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将“心”比“心”解析80后家长现状及其对策.doc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50KB
约4页
文档ID:537978012
将“心”比“心”解析80后家长现状及其对策.doc_第1页
1/4

将“心”比“心” 解析80后家长现状及其对策当一个生命呱呱坠地,迷蒙的双眼慢慢张开,进入他视野的第一个人便是他的父母虽然他不懂世事,但当他躺在父母怀中,接受他们疼爱的目光洗礼时,他清楚地知道那是温暖,是关爱,是亲情当他依靠在父母身边,听着那两个人装作稚嫩的声音,一遍遍念着歌谣时,他清楚地知道那是欢乐,是喜悦,是幸福父母,简单的两个字,却融合了那么多的关爱和期待他们不仅是孩子生命的给予者,成长的支持者,同时也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老师他们的教导不局限于一门学科,一项技能,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从何时开始,社会将一代代人用数字来分界,“80后”就不得不提了,当社会在为80后摇头叹息时,他们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当父母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叮嘱琐事时,“80”后已悄然成为当代幼儿家长的主要人群一、解读80后成长背景众所周知,80后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第一代子女,也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其成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成长环境方面,80后是第一代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父母疲于奔命,祖辈悉心照顾,80后们自然是受到了家庭中每一个人的关爱,这也就铸就了一颗“掌上明珠”在生活条件方面,80后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他们理所当然地接收着父母给于的最好的礼物,而却从不在意过程的艰辛。

在教育程度方面,80后们承载着太多人的期待和嘱托,除了要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到最好的大学以外,同时又要肩负着“起跑线”学说的试验者,琴棋书画、十项全能,古今中外样样涉猎80后们倔强、坚强、孤傲、冷漠、自我中心却又保持着乐善好施,追求个性,自信中常常自嘲,幽默中常常寂寞那么当这样的一代人组建家庭、成为父母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二、 解析80后家长现状80后家长育儿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随和朋友型这一类的家长性格开朗活泼,热情豪爽,与孩子保持着和谐的朋友关系,家庭氛围轻松活跃,其教育理念以赏识教育为主,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性格也活泼开朗美国教育专家曾提出一个实验性疑问:一直对孩子说yes会怎样?答案是过多的鼓励与赏识确实会导致孩子形成任性,自我的个性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容易产生没有原则性要求,没有规则约束的状态幼儿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一味地顺从幼儿,不能给他树立正确的是非标准,也就不能正确地指导他的行为健康的家庭教育要张弛有度,在不动摇原则的基础上,与孩子亦师亦友,知心交流 2、创新海派型80后们接收着最先进的科技和知识,他们不仅在课堂上积累知识,闲暇之余,但凡不懂的事情,上网一搜便知其中缘由,用当代人的一句笑谈来说,“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可见网络对当代人们的知识储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0后们享受着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成果,出国留学也是由80后这一代掀起了不落的热潮,去美国学经济,去法国学设计,去德国学医学,去荷兰学教育……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发达国家的先进知识,也带来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教育理念随心所欲、体验快乐、追求个性,在这样宽松的教育下,幼儿天真快乐,放松愉悦,想象力丰富,具有创新思维却难免缺乏迎难之上,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3、谨慎焦虑型80后们自从荣升为父母之后,自觉身份特殊,肩上承受着“子不教父之过”的重任对于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对比着曾经自己的成长道路曾经哪里有缺憾现在就要在哪里补回来,这一类父母不像其他父母大大咧咧,丢三落四,通常他们谨小慎微,对于孩子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给予很大的关注,对孩子的教育更是非常在意,只要是有关幼儿成长的书籍均有涉猎,在理论上堪比教师,但在行动上却束手无措这种谨慎和焦虑化作千言万语嘱托给孩子、家长、教师得到这样教育的孩子通常也是细心、专心的,能力与同龄孩子相比较强,但自我意识较为强烈4、隔代教育型隔代教育是当今家庭教育中最典型的教育方式80后家长心性并不成熟,在父母的耳提面命下,对于自己的事情还经常丢三落四,在祖辈心中,他们仍然是长不大的孩子,面对繁忙的工作,他们已分身乏术。

