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测量规程煤矿测量规程((20132013 最新版)最新版)目 录第一篇 总 则.1第二篇 矿区地面控制测量.4第一章 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4第一节 基本要求.4第二节第二节 水平角观测水平角观测.6第三节第三节 光电测距光电测距.8第四节 钢尺量距.11第五节第五节 内业计算内业计算.12第二章第二章 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13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3第二节 水准测量.14第三节第三节 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15第三篇 矿井测量.17第一章 联系测量 17第一节 基本要求.17第二节第二节 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18第三节第三节 定向投点定向投点.19第四节第四节 陀螺经纬仪定向陀螺经纬仪定向.20第五节第五节 几何定向几何定向.23第六节第六节 导入高程测量导入高程测量.24第二章第二章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25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25第二节 导线点设置.26第三节第三节 水平角观测水平角观测.27第四节第四节 边长测量边长测量.28第五节第五节 导线的延长导线的延长.30第六节第六节 内业计算内业计算.30第三章 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32第一节 基本要求.32第二节第二节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33第三节 三角高程测量.33第四章第四章 采区测量采区测量 33第四篇第四篇 露天矿测量露天矿测量.36第一章第一章 露天矿平面控制测量露天矿平面控制测量 36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36第二节 水平角观测.38第三节 边长测量.39第四节 内业计算.39第二章 露天矿高程控制测量 40第一节 基本要求.40第二节 水准测量.40第三节 三角高程测量.41第四节第四节 内业计算内业计算.42第三章第三章 采剥场验收测量采剥场验收测量 42第一节 基本要求.42第二节第二节 经纬仪视距测量和平板仪测量经纬仪视距测量和平板仪测量.42第三节 验收量计算.44第四章 排土场测图 45第五章 开掘沟道、技术境界及爆破工作测量 45第五篇 施工测量.46第一章 基本要求 46第二章 井口标定和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46第一节 井口标定.46第二节 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47第三章 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48第一节 立井普通法施工测量.48第二节 立井特殊法施工测量.50第三节 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52第四节 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55第四章 贯通测量 55第五章 露天矿铁路、绞车道及栈桥施工测量 56第一节 铁路测量.56第二节 绞车道、栈桥的测量工作.57第六篇 测绘资料.59第一章 基本要求 59第二章 煤矿基本矿图 59第三章 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65第七篇 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68第一章 基本要求 68第二章 地表移动观测 69第一节 观测站设置.69第二节 观测工作.71第三节 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73第三章 建筑物下采煤观测 75第四章 铁路下采煤观测 76第五章 水体下采煤观测 77第六章 露天矿边坡移(滑)动观测 781第一篇 总 则第第 1 1 条条 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为了实现煤矿测量工作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煤矿测量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服务,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规程第第 2 2 条条 煤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坑)测量控制系统,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2、依据设计文件,进行采掘(剥) 、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剥)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3、利用测绘资料,解决煤矿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的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4、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5、定期进行矿井“三量” (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 、露天矿“二量” (开拓煤量、回采煤量)和露天矿采剥量的统计分析;正确反映煤矿采掘(剥)关系现状按《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失量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业务监督;26、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开展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或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7、根据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保护煤柱。
参与“三下” (铁路下、水体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土地征用和村庄搬迁的方案设计和实施;8、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测量;9、参与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第第 3 3 条条 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测量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在施测过程中,外业观测工作本身须有校核,或者进行两次对起算数据、外业记录和计算成果均须经过严格的检查或对算对磁性介质存储的软件和数据,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考机重要测量工作必须独立地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和计算,工程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或说明)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第第 