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及合理灌溉的建议摘要: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是一件大事,但灌溉制度的建 立是一件难事根据国内部分试验研究表明:节水灌溉只是在一个相 对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土壤的可重复利用性,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 壤盐碱化问题因此为了不破坏土壤结构,并且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段 内使土壤中盐的总量达到动态平衡,要合理制定灌溉制度,以达到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滴灌,漫灌,土壤盐分,灌溉制度,动态平衡0.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任何生物的生长生活都离不开水水的使用主要 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而农业用水主要体现在灌溉 方面但地球上的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异对于有些 缺水地区,在农作物生长发育期,天然降水已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的需 水要求,而传统的灌溉方式会降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在考虑经 济效益的前提下,为满足作物正常的生长需水要求,大力发展滴灌灌 溉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水中含有多种盐,以 Na+、K+、Ca2+、Mg2+、C1-、SO42-、HCO3- 等为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量的水和少量的盐,且不同植物吸 收的矿质离子不同,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吸收的矿质离子也不同随 水进入土壤中的盐,一部分进入地下水系统,一部分滞留在土壤中。
在持续的土面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下,溶解在潜水中的盐分会源源不 断的向上层移动、堆积,最终导致部分地区的土壤盐碱化或次生盐碱 化因此在推行节水灌溉的同时,防治土壤盐碱化才是可持续农业可 发展的关键研究表明旱作物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与上限的范围一般 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55%-85%在满足植物需水量的前提下,灌溉水 量小时会使土壤中的盐分增加,甚至会出现局部盐碱化;水量大时对 盐碱地有淋洗作用但会增加水量的消耗因此在节水灌溉时,灌溉水 量的多少尤为重要1.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1) 宰松梅、件峰等研究不同滴灌形式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 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的累积与灌溉制度和当地气候条件有关 滴灌条件下,以毛管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的土壤含盐量距毛管距离 的增加而增加;地下滴灌土壤EC值变化主要发生在20-50cm的土层 但在靠近毛管处存在一个土壤盐分质量分数较低的区域,该区域正是 根系活动的主要区域而在表层(20cm以上)土壤的含盐量较高, 不利于作物的出苗;膜下灌溉的EC值变化主要发生在20cm以上的土 层,表层含盐量较低,但在20-100cm 土层,土壤含盐量明显高于地 下滴灌因此长期使用膜下滴灌应加强土壤盐分的监测。
2) 苏里坦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灌溉条件下,随时间的推 移土壤盐分呈现出从深层到地表和膜下到膜间的双向迁移趋势,但灌 溉结束后,在蒸发作用下,土壤水分和盐分同时向地表迁移,从而引 起膜下土壤脱盐区和达标脱盐区的不断缩小另外,随着灌水量的增 加,土壤湿润峰位置下移,盐分峰值位置也呈现下移趋势,且一定范 围内灌水量越大,土壤平均脱盐幅度越大,即淋洗作用越明显3)亓沛沛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不仅影响土壤中的含 盐量,更重要的是会对盐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产生明显的影 响漫灌条件下土壤盐分虽然会出现表层盐分积聚,但是其盐分总量 却少于滴灌条件下的含量;膜下滴灌条件下,盐分总量虽然较高,但 在耕区的分布较均匀,并未出现表层积聚现象2. 对于干旱区合理灌溉的建议膜下滴灌可使根系土壤脱盐,脱盐土层仅限于浅根系,但无法将 盐分从土体中淋洗去除一旦灌溉水分短缺,下层的土壤盐分可随蒸 发向上移动,产生土壤表层积盐如果连续多年滴灌种植,土壤始终 处于积盐状态因此农田土壤盐分仅通过节水灌溉的方式淋洗和迁移 是不够的,必须与一定的排水技术相结合否则,农田盐分的危害是 不会被消除的在盐碱地上应用滴灌时,如何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使 得灌溉水既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又能保持一定的淋洗水量对土 壤盐分进行淋洗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在选用抗旱作物及品种时,要注意品种的地域性、时间性及良好 的配套的特点,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尽可能使作物发育期与当地水、 肥、气候条件相适应另外,在选择作物的和品种配置时,要注意高 秆作物与矮秆作物的搭配,株型紧凑与株型较松散作物的搭配,耗氮 与固氮作物的搭配同时注意作物的共生期和成熟期,不断培肥地力, 以充分发挥天然降水和土壤蓄水及供水的生产效果,提高水分利用率详细调查土壤指标现有状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几年来的土 壤各项指标的变化的原因对于某些一年中有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地区, 丰水期水量充足,可以适当采用漫灌形式,虽然会增加蒸发量,但有 利于减小土壤中盐的含量,重新调整土壤盐分分布结构;在枯水期, 水量不足,采用滴灌形式,合理分配水量,既节约用水又能满足作物 生长需求这样在一个合适的周期内使土壤中盐分的总量达到动态平 衡,使土壤各项指标维持在一个健康的变化幅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