无奈之下,他们将育儿的重任托付给自己的父母,而祖辈也是乐此不疲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幼儿,容易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戏曲、窗花、年画等等,也更容易接受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熏陶但是隔代教育下的问题也是深入其中的,孩子恃宠而骄、模仿祖辈形态和生活习惯、胆小怯懦排斥外人等等5、单一父母型80后们自我意识强烈,习惯于自我为中心,再加上承受着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很容易出现这两种情况:第一种则是夫妻双方因感情原因造成的离异,第二种则是夫妻一方由于工作原因长期不在身边这两种家庭情况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而孩子的性格却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家庭格局的变化中发生了改变三、 案例解析案例一:宝宝是一个漂亮活泼的小女孩,在班里每一个小朋友都很喜欢她她也经常化身小老师,帮助小朋友处理小问题宝宝的妈妈性格更加开朗,说起话来有几分豪爽之气,妈妈说她们两个在家时就像姐妹、像朋友一样,宝宝妈妈就是典型的随和朋友型家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提高,脾气也越来越大,只要没有马上答应她的要求就要跟她大吵一架一次离园时,宝宝妈妈路上堵车来晚了,宝宝大发脾气,大吵大闹,甚至甩着手里的包要打妈妈,在老师的劝说下宝宝情绪平稳地,拉着妈妈的手,妈妈尴尬地笑着走了。

对策:密切沟通,交流双方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冷处理、严要求老师为家长提供了冷处理的方法,故意忽略她强势的要求,并对她提出要求,起初她不能适应,而且非常的生气,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老师不断地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如我和我的好朋友、妈妈的围巾等等,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宝宝开始用商量的语气和小朋友对话,宝宝妈妈对宝宝也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妈妈也跟老师反馈说很有效果现在的宝宝即使是妈妈接晚了也都笑嘻嘻地喊着:妈妈案例二:琳琳是一个非常单纯天真的小女孩,她的性格很温和,无论是跟谁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和想法,总会在后面加上一句:好吗这都得益于她的妈妈,琳琳妈妈是一名特殊教育的教师,爸爸也是受到高等教育的公司白领爷爷奶奶都定居美国,姥姥姥爷也都曾经是人民教师,琳琳在一个非常良好的家庭中长大,琳琳妈妈就是典型的创新海派型家长对于琳琳的成长,琳琳妈妈总是很自豪地向家长们分享她的西方自由教育理念但是老师发现琳琳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对于一件事连三分钟的热度都没有在一次家长会后,琳琳妈妈主动跟老师交流:琳琳在家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妈妈和琳琳一起画画,没有一次能够把画画完的,这可怎么办呢,做事情都不能坚持了。

对策:坦诚沟通,讨论原因,理论结合实践,共同发现幼儿点滴进步予以鼓励和关注老师详细地了解后,跟琳琳妈妈分析出妈妈的家庭教育过于宽松开放,面对中国国情和教育理念,孩子非常需要父母对于她坚持一件事哪怕只有一点点成功的肯定和鼓励琳琳的生活环境非常宽松、随意,没有批评、没有鼓励也就没有关注,那么她做的一切也并没有这么重要了老师与妈妈探讨过后,琳琳妈妈很虚心地接受了,之后正值感恩节的大型活动,老师告诉小朋友回家和妈妈一起制作“感恩的心”,琳琳高兴地带回来三颗纸折的心,说:“老师,这个是妈妈教我折的渐渐地,在日常活动中,只要琳琳能坚持完成下来,都会得到表扬和鼓励前不久还拿来了和妈妈一起剪的雪花呢案例三:音音是小班时插班来的小女孩,来上小班的前两个月都在嚎啕大哭中度过音音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平日里跟姥姥姥爷一起生活,进入小班之前,音音妈妈就跟老师交流过音音比较内向怕生可是大家都没有想到音音这么的排斥他人,始终不能融入到集体中去,妈妈急的哭了出来,慢慢地音音也不来幼儿园了音音便是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长期处于隔代教育之下,而导致过于依赖家人,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对策:家访、爱屋及乌法老师联系音音妈妈在一起想了一个办法:老师与音音家附近的小朋友一起去看音音,音音在她认为绝对安全的环境下看到了老师、小朋友和她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感受到大家的友善,也感受到大家都是好朋友的氛围,之后音音渐渐地能够接受幼儿园,接受老师和小朋友,妈妈说现在只要一有时间就让音音和小朋友在小区里玩,她还经常约小朋友去她家做客呢。

除上述几个案例外,还有因为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长期不在身边的案例,造成幼儿具有攻击性或过于内向的情况,均由老师密切关注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以求帮助家长与幼儿共同度过本应更加美好的童年,在这里就不再加以赘述教师除在日常密切关注幼儿外,还要耐心倾听幼儿和家长的心声,在今后的家长工作中,多为家长提供幼儿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多与家长相互交流在家、在园的表现,以供双方参考,也可以利用便利的网络,畅所欲言、开展论坛,开展家长学校,用短剧或短片的形式相互探讨育儿的问题,将心比心,让热心伴关心,让耐心伴爱心,让童心伴同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