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不战则已战之必胜”战争思想

飞****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3.40KB
约5页
文档ID:132680580
论“不战则已战之必胜”战争思想_第1页
1/5

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从古至今无数王朝的覆灭与更替都源于战争的成败《孙子兵法》中这样写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因而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做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其内容可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慎战思想,慎战并非逃避战争,而是力求在战争爆发之前做好面对的种种准备;二善战思想,是在战争不可避免而发生时,如何最大化运用己方的力量克敌制胜从而达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战争目的《孙子兵法》在首篇《计篇》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关系国家存亡、军民生死的大事,要求国君和将帅必须对其进行考察、研究在《火攻篇》中,孙子进一步指出:“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这是春秋时期战乱迭起的重要原因及其后果的深刻总结,是对君主要慎战的呼吁,是对将帅要慎战的告诫。

梅尧臣对“非利不动”的注释是:“凡兵,非利于民不兴也就是说,只有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才可以兴兵大泽乡起义中,领导人陈胜、吴广都是贫苦农民出身,为了反抗秦朝的暴政揭竿而起,领导大批平民进行殊死抵抗,占领了大泽乡,打下陈县,后陈胜被拥戴称王,国号为“张楚”在此之后各地纷纷响应,六国旧族也都自立为王虽然由于其六国各自为营,无人支援,寡不敌众,导致最终失败,陈胜、吴广也都相继死亡;但其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战争从侧面也充分印证了战争需要民心做为支撑而战争同时会对广大民众带来的不堪重负和对国家带来祸害,《用间篇》中写道:“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张预对此注释是:“井田之法,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兴兵十万,则辍耕作者七十万家也孙子写这段话,虽然是要说明不应惜爵赏用间谋以了解敌之动静,但确也反映了兴师动兵,千里征战,百姓和国家耗资之巨,且举国骚动,民众不胜徭役之苦的情景汉武帝在位54年,对外用兵44年中国的版图虽然得到扩大,有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也成就了汉武帝的“旷世武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44年旷日持久的征战杀伐,毕竟劳民伤财,给天下苍生带来巨大灾难。

为巩固被占领区,汉武帝向漠南强迁上百万人口以当时的科技和工业水平,大量人口开垦西北干旱地区,打破了当地脆弱的生态平衡,“拉开了西北荒漠化的序幕,造成无可挽回的环境损失”更有甚者,汉武帝为加固北部边防,兴师动众,不仅修缮秦朝留下的长城,还建筑新的城墙西汉长城总长度达到约2万里,工程规模之大远超秦始皇长城无论是屯田戍边,还是修筑长城,都是劳民损民之举,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亦可想而知当时西汉人口最多四千余万,汉武帝对匈奴、西域、朝鲜和岭南等地几十年穷兵黩武最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在武帝末年,由于常年征战,民不聊生,起义暴动此起彼伏《孙子兵法》中还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就是说,将帅要进不贪求战胜的功名,退不回避违抗君命的罪责,战与不战,只以民众和士卒的保全和对君主真正有利为准则由此可见,慎战思想是以安国、利民、全军为基点的孙子作为一个大军事家,但并不黩武,避免战争,是他博大的心愿在诸侯国之间存在诸多矛盾的情况下,他主张以“伐谋”、“伐交”的政略、战略和策略,达到 “兵不顿而利可全”的政治目的孙子安国、利民、全军的慎战思想,直到今天,我们都仍应给予肯定和重视。

而善战则是讲述在战争爆发以后,如何运用最小力量博取最大胜利 从战国时期田忌、孙膑率军“围魏救赵”,到东汉末年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军船阵,再到抗日战争中“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略无一不体现出在战争爆发后善战的重要性若想战之必胜就必须运用多种方法、计谋达到善战的标准,其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注重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道”就是政治,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当然,在注重道的同时,其他四个“天、地、将、法”因素也不可忽视二是庙算制胜论庙算,是古代开战前在庙堂举行军事会议,商讨与谋划战争的一种方式《孙子兵法》主张战前要算,要对战争全局进行计划和筹划,定出可行的战略方针三是“诡道”制胜论《孙子兵法》里讲道:“兵者,诡道也”因此,他提出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诡道之法,进而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目的而处于二十一世纪的现如今,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武器的创新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有一部分兵法已经不再适用,但是其慎战、善战的思想,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精神是不会改变的。

我国如今的国家安全战略的特点是内向型、防御型、和平型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永远不会欺侮别人,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也决不容许别国干涉中国内政这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和西方大国外向型、进攻型、扩张型的安全战略根本不同之处这也正反应了现今我国面临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也许在钓鱼岛事件上我们采取慎战和平解决之后,现在我们又面临南海事件,慎战的思想是以安国、利民、全军为基点的,但当慎战结束我们也要想到,孙子反对国君“以怒而兴师”、将帅“以愠而致战”,反对不义的战争但他并不是绝对反对一切战争非危不战”,就是在危及国家安全和民众福利,战争难以避免时,不得已而用兵这也向我们更表明出善战的重要性,只有善战才能战无不胜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人民卫士,维护着社会秩序,守护着一方平安虽然不会出现像历史中那样动辄十数万人作战的情况,但同样会时时面对或大或小的抓捕、对抗这要求我们这些尚在校园的预备警官必须要学好战术思想,掌握警务技能随时做好慎战、善战的准备,指挥、战术都要精通,才能在以后的从警生涯中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