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2016年第2期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先生,河北霸州人,1919 年11月4日出生,1975年9月21日逝世,如今先生离开 我们已整整四十周年李少春出身南派京剧世家,自 幼庭训严格,7岁练功,13岁登台,15岁与梅兰芳大 师同台合演《四郎探母》 ,18岁即成为驰名南北的京 剧新星1938年成为京剧大师余叔岩的入室弟子,上 世纪40代末到60代初已是中国京剧舞台上的领军人 物,但先生依然海纳百川, 1962年又拜周信芳和盖叫 天为师,成为艺兼南北,融合京海的新文武老生之第 一人 在他短暂的56年生涯中,有30余年丰富的舞台实 践,先后饰演过四百多个角色他文宗余、武宗杨(杨小楼) 文戏唱腔韵味清越、 身段优美、 表演细腻、 台风飘逸 ; 武戏长靠短打皆精,武功精湛、英气十足 传统戏、新编戏、现代戏无不擅长 ; 老生戏、武生戏、 猴戏、红生戏乃至小生戏(曾在白蛇传中用大嗓饰演 许仙)无不精彩他主演的代表剧目众多 : 老生戏有《战太平》 《定军山》 《击鼓骂曹》等十多部 ; 武生戏 有 《挑滑车》《长坂坡》《三岔口》 等十多部 ; 猴戏有 《闹 天宫》 《水濂洞》 《十八罗汉斗悟空》等 ; 现代剧有《红 灯记》《白毛女》 等。
由他创编兼主演的代表剧目有 《野 猪林》 《将相和》 (后者于1963年荣获第一届全国戏曲 汇演一等奖) 然而,最能体现李先生艺术才华和表 演风格的依然是他集编、导、演于一身的京剧舞台剧 目 《野猪林》 和由他改编兼主演的彩色电影 《野猪林》 《野猪林》是李少春先生的传世经典代表作品, 故事源于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七至第十回京 剧舞台版的《野猪林》最早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由吴 国荪先生原创, 分为 《野猪林》 和 《山神庙》 上下两本,由京剧大师杨小楼和郝寿臣合演1948年,李先生在 继承前辈艺术精华的基础上,边实践、边改编,从立 意、框架、场景的设置,到剧情的贯串、人物的刻画、 角色的安排,先生呕心沥血、精心构思,凸显全剧主 要人物林冲被逼上梁山这一主题,浓缩结晶而成为一 部完美绝伦的艺术精品 1962年,李先生又把这部舞台剧改编成电影文学 剧本,拍成由他主演的彩色影片《野猪林》 ,并由著 名导演崔嵬、陈怀恺执导李先生把舞台艺术和电影 艺术精妙地结合在一起,集中展现了他精湛的表演艺 术,凸显了他和袁世海、杜近芳等京剧表演艺术家珠 联璧合、 锐意创新的团队合作精神 《野猪林》 的诞生, 处处闪耀着先生的创新智慧光彩,一部《野猪林》就 是中国京剧文武老生毕生艺术实践遗留下来供后人学 习效仿的国粹珍宝。
拙文仅从《野猪林》谈谈李少春 先生在改编和表演方面的创新亮点 一、改编方面的创新点 李少春的创新思想集中表现为 : 老的技术、 方法、 程式不能满足新内容的要求,就必须发展,创造新的 技术、方法、手段[1]他在改编《野猪林》时,把创新的着力点集中在塑造刻画人物上, 并自诩为人物派 他突破了原著和原剧的框框, 把结构较散、 情节较平, 需两晚演完的《野猪林》 (上)和《山神庙》 (下)两 本原剧,删繁就简浓缩为只需一晚演完的一部臻美至 善的经典剧目《野猪林》 改编后的《野猪林》全剧 共十五场,主要场景为东岳庙结拜、白虎堂遭陷、十 里亭别妻、野猪林遇救、山神庙复仇 在服饰方面和原剧也有差别原剧刺配一场,林 冲身着红色罪衣罪裤、打腰包、穿草鞋、带木枷,强从《野猪林》看李少春的创新精神——纪念京剧大师李少春逝世40周年杨 咏 杨子淦摘 要 : 李少春离开我们已整整四十周年,他是艺兼南北,融合京海的新文武老生之第一人由他创编兼 主演的传世经典作品《野猪林》 ,是中国京剧文武老生毕生艺术实践遗留下来供后人学习效仿的国粹珍宝他在 《野猪林》中的完美改编和表演突破了原剧的框架,从立意和场景的设置,到剧情的贯串、人物的刻画、角色的 安排等多方面删繁就简,锐意创新,塑造了在险恶逆境中,仍不失英雄本色的鲜活而崭新的林冲形象。
