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原子核物理)本课程的要求以大学核物理专业本科“原子核物理(卢希庭编,第 2 版) ”教材为准,内容分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三级,考试题型分为选择、填空、证明、计算,具体要求如下:第 1 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原子质量与质量数计算,核半径计算;掌握原子质量的测量原理,原子核自旋与超精细结构,同位旋;了解原子核磁矩、电四极矩、宇称等第 2 章 放射性和核的稳定性了解放射性的一般现象,熟练掌握放射性衰变的指数衰减规律,半衰期、衰变常量与放射性活度的关系;掌握放射性平衡与递次衰变规律,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了解人工放射线的生长,放射性鉴年法;了解原子核稳定性的经验规律和液滴模型的基本物理思想,熟练掌握质能关系,原子核质量、质量亏损、结合能的物理概念及计算;掌握基于液滴模型的原子核结合能半经验公式,比结合能,稳定线第 3 章 核辐射测量掌握带电粒子、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规律,了解几种核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射线能谱及时间谱测量方法第 4 章 核力掌握核力的主要性质,了解核力的介子场理论第 5 章 衰变熟练掌握衰变中粒子能量、衰变能、核能级的关系,掌握衰变的实验规律及实验测量方法,了解衰变的基本理论,质子衰变和重离子放射性。
第 6 章 衰变熟练掌握衰变的三种类型及其衰变能计算,衰变纲图,跃迁分类和选择定则,掌握衰变谱特点及中微子的特性,衰变常量和比较半衰期,库里厄描绘,了解衰变的费米理论,宇称不守恒第 7 章 衰变熟练掌握原子核辐射的能量、角动量、宇称和多极性定义, 跃迁几率及选择定则,内转换系数,掌握级联辐射角关联及核衰变纲图的建立,了解同质异能态和穆斯鲍尔效应第 8 章 核结构模型了解幻数及幻数存在的实验根据,掌握原子核壳模型的基本思想,壳模型核子(质子、中子)能级顺序,熟练掌握用壳模型确定原子核基态角动量和宇称、衰变级次,掌握集体运动的物理内涵以及集体转动与振动的物理图象,熟练掌握原子核转动带和振动带能级规律,掌握原子核形变的参量描述及电四极矩,了解原子核高自旋态第 9 章 原子核反应了解核反应的方法与分类,核反应过程的三阶段描述,各种核反应机制与特点,了解光学模型与复合核模型的基本思想,直接反应与重离子核反应的特点和分类,放射性核束的产生及应用;掌握核反应过程中主要遵守的守恒定律,细致平衡原理,掌握核反应截面,微分截面,核反应产额计算,主要反应角分布特征;熟练掌握反应能,Q 方程,实验 Q 值,核反应阈能,实验室系与质心系转换。
第 10 章 中子物理掌握中子的基本性质;了解几种中子源方法,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慢化与扩散,中子衍射的原理与应用;掌握中子衍射的布喇格公式,中子平均自由程,慢化本领与长度第 11 章 原子核裂变和聚变了解原子核裂变和聚变的物理原理和应用,裂变类型与裂变后现象,了解液滴模型与壳修正对裂变现象和机制的解释,可裂变参数;掌握裂变能、裂变阈能、聚变能计算第 12 章 原子核的亚核子物理了解粒子的分类,物质结构与相互作用分类,强子及其共振态的结构与性质,标准模型及其发展;掌握对称性与守恒定律第 13 章 核天体物理学基础了解大爆炸理论极其实验证据,早期宇宙中的粒子相互作用与原初核合成,恒星中核素形成与恒星演化,太阳中微子及其对宇宙演化的影响要求考生具有运用上述各章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本大纲未列内容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