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文学:唐代文学:晚唐诗歌

窝***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54MB
约32页
文档ID:201969151
古代文学:唐代文学:晚唐诗歌_第1页
1/32

第十章晚唐诗歌 中唐诗歌高潮到唐穆宗长庆时期逐渐低落长庆以后,唐王朝危机进一步加深,士人心态发生巨大变化诗歌适应时代变迁,有了新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 于是唐诗风貌再次出现明显转变,由中唐进入晚唐 对晚唐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有三件事: 1.牛李党争: 牛党的首领是牛僧孺、李宗闵,李党的首领是李德裕,故史称牛李党争 2.宦官专政(甘露之变): 发生时间:公元835年 人物:唐文宗李昂,李训、郑注; 王守澄、仇士良; 3.藩镇割据第一节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从唐敬宗和唐文宗时期开始,唐帝国出现明显的衰败倾覆之势 面对王朝末世的景象和自身暗淡的前途,士人心理状态发生很大变化 种种抑郁悲凉,在晚唐诗歌的多种题材作品中都有体现,而体现得既早又突出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晚唐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情调也与往时不同初盛唐在怀古中常带有前瞻的意味,中唐怀古咏史常寄托对国家中兴的希望,晚唐诗人则是用一切皆无法长驻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普遍表现出伤悼的情调这种悼古伤今,从刘禹锡在长庆末期和宝历年间写的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台城怀古等篇开始,形成一股势头,随后,有杜牧、许浑、温庭筠、李商隐等人的大量创作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 。

杜牧出生于显宦之家,当时人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杜氏一门,在唐代声名显赫,入相者多达11人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相德、顺、宪三朝,谙练吏事,博古通今,勤于著述所撰通典200卷,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而且也表现出卓越的政治眼光,它通过对于历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的叙述,期望为唐帝国写下一幅臻于理想的政治蓝图高华的氏族门第,深厚的家学渊源,给杜牧一生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追求以极大的影响;早年锦衣玉食的富贵豪奢,亦养成了他恃才傲物、疏野放荡的个性品格 杜牧为人豪爽,才兼文武,喜谈兵论政,志在经济,曾注孙子十三篇,写过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著作,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挽回唐王朝实际上已不可逆转的颓势但一生的仕途却十分坎坷,26岁中进士,因秉性刚直被人排挤,而做了十年幕僚,36岁才内调为京官,又为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刺史,后内调为司勋员外郎(故称杜司勋),官终中书舍人,一生在政治上都没有大的作为 杜牧的诗出入于“雄姿英发”与“伤春”“伤别”之间,充分展示了时代的特点他有相当一部分的诗作反映了现实的政治和社会生活,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如河湟: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河湟”即今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流域,在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强行占领杜牧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解除边患,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心愿,对边地人民的苦难表示同情,对朝廷的软弱无能表示愤慨 又如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运用比兴手法,以哀鸿喻逃避回纥侵扰的边民,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也隐含着对朝廷不能御侮安民的强烈不满 杜牧的咏史诗十分著名其特点是: 1.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杜牧诗中,标明“怀古”或是歌咏古人、历史事件的有近30首从诗歌反映的时代看,上至春秋战国,下至玄宗,乃至安史乱后的宪宗时代,都有所论及,而且是军国大事、个人恩仇,无所不包 2.情感丰富,见解深刻杜牧写咏史诗的根本目的,在于抒发自己观照历史时的情感意绪,寄托自己的情怀因此,他的咏史诗见解独特而深刻,每每在寥寥数笔之中,蕴有丰富的含义,使人初看无甚出奇,细思意向万千如题商山四皓庙一绝一诗: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指出是四皓固储位而立惠帝,导致了吕氏的专权,危机刘氏江山社稷,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政治见解 3.对照鲜明,对比强烈杜牧的咏史诗以鲜明对照的特写镜头,展示历史画面,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如台城曲二首其一云:“整整复斜斜,隋旗簇晚沙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将敌军兵临城下,皇帝仍然淫乐的场面作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奇绝痛绝,嘲讽弥切题桃花夫人庙,也是画面对比鲜明的绝妙诗篇: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堕楼人 以绿珠的刚烈反衬息夫人的忍辱求活,苟且偷生在两种形象的强烈对比中,表现了他对息夫人的鄙弃与斥责,虽然表现手法委婉含蓄,而诗人的感情却十分强烈赵翼评此诗说:“以绿珠之死,形息夫人之不死,高下自见;而词语蕴藉,不露讥讪犹得风人之旨耳瓯北诗话) 4.议论委婉,情韵悠长咏史诗须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自己的见解,就会成为历史的评书;但见解过于直露,又是诗家大忌杜牧的咏史诗,虽然见解深刻,却往往寓议论于形象之中,因而显得委婉含蓄,情韵悠长 如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使人不由联想起了周幽王戏烽火的故事幽王荒淫昏聩,为使宠妃褒姒一笑,竟然点燃烽火狼烟,戏弄诸侯,妃子是笑了,然而祸事也来了,被权戎等所灭,直落个国破人亡的下场。

诗中这种隐示不也昭然若揭吗? 历史也有惊人相似之处,幽王下场可知,玄宗不也直致安史之乱而流离失所吗?其实这并非巧合,实则道理使然,荒淫必然败国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暗射当朝不能以经邦治国为重要,直给了当朝者一个警醒,但又不流于直露,可以说是一首高度艺术化的政治讽刺诗歌 5.语言清新明丽杜牧的诗,语言上独具特色,绝不做晦涩难懂之作即使是咏史诗,表现深奥的道理规律,也是明白如话,形象易懂,绝少难音僻字,用语平易,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自然闪烁着明丽之美,有外质内秀之感 杜牧五、七言古今体诗都有佳作,七律、七绝更为擅长尤其是七绝,向来受到推崇名篇除赤壁等诗外,山行、秋夕、泊秦淮、赠别、寄扬州韩绰判官等,也都脍炙人口在写法上,有的描绘景物,鲜明如画;有的表达深曲,情思蕴藉;有的发议论而伴以情韵他和李商隐同为晚唐七绝成就最高的诗人李深婉而杜俊爽人称“小李杜”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秋 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深 宫生活的图景轻罗小 扇扑流萤”,这一句写 得十分含蓄 ; 诗的后两句,由动转静, 十分含蓄地传达出宫女 的期待与哀怨。

可以说, 满怀的心事都在这举头仰望之中了这首诗里虽然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是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的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复习题: 1.晚唐的诗坛概况; 2.举例说明晚唐咏史诗的特色; 3. 杜牧咏史诗的特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