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一至六年级古诗词背诵篇目之课本出处、文学常识、简单注解和参考译文苏教版小学一至六年级古诗词背诵篇目大全1、江南(江南可采莲) (第一册第3 课)2、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第一册练习4)3、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第二册练习1)4、咏鹅 (鹅鹅鹅 ) 骆宾王(第二册练习4)5、锄禾(锄禾日当午) (第二册第21 课)6、悯农(春种一粒粟) (第二册第21 课)7、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第二册练习7)8、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第三册第3 课)9、长歌行(百川到东海)(第三册练习6)10、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焕(第三册第17 课)11、青松(大雪压青松)陈毅(第三册第18 课)12、春雨(好雨知时节)杜甫(第四册第1 课)13、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第四册第1 课)14、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第四册第9 课)15、江南好(江南好)白居易(第四册练习7)16、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第五册第3 课)17、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第五册第3 课)18、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叶绍翁(第五册练习1)19、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第五册练习6)2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第五册第23 课)21、梅花(墙角数枝梅)王安石(第五册练习8)22、夏日田园杂兴(昼出耕田夏绩麻)范成大(第六册练习1)23、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第六册练习2)24、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卢纶(第六册第8 课)25、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第六册第13 课)26、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第六册第13 课)27、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第六册练习4)28、明日歌(明日复明日)(第六册练习8)29、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第七册第3 课)30、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第七册第3 课)31、风 (解落三秋叶 ) 李峤(第七册练习1)32、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第七册第24 课)33、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第七册第24 课)34、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第八册第4 课)35、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程颢(第八册第4 课)36、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第八册第20 课)37、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第八册第20 课)38、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第八册练习6)39、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第九册第3 课)40、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第九册第3 课)41、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王士稹((第九册练习1)4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第九册第25 课)43、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辛弃疾(第九册第26 课)44、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第十册第4 课)45、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杨万里(第十册第4 课)46、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第十册第20 课)47、清平乐 .六盘山(天高云淡) (第十册练习6)4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第十册第23 课)4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第十册第23 课)5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第十一第4 课)51、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游(第十一册第4 课)52、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遣力)陆游(第十一册第22 课)53、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第十一册第22 课)54、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第十二册练习2)5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第十二册第9 课)56、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第十二册第9 课)57、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于谦(第十二册第20 课)58、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王冕(第十二册第20 课)59、马诗(大漠沙如雪)李贺(第十二册练习6)一、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 “ 田田 ” ,指荷叶茂盛的样子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二、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呼作:称为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疑:怀疑三、清代高鼎七言绝句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② 儿童散学归来早③ ,忙趁东风放纸鸢④ ①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③ 散学:放学④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 :老鹰 ⑤ 东风:春风四、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①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② 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③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④ 拨:划动,拨开五、 《悯农》诗共2 首,锄禾是其中的一首。
该诗作者为唐代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六、悯农春 种 一 粒 粟 ,秋收 万 颗 子 四海 无 闲 田 ,农夫 犹 饿 死 1.悯:怜悯、同情2.粟:(sù )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3. 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七、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本文描绘了生活劳动的艰苦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辛江上渔者 ①【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② 爱鲈鱼 ③ 美君 ④ 看一叶舟 ⑤ ,出没 ⑥ 风波 ⑦ 里① 渔者:捕鱼的人 ② 但:只爱:喜欢 ③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④ 君:你 ⑤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3 叶似的小船 ⑥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⑦ 风波:波浪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八、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静夜思 ?床前明月 光,疑 ? 是 地 上 霜。
