弟子数人游学关中,至潼关,因路峻隘,舍车而步既上至关门,目睹了“黄河抱潼关,委蛇汹涌,而太华、中条环拥其前,一览数千里,形式雄张”的壮丽景观,胡瑗便感叹道: “此可以言山川矣,学者其可不见之哉! ” 可以看出, 游学考察不仅能锻炼人的意志,还能使人增长见识因此,胡瑗力主让学生走出书斋,到名山大川、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以增长见闻,这一点是很积极、很有进步意义的6. 言传身教法胡瑗在实际教学中, 他对学生一直严格要求, 他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以人格感化教育学生如《宋史胡瑗传》上所记载: “瑗教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先之 ”在生活上, 他对学生则倍加关心、 爱护, 师生关系十分密切 所以, 欧阳修曾称赞他说: “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久而尊。
”三、 “苏湖教法”对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启示苏湖教法在太学推广实行的举动,对于改进宋代太学的教学工作和学术风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后世更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苏湖教法的形成和推广, 是宋代太学教学改革卓有成效的范例, 也是宋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创造性发挥 它对我们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也有着比较实际的启发意义, 对现今语文教育新理念的构建也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 当前, 中学语文教学正面临着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 笔者认为, 对照胡瑗的 “苏湖教法” ,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启示1. 课程开发和教学评价方面胡瑗开创的 “分斋教学法” 其实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胡瑗在对其弟子进行“分斋”时,其基础就是要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其所擅长的方面,然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志趣去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这一点, 和当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相符合但是,笔者认为, “分斋教学法”不仅仅应局限在将各个科目分门别类, 对于同一科目, 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特点来进行课程安排和设置 在教学评价中,也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到语文教学中, 教科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也应以教材为纲来进行适当的解读和生发, 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开发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也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大语文”教学理念、校本课程理念所要求的。
另外, 当今语文教育的出现的瓶颈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学评价的缺陷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经指出: “标准化” 试题将语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 世界语文考试的趋势也都在逐渐淡化知识性考察, 更加注重了语文实践能力的考核 虽然一时间还无法扭转我国统一标准化考试的大环境,但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评价中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评价2. 教学方法方面胡瑗在教学中很注重采用“娱乐游戏教学法”和“游学考察法 ”现如今,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都比较大 所以, 作为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语文学科来讲, 在给学生传递语文知识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精神得到陶冶和放松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游戏、运动、唱歌等娱乐活动,即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十分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游戏的过程中,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锻炼其沟通交际能力, 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发展另外,师生在娱乐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对于游学考察教学法,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曾指出: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再者,古语有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此可见,游学考察可以增长学生的见闻、扩大其知识面笔者认为,语文能力中的写作能力并不是靠教师在课堂中教授形成, 语文教师所教授的只是一小部分的写作规则,更大一部分是要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生活来写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生活感受3. 语文教师方面胡瑗在实际教学中, 对学生一直严格要求, 并订有详细的规章制度, 他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以人格魅力感化教育学生 特别是对于语文教师来讲,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杂家” ,应该争取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知空气” ,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扮演指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 另外, 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 “潜在课程” 之一, 语文教师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要努力做到最好, 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作用例如,衣着、动作、仪态、谈吐、待人接物等方面这也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总之, 在北宋初年的教育领域, 胡瑗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教育家, 他在教学过程中以 “苏湖教法” 为核心的一系列尝试,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丰富的教学经验, 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