4 4 条条 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对测绘仪器、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定期检验、校正和维修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亦必须检验和校正第第 5 5 条条 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应尽可能采用国家 3°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或矿区平均高程面的矿区坐标系统矿区面积小于 50 平方公里且无发展可能时,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3矿区高程尽可能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当无此条件时,方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第第 6 6 条条 本规程地面控制测量部分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和地形测量部分,按国家测绘局颁发的现行规范执行第第 7 7 条条 本规程以中误差与允许误差作为评定测量精度的标准,允许误差一般采用中误差的两倍各煤矿应经常对实测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从求得各种测量误差的参数第第 8 8 条条 所有的矿区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先进仪器和先进设备,推广电子计算技术,逐步建立煤矿测绘资料和储量动态数据库,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绘图的自动化,不断提高煤矿测绘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第第 9 9 条条 在符合本规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倡采用经过鉴定、行之有效的技术革新成果4第二篇 矿区地面控制测量第一章 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第一节 基本要求第第 10 条条 矿区地面控制网可采用三角网、边角网、测边网和导线网等布网方法建立矿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必须考虑矿区远景发展的需要一般在国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基础上布设,其等级应依矿区走向长度,参照表 1 选定表表 1 矿区走向 (长度)km首级控制加密控制26~100 5~25 <5三 等 四 等 一、二级(小三角、小测边或导线)四等、一级(小三角、小测边或导线) 一级(小三角、小测边或导线)—在满足当前生产建设的前提下,加密网可以采用越级加密控制网的方法。
第第 11 条条 矿区地面各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1、三角网的布设应符合表 2 规定2、测边网的布设应符合表 3 规定3、光电测距导线的布设应符合表 4 规定4、钢尺量距导线的布设应符合表 5 规定表表 2 等 级一般边长 (km)测角中误差 (″)起算边边长 相对中误差最弱边边长 相对中误差5三 等 网四 等 网一级小三角网 二级小三角网5~92~51 0.5±1.8±2.5±5.0 ±101/200000(首级) 1/150000(加密)] 1/150000(首级) 1/80000(加密) 1/40000 1/200001/800001/400001/20000 1/10000表表 3 等 级一般边长 (km)测距相对中误差三 等 网 四 等 网 一级小测边网(相当于一 级小三角网) 二级小测边网(相当于二 级小三角网)5~9 2~5 10.51/150000 1/100000 1/500001/25000表表 4 等 级附(闭)合 导线长度 (km)一般边长 (km)测距相对 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三等导线 四等导线 一级导线 二级导线15 10 5 32~5 1~2 0.5 0.251/100000 1/100000 1/30000 1/20000±1.8 ±2.5 ±5 ±101/00000 1/40000 1/20000 1/10000表表 5 等 级附(闭)合 导线长度 (km)平均边长 (m)往返丈量 互差的相 对 误 差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一级导线 二级导线2.5 1.8250 1801/20000 1/15000±5 ±101/10000 1/7000第 12 条 在矿区布设基线和基线网作为控制网的起算边时,其布设应符合表 6 规定。
表表 6 等 级基线一般长度 (km)基线丈量的 相对中误差基线网扩大边或起 算边的相对中误差三等基线 四等基线 一级小三角基线2~3 1~2 0.5~ 1.01/350000 1/200000—1/200000 1/150000 1/400006二级小三角基线0.3~0.8—1/20000第二节第二节 水平角观测水平角观测第第 13 条条 水平角观测所用的经纬仪,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于无检验资料的经纬仪,应按照《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中第四章的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在进行矿区地面各级平面控制测量、矿井联系测量和重要工程测量前应先调整好经纬仪三轴关系,然后进行下列项目的检验和校正1、照准部旋转是否正确的检验;2、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测定及较正;3、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4、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的检验;5、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6、光学对点器的检验和校正经纬仪检验应详细记录、计算和整理,并装订成册第第 14 条条 矿区地面各级平面控制网的水平角观测:1、三角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7 规定表表 7 方向观测测回数 等级测角中误差 (″)三角形最大闭 合差 (″)DJ1DJ2DJ6三等网 四等网 一级小三角网 二级小三角网±1.8 ±2.5 ±5 ±10±7 ±9 ±15 ±309 6— —12 9 3 2— — 6 32、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8 规定7表表 8 测回数 等 级测角中误差 (″)DJ1DJ1DJ1方位角最大闭 合差(″)三等导线 四等导线 一级导线 二级导线±1.8 ±2.5 ±5 ±108 6— —12 8 4 2— — 6 4±3.6n±5n±10n±20n注:n 为测站数3、各测回间度盘整置位置 σ 用下列公式计算:1)DJ1、DJ2级仪器:σ=180°(j-1)/m+i′(j-1)+ω(j-1/2)/m2)DJ6级仪器:σ=180°(j-1)/m式中 m——测回数; J——测回序号(j=1、2、……m) ;i′——水平度盘最小间隔分划值,DJ1级仪器为 4′,DJ2级仪器为 10′;ω——测微盘分格数(或格值) ,DJ1级仪器 ω=60 格,DJ2级仪器ω=600″4、水平角的观测限差应不超过表 9 的规定。
表表 9 仪器级别光学测微器两次 重合读数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 2C 互差(″)同一方向值各 测回互差(″)DJ1 DJ2 DJ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