举头? 望 明 月,低头 思 故 乡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疑:好像 ?举头:抬头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九、 《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长歌行 ①汉乐府民歌百川 ② 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 ③ 不努力,老大 ⑤ 徒④ 伤悲① 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② 百川:大河流少:年轻老:老年③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④ 徒:白白地⑤ 老大:年老成百上千的河流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能再向西回流?如果少壮年华时不发奋努力,到了年老时只能徒然哀伤叹息十、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 此停留,故有此名2.白日:太阳3.依:依傍 4.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6.穷:尽,使达到极点7.千里目:眼界宽阔8.更: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 再” 的意思)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十一、 《青松》为陈毅诗作,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赞颂了人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坚强的精神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十二、杜甫(公元712--770) ,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 大李杜 ”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 他的诗被誉为 “ 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 ” 《春夜喜雨》 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 761 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① 发生 ② 随风潜 ③ 入夜,润物 ④ 细无声1)乃:就2)发生:萌发生长(3)潜:暗暗地,悄悄地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它伴随着春风, 在夜晚偷偷地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十三、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著名之作春眠不觉晓 ② ,处处闻啼鸟 ③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④ 。
①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②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③ 啼鸟:鸟的啼叫声④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1] 十四、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 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游子吟 ? 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临:将要 ?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谁言:一作“ 难将 ” 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十五、白居易(772 年~ 846 年) ,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 ” 和 “ 诗王 ” 之称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② 谙(音安):熟悉③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这样美好的景色,怎么能让我不回忆起江南呢?十六、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山行:在山中行走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3、径:小路4、斜:此字读xi á,为倾斜的意思 6、坐:因为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 傍晚时的枫树林12、红于:比 ⋯⋯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 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十七、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枫桥 ① 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 ② 渔火对愁眠 姑苏 ③ 城外寒山寺 ④ ,夜半钟声 ⑤ 到客船①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② 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 江村桥 ” 和“ 枫桥 ” 的名称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④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另一种说法,“ 寒山 ” 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⑤ 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月落和乌啼那边暮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十八、夜书所见①宋 · 叶绍翁萧萧 ② 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③ 知有儿童挑 ④ 促织 ⑤ , 夜深篱落 ⑥ 一灯明 ①见:古同 “ 现” ,出现,显露 ② 萧萧:风声 ③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④ 挑:挑弄、引动⑤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⑥ 篱落:篱笆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十九、郑燮【音xi è 】 ,又名郑板桥( 1693- 1765 年) ,字 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清代著名诗人、画家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 “ 三绝 ” 后来因为为民众请赈得罪权贵,于是辞官不做,寄居扬州,靠卖画维持生计他画竹子十分有名,是“ 扬州八怪 ” 之一竹 石①清 郑燮咬定 ② 青山不放松,立根③ 原④ 在破岩 ⑤ 中千磨 ⑥ 万击 ⑦ 还坚劲( j ìn)⑧ ,任 ⑨ 尔⑩ 东西南北风①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②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③立根:扎根,生根④ 原:本来 ,原本,原来⑤ 破岩:破裂的岩石9317;磨:折磨,挫折,磨炼⑦ 击:打击 ⑧ 坚劲:坚定强劲⑨ 任:任凭 ⑩ 尔:你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无论你刮的是东西南北什么风二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其中 “ 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是千古名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陕西永济),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 zhūyú) :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以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便加倍思亲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二十一、王安石(1021—1086) ,江西临川(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 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与“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并称 “ 唐宋八大家 ” 梅花(宋)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凌寒:冒着严寒2.遥:远远的3.为:因为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墙角有几枝梅花, 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二十二、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夏日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耘田: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未解:不懂供:从事,参加傍:靠近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二十三、杜牧(803-约 852) ,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 小杜 ” ,称杜甫为 “ 老杜 ” 清明唐 杜牧清明 ① 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 借问 ③ 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① 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②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③ 借问:请问清明节的时候, 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二十四、塞下曲唐 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① 塞下曲 ――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② 惊风 ――突然被风吹动③ 引弓 ――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④ 平明 ――天刚亮的时候⑤ 白羽 ――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⑥ 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⑦ 石棱 ――石头的边角⑧ 将军 ——指的是西汉的飞将军李广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二十五、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 ”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李杜 ”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① ,遥看瀑布挂前川9313;飞流直下三千尺③ ,疑是银河落九天④ ①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 ” 二句:一作 “ 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② 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 长川 ”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③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④ 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 半天 ”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二十六、 “ 绝句 ” 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 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 绝句 ” 作为题目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1)千秋雪( 2) ,门泊( 3)东吴( 4)万里船( 5)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3) ,泊:停泊4)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二十七、《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滁[ch ú] 州① 西涧 ②唐· 韦应物独怜幽草 ③ 涧边生,上有黄鹂④ 深树 ⑤ 鸣。