关键词 : 《野猪林》 ; 李少春 ; 创新双月版当代艺术观察163调其囚犯身份,现改为身着黑绒大襟灰褶、小大带、 腰包、厚底靴,带铁链手铐,突出其英雄气质 ;原 剧山神庙中,林冲头带龙套板巾,显示其军卒身份 , 现改为倒缨盔(又称林冲盔) ,乃描绘其豪杰之神态 ; 在结拜戏一开幕,林冲携娘子漫步上场,手执摺扇, 英姿勃发,一派儒将风范,把林冲定格在英雄的位置 上 ; 在遭陷一场,面对权贵、奸佞的诬陷,林冲威武 不屈,据理力争,不失其英雄本色 ; 在刺配途中,面 对董超、薛霸两个恶奴鼠辈,林冲先示警告,继后奋 起反抗,不失英雄身份 ; 在山神庙一场,林冲身处风 雪交加的逆境,面临仇奸的暗算追杀,依然不忘报国 壮志,抒发重挥三尺剑力挽星河的雄心,更加突出其“埋乾坤,难埋英雄怨”的英雄本色 京剧的前进与发展离不开创新从理论上讲,任 何艺术若缺乏创造与创新性,就有可能成为僵化的陈 旧的艺术,而没有前途[2]李少春的改编是从仰视和崇敬的角度,一改原剧中那个明哲保身、懦弱忍辱的 教头和军卒形象,塑造了一位在险恶逆境中,尽管时 运乖蹇,仍不失英雄本色的鲜活且崭新的林冲 二、表演艺术方面的创新点 李少春所改编的《野猪林》在京剧舞台上演绎至 今已近70年, 彩色电影 《野猪林》 风靡影坛也逾50春秋。
在《野猪林》一剧中,他运用了余、杨、谭、马、麒、 盖以及李门七派的表演精华,实践证明《野猪林》是 一出融他的 “四功五法” 表演艺术于一炉的经典剧目, 树立了他在京剧界表演艺术家的崇高地位张云溪在《我和李少春同台练功》中写道 : “我认为他是京剧界 多少年来罕有的全才, 文武技艺都达到巅峰的一流大 师, 并视他为新中国京剧的骄傲而引以自荣!”[3](一)融京海两派的唱腔风格 在“刺配”中,李少春大胆采用了〔高拨子〕腔 调演唱 “一路上” 唱段〔高拨子〕 峭拔险峻的高亢旋律, 是一般皮黄所无法及企的,它既能表现〔反二黄〕的 悲怆凄凉,又能表达〔二黄〕的雄壮深远, 唱起来既悲 又壮,[4]用于此处表现林冲的处境和心情,刻画林冲的英雄形象十分熨贴然而他在演唱时,却遵循宗余 的原则,用标准的余派发声吐字行腔演唱,产生了新 颖奇特的艺术效果,创造出一种汇南北、融京海两派 特有的艺术风格 山神庙一场, 原剧只有两句内容单薄的吹腔 :“雪 飘飞朔风吹头骨寒冷,想往事遭陷害死里逃生 ”他 虚心接受,导演崔嵬、陈怀恺的建议,反复斟酌后增 加了大段〔反二黄〕 “大雪飘”唱腔,采用深沉凝重 的〔反二黄〕唱腔,加上正宗余派清越天籁的演唱, 把林冲英雄末路、怒火迸发的情怀抒发到极致。
并且 在此唱段中的板式转换也是有所突破的,老的程式处 理〔散板〕或〔导板〕转〔回龙〕时,必须加锣鼓〔 冒子头〕,而这里李少春唱完〔散板〕,末尾用一锣即用碰板的形式接唱〔原板〕 [5]在“三问”之后,插入两句垛板, “愁眉得舒展, 贼首头祭龙泉, 却为何天 颜遍堆愁和怨⋯⋯”则融入豫剧的韵味正如李先生 晚年所说:“上了趟河南,学会了两句豫剧,用在《野猪 林》里了 ”[6]随后是无伴奏清唱“莫非你也怕权奸” ,复用散板唱“有口难言” ,继原板之后,结尾散板高 亢行腔“埋乾坤,难埋英雄怨” ,强烈表现林冲不向 邪恶势力屈服的英雄气概,整段唱腔柔中寓刚、跌宕 有致、一气呵成此外,在“大雪飘”中,先生在处 理“上口字”方面的创新方面也十分明显,他既尊重 传统又大胆革新,在这段唱词中,先生保留的上口字 有“风、河、何、贼、和、萦”等,把上口字改为京 音的有“书、阻、日、诛、除、非”等 (二)念白的借鉴和处理 俗话说 : 千斤念白四两唱,念白在京剧表演中尤 为重要李少春在创编电影剧本《野猪林》时,将原 著由两位承局诓骗林冲携宝刀误入白虎节堂的情节, 改为由陸谦把林冲引入白虎堂,并且在白虎堂遭陷中 增加大段精彩的念白 : “太尉容禀 : 卑职身为八十万 禁军教头, 怎能擅入白虎草堂⋯⋯”在大段念白之中, 白虎的白 ; 长街的街 ; 削铁如泥的如均不上口,改为 京音,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又作了创新的尝试。
