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村社会工作机构资源拓展的案例分析-以四川理县X机构为例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76.79KB
约21页
文档ID:187091158
农村社会工作机构资源拓展的案例分析-以四川理县X机构为例_第1页
1/21

农村社会工作机构资源拓展的案例分析以四川理县X机构为例 7.1 四川理县X机构的成立与发展历程7.1.1 四川理县X机构的成立背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地震不仅对当地群众的物质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对当地群众原有的社区关系、社会支持网络以及个人心理健康也造成严重影响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湖南省成立了湖南援建队,对口支援理县灾后重建工作湖南省政协委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学院院长史铁尔教授参与了援建规划的讨论史铁尔教授在讨论时提议,灾区重建的重点和难点不仅在于物质层面的重建,而且应该重视社会、文化和人的层面的重建,重视心理健康的[1]湖南援建队在前期调查实践中也有同样的认识援建队达成共识,在灾后重建中,物质重建与精神重建应协调发展,不可偏废基于以上考虑,湖南援建队把“精神家园重建与物质家园重建并重”明确为湖南对口援建理县的基本原则,将“社会工作和心理援助项目”纳入三年援建规划,并作为第一批重点援建项目,获得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批准该项目的获批,在全国各省、区、市的援建中,是破天荒之举,体现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该项目也得到了四川理县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响应。

按照项目规划,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史铁尔教授团队负责项目的筹建和援建期的运营工作,成立专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四川理县提供灾后服务方案同时明确,三年援建期完成后,项目移交给四川理县有关部门管理在此之前,该机构将着力加强本土化社会工作人才和本土化管理团队的培养,以实现项目移交后机构的可持续发展[2]X社会工作服务队在此背景下于2009年3月成立,后于8月在四川理县民政局登记注册为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并改名为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于当年10月通过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的实地考察评估,被纳入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示范试点工程”,得到项目经费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因此获得了比较充足的项目经费支持,其中来自湖南援建项目经费300万元,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资助经费近百万元在经费有保障的前提下,为便于开展驻地服务,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灾区盖了一幢三层楼的用房,供工作人员办公和居住使用地址位于四川理县杂古脑河畔,工作场地面积共1290平方米其中理县县城社会工作站场地面积约870平方米,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面积约260平方米,长沙外联部工作场地面积约160平方米,人均50平方米以上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拥有相关专业设备,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同时,中心还配购汽车两台,主要用于队员们上山下乡,走村入户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下称“X机构”)设有指导组、办公室、专业督导组、财务组、县城社会工作站、X社会工作站、外联部,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和站务会成立初期,其专职工作人员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为主,来自该学院的成员共有15人,另有11人来自湖南省的其他机构,包括湘理相亲社会公益组织、湖南芙蓉心理咨询中心、湖南娄底红十字残疾人爱心互助会(见图7-1)X机构还建立了中共理县X社会工作服务队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7人,预备党员2人图7-1 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初专职工作人员构成X机构W主任在访谈时指出:“该组织架构是本土和外部、体制内和体制外结合的典型,在当前服务四川地震灾区的所有社会工作组织中尚属首创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成立,揭开了理县精神家园与物质家园同步建设的序幕X机构秉承“敦爱笃行、助人自助”的理念在灾区开展相关活动;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相关的方法和视角,同时针对不同群体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发挥社会工作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优势,保护和传承藏羌优秀文化,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了精神家园的重建7.1.2 四川理县X机构的发展历程通过梳理相关调查访谈资料和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四川理县X机构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7月到2008年12月,志愿服务阶段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遭到严峻的考验受灾群众的心理遭受了巨大打击为了及时帮助村民走出危机,长沙市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心理服务队前往灾区支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S老师的号召下,踊跃报名并接受专业培训这支队伍由19人组成,包括教师、医生、民间慈善人士、公务员、青年企业家、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等多种职业背景人员这些人拥有国家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同时有着丰富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在湖南对口支援四川理县灾后重建以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师生共22名成员,在S老师的带领下,组成了“湖南援川社会工作义务服务队”,作为一支生力军于前期到达理县,投入到灾区建设工作中,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融入灾后建设中,为灾民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做出了努力在这一阶段,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熟悉当地资源第二阶段: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X机构正式进入援建服务阶段2009年3月16日,X机构前期工作小组一行9人到达理县,3月17日组建X机构,以机构为平台,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灾后理县的现实结合,将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重建一起进行,于8月16日注册为X机构。