春潮带雨 ⑥ 晚来急,野渡⑦ 无人舟自横 ⑧ ① 滁( chú )州 :州名,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椒三市县地②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即今天的西涧湖 (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独爱 ④ 黄鹂:黄莺,一种鸟类,叫声婉转动听⑤ 深树:树荫深处⑥ 春潮:春天的潮汐⑦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⑧ 横:指随意漂浮河边生长的野草, 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莺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 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二十八、明日歌(清)钱鹤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一个明天接着又是一个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啊!可是人的一生如果在等待中度过,那么,他将虚度光阴,一事无成二十九、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诗刘禹锡(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hé ) :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 水平如镜; 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 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山水翠:一作 “ 山翠色 ” ,一作 “ 山水色 ”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 白云 ”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湖上风平浪静,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远远望去,洞庭湖中山清水秀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洁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三十、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 ?月半轮秋 ?,影 ?入平羌 ?江水流夜发 ?清溪 ?向三峡 ?,思君 ?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县级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 影:月光和人的影子 平羌 (qi 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 发:出发 ?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10 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才发现到了渝州三十一、风唐 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2] ① 解落:解散,散落② 解:分解 ③ 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二月,指春天④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⑤ 过:经过 ⑥ 斜:倾斜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三十二、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屠苏: “ 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千门万户: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新春联。
三十三、柳宗元(773 年—819 年) ,字子厚,世称“ 柳河东 ”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柳柳州” 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 “ 韩柳 ” 与刘禹锡并称“ 刘柳 ”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 王孟韦柳 ”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 “ 唐宋八大家 ”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6.孤:孤零零7.舟:小船8.蓑笠 (su ō l ì): (蓑衣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 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三十四、《江南春》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2、山郭:依山的城镇3、南朝:东晋灭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区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称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 · 郭祖深传》说: “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5、楼台:指寺庙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 南朝修建了许许多多的庙宇,遗留到至今的有四百八十座寺庙,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三十五、 《春日偶成》 的作者是宋代理学家程颢,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诗歌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春日偶成 ①云淡 ② 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 ③ 过前川 时人 ④ 不识余心乐, 将谓 ⑤ 偷闲学少年① 偶成:不经意写成的诗②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14;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④ 时人:一作 “ 旁人 ” 余心:我的心余:一作“ 予” ,我⑤ 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阳光温暖极了我穿行于花丛之中, 沿着绿柳,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样子,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玩耍呢三十六、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 ① ,偷采白莲 ② 回不解 ③ 藏踪迹 ④ ,浮萍 ⑤ 一道开① 撑( chē ng )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② 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③ 解:明白,懂得④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⑤ 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1]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三十七、《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三十八、《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篇此诗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 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泉眼 ① 无声惜 ② 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③ 小荷 ④ 才露尖尖角 ⑤ , 早有蜻蜓立上头317;① 泉眼:泉水的出口② 惜:珍惜 ,爱惜 ③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④ 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⑤ 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⑥ 头:上方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三十九、寻 ① 隐者 ② 不遇 ③【唐】贾岛松下问童子 ④ ,言 ⑤ 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⑥ 不知处 ⑦ ① 寻:寻访 ②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③ 不遇:没有见到④ 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⑤ 言:回答 ,说 ⑥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⑦ 处:地方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四十、所见【清】袁 枚牧童 ?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 ?捕 ?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樾( yuè ) :树阴凉儿 ? 意欲:想要 捕:捉 ? 