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猜读法”彰显初中语文阅读个性化 预测,就是人们利用已知,预测推知未知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推理性认知技能古代兵法有云:“料敌先机,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讲的自然是科学的预测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作用孔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更指出了预测范围之广,作用之大如果没有对20世纪初中国国情认真的调查研究,作出科学的预测,毛泽东同志就不会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科学论断的产生;如果不是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就不会有“文化大革命”10年内乱的发生;如果能准确的预测自然灾害发生的相关情况,就不会有“5.12”大地震中10多万人伤亡事故的发生······预测,在人们认识自然,顺应自然的各种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把“预测”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于是就有了“猜读”新课标八年级《语文》课本中,已经将“猜读”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做了简要介绍,其重要性已无需再叙这里,我就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的可能性和操作方法作一些探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学生,生理、心理都日趋成熟他们有着强烈的被赏识、被赞扬的欲望,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求趣、求奇的心理。
而“猜读”本身,就充满了新奇,充满了情趣,更不乏成功的愉悦,是青少年朋友喜闻乐做的“游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根据对课文提供的各种线索、信息的查看与选择,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体性质、主要内容、写作方法等做出预先的推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其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享受到创造的快感,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怎样指导学生“猜读”呢?这里,我结合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尝试,与初中语文教师交流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明确目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有事先的计划和安排比如,时间;是精读,还是略读;是预测文章的结构层次,还是主题性质或表现方法等二,调控过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对自己的预测行为进行必要的监控,评价和反馈比如思想是否集中,意志是否坚强,预测的结果与文章是否统一,与下文是否一致对自己的预测行为,要不断地进行必要的调节,校正,控制比如看是否抓住了主要线索(信息),有没有把握作者的思路,是否闭目冥想过等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
一种是果如所料——这样,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产生成功的愉悦感一种是不如所料——阅读对象在他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中没有出现这时,老师必须注意引导,只要学生的预测稍有道理,就必须鼓励,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要帮助他们检查(反省)自己的预测思路对自己的预测进行修正,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必要地调整补充,以满足新的需要三,掌握方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一系列阅读预测的方法,技巧让学生学会捕捉来自文章的视觉信息中有助于阅读预测的“线索”1,捕捉文章标题所提供的信息,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看云识天气》,我们从标题就可以预测文章将要介绍“怎样看云是天气”或“云与天气的关系”《在烈日和暴雨下》,标题就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气特征,因此我们可以预测:文章记叙、描写的将是主人公在这两种天气下的活动和感受,文章将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表现主题进行怎样的预测,就有助于让学生在阅读中捕捉表现文章主题的信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2,捕捉过渡句,预测下文内容如:“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晴朗天气的象征,那些低而厚的云,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看云是天气》)据此,我们就可以预测下文是介绍两种天气的云的特征。
3,捕捉中心句,预测文章内容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方式很多文章,很多段落都有中心句段的中心,往往通过中心句体现出来例子太多,无需赘述4,捕捉提示性语句,预测下文内容不少课文、段落的开头,有一些提示性语句,抓住这些提示,可预测下文内容训练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养成预测的习惯,培养预测能力具体操作时,“揭盖子”——将后一部分内容盖起来,在学生读完前一部分后,就鼓励大家根据前面的内容预测后面的内容,然后验证,修正;“卖关子”——即“留白”,讲读中故意留一段文字不读、不讲,让学生预测这段文字的结构或主题,通过对照、修正,调整思路这些都是较实用的法子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猜读”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紧扣标题,围绕中心,谋篇布局,前后一贯”的能力学生具有对文章的一定预测能力以后,便基本上能够克服写作中“偏题”,“中心不突出”,“层次不清”,“语言不连贯”的毛病,可谓一举多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