他还 借鉴周信芳大师的表演手法和艺术风格,运用贯口一 句紧似一句,快而不乱,字字清晰、韵味十足,充分 表现出林冲身处逆境,面对邪恶势力,威武不屈的英 雄霸气 (三) 逼真传神的表演艺术 李少春在《野猪林》剧中的表演创新更是令人击 掌叫绝1961年他曾在 《新——关于表演问题的通信》 一文中说 :“我演《野猪林》不下数百次, 每次演出时, 戏中的情节对于我来说已不是新的, 但对我扮演的林 冲来说却都是新的 ‘白虎节堂' 那块匾, 我看过已不 知多少次, 哪里有斑点, 哪里有花纹, 哪里金色放光, 哪 里油漆剥落, 我完全可背得出来, 但在误入白虎堂的刹 那, 我抬头看这块匾时, 却必须从林冲出发, 必须体会 林冲的情感,必须把握住林冲第一次看见这四个足以 杀生索命的大字只有我把握住林冲这个‘新’字, 我才能把曾经作过几百次的抓袖、背手、微微抖动、 瞠目、止步、倒吸一口冷气的动作, 做得传神, 做得逼 真, 做得煞有介事假若,我认为这个动作已经熟到 相当程度, 可以不假思索的作到恰到好处因此我只 满足于自己动作的重复, 而不从思想感情上掌握‘新’ 字, 那我的表演也必将 ‘貌合神离’ , 必将矫柔造作。
”[7] 正因为李先生对角色表演的刻意求新,才有这么细微 切肤的艺术体验,所以,他每次上演《野猪林》都能 产生极强的艺术效果,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例如,在东岳庙结拜一场中,当林、鲁结拜之后, 林冲展示了一段太极剑,在这里他把太极剑武功化入1642016年第2期舞台表演,功架稳重、身段协调,彰显了林冲八十万 禁军教头的武师身份在刺配途中,一改原著中林冲 听任董、 薛二公差的随意摆布而逆来顺受的懦弱性格, 运用吊毛、甩发、屈步等一系列艺术手法,刻画出林 冲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又如 “白虎节堂” 林冲遭陷, 他用甩发,翻滚、跪搓步等动作,表现林冲受刑之后 的痛苦和愤懑再如长亭别妻一场,他把林冲的英雄 末路,感人肺腑的夫妻对唱表演得逼真感人 (四)简练迅疾的武打特色 李少春武宗杨派,他自幼从师苦练武功,功底深 厚,成名之后又拜盖叫天为师,吸纳了盖派武打简练 迅疾、精到粹率的特色原著“山神庙复仇”中,林 冲面对的是陸谦、富安、差拨区区三个低能鼠辈,缺 乏体现林冲强烈复仇的氛围,不足以展示林冲的英雄 气概现改为林冲面对以陸谦为首的一群恶狼,他把 衣服猛然挥舞,卷起一阵飓风,打手们被林冲的英雄 气势压倒,惊恐后退。
这里巧妙地借用电影武侠片中 甩衣御敌的武技,表现林冲的英武霸气继而林冲徒 手对夺刀枪, 单枪对三刀, 以一对八的激烈开打场面, 令人目不暇接,此处还设计了六个乌龙绞柱连翻,充 分显示林冲超群的武艺然而,这些高难度武打动作 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演唱,他曾转授经验提醒年轻演 员注意 :“开打后累得呼啸带喘, 唱起来上气不接下气, 毛病在开打时憋住气了, 不管动作多么激烈, 要始终保 持呼吸平稳 ”[8] 结语 京剧界流派纷呈,仅生行而言,谭鑫培先生创立 的谭派乃是京剧史发展的里程碑, 由谭分支出余、 言、 奚、 杨等各个流派李少春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奋勇开拓创新之路,他的老生戏宗余,同时又吸收其 他各派的精髓 ; 他武宗杨, 但又吸收了盖派艺术精华, 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他既有余门的傲霜风骨、谭 派的雄浑刚毅,又有奚派的儒雅书卷,并将马派的写 意化和麒派的写实性完美融合他既依循师门,又兼收并蓄,从人物角色出发,选取合理、精致的艺术元 素加以柔合,集南北融京海,开创北戏南功、南戏北 演,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将京剧老生的表演艺 术推向新境界,开创了把京剧老生与武生的表演艺术 融于一身的新文武老生崭新的艺术流派。
先生的 《野猪林》 从问世之日起便唱红演热杏坛,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不绝于舞台,一批享誉梨园的京 剧名家如李浩天、李宝春、俞大陸、马少良、钱浩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