鸣:叫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他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四十一、题秋江独钓图清· 王士禛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蓑:蓑衣 (用草编成的衣服)笠:指斗笠,笠帽扁(pi ān)舟:指小船丝纶:古时候钓鱼所用的丝线樽:古时计量酒的单位,同“ 杯” 一个人孤独地在江边垂钓,钓的是一江的秋意这首诗描写秋江边,渔翁独钓的逍遥自在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枝鱼杆,渔人一面唱歌,一面喝酒,又一面钓鱼逍遥中却又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四十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2+ ?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 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 故人 ”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座“ 碧山 ” 惟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6)广陵:即扬州7)天际:天边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四十三、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清平乐( yuè )· 村居①南宋 · 辛弃疾茅檐 ② 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③ 相媚好 ④ ,白发谁家翁媪(ǎo)⑤ ?大儿锄豆 ⑥ 溪东,中儿正织 ⑦ 鸡笼最喜小儿亡( wú)赖 ⑧ ,溪头卧 ⑨ 剥( bāo)⑩莲蓬 (peng)1.清平乐村居:清平乐 ·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2.茅檐:茅屋,茅屋的屋檐3.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4.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5.翁媪:老翁、老太6.锄豆:在豆地里锄草7.织:编织 ,文中指编织鸡笼8.亡赖:赖这里指顽皮、淘气9.卧:趴 10.卧剥:趴着剥(莲蓬)11.溪东:小溪的东面12.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白发老妇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让人最欢喜的是三儿子调皮可爱,躺卧在草地上剥莲蓬吃四十四、《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情景交融,脍炙人口游园不值 ①【南宋】叶绍翁应怜 ② 屐( j ī)齿 ③ 印苍苔,小扣 ④ 柴扉( f ēi)⑤ 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⑥ ① 游园不值 ――去拜访朋友却没有人在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② 应怜 ――应该爱惜应,应该;怜,可惜③ 屐齿 ――屐是木底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④ 小扣 ――轻轻地敲门⑤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⑥ 由 “ 一枝红杏 ” 联想到 “ 满园的春色 ” ,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很长时间门,也没有人来开。
主人大概不在家,又可能是爱惜青苔,担心被游人踩坏,从而不开门但是一扇柴门,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四十五、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饮大醉 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1. 篱落:篱笆 2.疏疏:稀稀疏疏3.一径:一条小的路4.深:深远 5.树头:树枝头上6.花落:花落下7.未:没有 8.阴:树叶茂盛浓密9.急走:奔跑着、快追10.黄蝶 :黄颜色的蝴蝶11.无处:没有地方12.寻:寻找、找寻在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树叶稀疏还不茂密,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捕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四十六、毛泽东( 1893 年 12 月 26 日- 1976 年 9 月 9 日)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 年到 1976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 世纪最具影响100 人之一七律 ·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 wēi y í)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难:艰难险阻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五岭逶迤( wēi yí )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 细浪 ” 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逶迤 :形容道路 ,山脉 ,河流 ,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细浪:作者自释:“ 把山比作 ,细浪 ?、,泥丸 ?,是 , 等闲 ?之意 ”乌蒙磅礴〔 páng bó〕走泥丸:(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乌蒙:山名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 年 4 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 (走泥丸:滚动的泥丸)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 5 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原指春天的金沙江水的暖,这里指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之情同时又与寒形成对比大渡桥: 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1935 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 飞夺泸定桥 ” ,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1961 年,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泸定桥全长103.67 米,宽 3 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 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左右两边各2 根,是桥栏,底下并排9 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每根铁链由862 至 997 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 根链为一个整体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寒:这里指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与暖形成对比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三军:指的是红军的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而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古代晋国所作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脸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江面上热气腾腾;大渡河上一桥横架,凌空高悬的铁链在晃动,让人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登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在翻越雪山之后个个笑逐颜开四十七、《清平乐 · 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 2)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3)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4)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市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5)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 旄头 ” 。
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 红旗 ” ,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6)漫卷:任意吹卷 (7)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8)缚住:擒住 (9)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的龙指国民党反动派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狂暴如龙的蒋家反动派捆缚?四十八、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4、遮:遮盖,遮挡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6、忽:突然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 “ 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四十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作品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送别好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晓出 ① 净慈寺 ② 送林子方 ③宋· 杨万里毕竟 ④ 西湖六月中 ⑤ ,风光不与四时⑥ 同⑦ 接天 ⑧ 莲叶无穷 ⑨ 碧,映日 ⑩ 荷花别样红①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② 净慈寺:全名“ 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③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④ 毕竟:到底 ⑤ 六月中:六月中旬 ⑥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⑦ 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⑨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⑩ 映日:日红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1]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1] 五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被称为杜甫“ 生平第一快诗 ” 剑外忽传收蓟 (ji)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shang)?