此时,X机构实行政府主导、专业引领、多专业、多团队合作方式,由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义务服务队、湖南娄底红十字残疾人爱心互助会、湖南芙蓉心理咨询中心、湘理相亲社会公益组织等组建成X机构X机构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运作的机制以当地的地震伤亡家庭、党政干部、青少年、残疾人四种群体为服务对象第三阶段:2010年11月以后,转型发展阶段当湖南援建队撤走后,X机构进入到自主服务阶段,但由于失去了稳定的政府财政资金支持,X机构的发展面临挑战,为此,机构开始向项目制机构转型,以项目求生存,主要向国家有关部门、公益基金申请项目为适应项目开展的需要,X机构增设了基层工作站,如县城工作站[3]、什邡阳光社区中心[4]、绵竹马跪站点[5]、雅安始阳站点[6]7.1.3 X机构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状况X机构以“敦爱笃行、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为社会工作理念,着力推动理县社会工作深入发展,探索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重建温馨家园、构建和谐理县的新模式,力争打造民族社会工作和灾害社会工作的新品牌自成立以来,X机构累计提供服务6856人,达到23968人次表7-1 功能室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截止到2012年11月)功能室仪器音乐治疗仪心脑训练(SPCS)沙盘治疗宣泄室康复训练按摩放松治疗盲人推拿训练图书室使用人次14836152255151603282870资料来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实务报告集》,2012,第12页。

表7-1 功能室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截止到2012年11月)表7-2 实务工作开展一览(截止到2012年11月)工作方法类型数量个案工作个案建档数175个开启个案数量92个结案数量48个典型个案形成数量31个小组工作小组开展数量48个小组开展次数454次小组参与人数1282个小组完成数量48个社区工作举办社区活动108次参加社区活动人数6835次举办大型活动31次参与人数12943人资料来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实务报告集》,2012,第12页表7-2 实务工作开展一览(截止到2012年11月)在资源链接方面,X机构链接了社会捐赠资金280万元,对理县14所学校和部分农村社区捐赠15万册图书并建立图书室,链接爱心人士帮扶贫困学生258人,链接境外及香港康复会医疗资源为11名地震伤残人员提供康复训练与治疗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本土化专业人才的培养X机构也较好地实现了本土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图7-2可知,高校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场所在“湘理情”发展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共有68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参加了该项目的实务工作且据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史铁尔教授介绍,这68名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属于四川理县定向培养,毕业后继续扎根理县工作的学生。

除了高校社工专业实习生外,X机构还培养了一支本土化的社工师和心理咨询师队伍,共78人此外,在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项目方共接受外来志愿者36人,本土志愿者85人无论本土的社会工作者还是志愿者,在项目的人员结构中均占多数,这说明X机构较好地落实了本土化的目标,为其项目结束后顺利移交当地管理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图7-2 社会工作力量培养情况(截止到2012年11月)7.2 四川理县X机构的运作机制目前,专门探讨农村社会工作机构运作机制的研究成果比较少,但一些研究探讨了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项目制[7],项目制能让上级主管部门依靠集中的资金管理权、特殊的人事安排权以及高效的动员程序等调动下级部门的积极性,从而能快速见到成效,社工机构通过项目运作开展服务,有利于提高效率本书把社会工作机构的运作机制界定为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机能及其运行方式,包含引导和制约机构服务决策以及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和相应制度这一运作机制具体包括:组织架构与管理机制、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队伍发展机制、项目化的服务机制等7.2.1 组织架构与管理机制1.组织架构X机构通过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和站务会,形成政府主导、内外参与、专家指导、社会支持、专业服务的架构模式,下设办公室、专业督导组、联络组、财务组,以及县城社会工作服务站和X社会工作服务站两个工作站。

该机构设立五个分项目组,即地震伤亡家庭服务组、党政干部服务组、残疾人服务组、青少年服务组、社区服务项目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五个课题研究小组该研究小组不断创新思想,深入理论探讨该组织架构是本土和外部、体制内和体制外结合的典型,在四川灾区开展灾后重建的社会工作组织中尚属首创图7-3 X机构组织架构同时,X机构还成立了党支部,曾在X机构工作的J社工说:“建立党支部,是一种人力资源整合的途径,有利于加强党员社工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2.管理机制X机构遵循民办非企业单位运作的内在规律,着力抓好日常管理“六个一”,增强组织建设的有效性和活力[8],即坚持每天一次点名签到,实行工作评比,激发工作效能,通过平时工作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体现考评工作的公正性;每周召开一次例会,进行工作分享、沟通、协调,结合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工作点评和工作部署;每周总结一次,做好每周一次的材料上报工作,每周编制一份工作安排表,实行项目计划先审批后执行;每周召开一次分享会,反思工作的优缺点,交流工作心得体会,改进后续工作;坚持每个月对照一次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和进度,做到工作讲方法、讲目标、讲程序、讲规范,努力推进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每周刊发一期《社会工作简报》、每月刊发一期《社会工作月刊》,掌握工作动态,以便对照计划,进行“回头看”。

通过这六项措施进行管理,推动项目工作的落实同时,X机构还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机构文化氛围,以增强机构的凝聚力机构会把以前开展活动的照片、领导接见的照片、荣誉证书等相片,用相框裱在墙上这种做法可以让机构的工作人员更直观地了解机构的辉煌发展历程,激励机构社工虽然社工行业的激励更多地靠自我肯定,但来自机构的激励也不可或缺为提高社工的积极性,X机构也建立了一些激励机制,体现在以下具体措施上1)带薪休假制度,X机构除了春节、法定节假日外,每年还有10天的休假另外生病、有事也可以请假2)每一年度评选优秀社会工作者,根据实务操作的完成额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