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 (ju ǎn)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 ” 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初闻 ” 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涕:眼泪 却看 ” 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 “ 愁何在 ” 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 “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 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 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 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 ” 句: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白日 ” 句:晴朗的日子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 ” 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 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 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即从 ” 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1]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我听到, 止不住的泪水浸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即刻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洛阳五十一、《示儿》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 北定中原 ” 、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告诉儿子元:通原,本来万事空:心里什么也没有了但:只是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 ǎn) 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这里代指的是中国。
同:统一王师:指南宋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无:通 “ 勿” ,意思是不要乃:你;你的无忘:不要忘记翁:父亲 ,爸爸我快死了才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在天之灵五十二、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 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 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冬夜读书示子聿(古诗 ,读 yù )(南宋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示:训示、指示2、子聿( yù ) :陆游的小儿子3、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4、遗:保留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6、少壮:青少年时代7、工夫: (做事)所耗费的时间8、始:才纸:书本9、终:到底,毕竟 10、觉:感觉,觉得11、浅:少 12、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13、行:实践14、躬行:亲身实践。
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少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五十三、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晦,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观书有感半亩方塘 ① 一鉴 ② 开,天光 ③ 云影共徘徊 ④ 问渠 ④ 那⑤ 得清如许?为⑥ 有源头活水来1、方塘:又称半亩塘2 、鉴:镜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3、“ 天光 ” 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4、徘徊:来回移动5、共徘徊:此处指来回闪动6、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7、那得:怎么会 8、那:通 “ 哪 ” ,怎么的意思9、清如许:这样清澈10、如:如此,这样11、清:清澈 12、为:因为 13、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亮,天光云影全被它反映了出来,要问这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这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不断为它送来活水。
五十四、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① ,死亦 ② 为鬼雄至今思项羽③ , 不肯过江东 ④ ①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 人杰 ” ② 亦:也③ 鬼雄: 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④项羽(前232-前 202) :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⑤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即会稽郡“ 吴中起义 ” ,秦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苏州) 活着就应该作人中豪杰,死了也应作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五十五、如梦令宋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常记:时常记起有“ 难忘 ” 的意思2)溪亭:临水的亭台 ( 3)日暮:黄昏时候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 (8)误入:不小心进入。
(9)藕花:荷花 (10)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争,怎么11)惊:惊动 (12)起:飞起来 (13)一滩:一群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游兴满足了, 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深处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五十六、渔歌子①唐 张志和西塞山 ② 前白鹭 ③ 飞,桃花流水④ 鳜鱼 ⑤ 肥青箬笠 ⑥ ,绿蓑衣 ⑦ ,斜风细雨不须⑧归① 渔歌子:词牌名 子” 即是 “ 曲子 ” 的简称 ② 西塞山:浙江湖州③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⑤ 鳜( guì )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⑥ 箬( ru ò )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⑦ 蓑( suō )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⑧ 不须:不一定要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 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2 五十七、《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石头) 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五十八、王冕(公元1287-1359 年)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3)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4)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 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5)池头:池边头:边上 (6)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五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重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7)痕:痕迹。
(8)清气 :梅花的清香之气这里也指清高的节气9)满乾坤: (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1 五十九、李贺(790~816) ,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 三李 ”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大漠:原指沙漠,这里指北方的原野燕山:此指燕然山,是西北产良马之地,现在河北省的北部大漠、燕山,皆马之故乡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何当: 何时才能够 金络脑: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汉乐府 《陌上桑》:“ 黄金络马头 清秋:指清秋时节大漠的沙像雪一样铺天盖地,燕山的月亮像一弯银钩(兵器 )什么时候能够给马套上镶金的笼头,在凉爽的秋天飞快地奔驰在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