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在东西方的兴起与发展提纲• 协商民主简介 • 协商民主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 • 协商民主在东方的兴起与发展协商民主简介•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西方学术界开始关 注的新领域.协商民主理论源自并超越了自 由民主和批评理论.它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 的背景下,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就决策和立 法达成共识.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协商 民主有助于矫正自由主义的不足,同时也有 助于不同层面的政治共同体的政治实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兴起了协 商民主理论研究的热潮不同国度和学术 背景的学者如哈贝马斯、罗尔斯、吉登斯 、米勒等都孜孜埋首于探求这种新的理论 转向的内在理路协商民主理论研究还超 越了哲学思维和理论研讨的局限,更深入 、更普遍地与政治实践联系在一起理论 在拓展自身的同时,也从经验现实中寻找 到了越来越丰富的佐证 协商民主在西方的兴起协商民主在西方的发展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兴起源自国外学者对 美国宪政设计的反思与剖析,以及对既有 体制所面临的多元文化现实挑战的思考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德雷泽克教授认为, 对协商的重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问题 直到20世纪后期,人们才开始比较广泛地 使用协商民主。
1980年,约瑟夫.毕塞特在“ 协商民主:共和政府中的多数原则”一文中 ,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概念 协商民主在西方的发展• 伯纳德曼宁和乔舒亚科恩从公民参与、合 法性与决策等角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协 商民主概念的内涵,从而真正赋予了协商 民主以动力 • 20世纪90年代后期,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 成果开始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1996年, 詹姆斯博曼教授出版了《公共协商:多元 主义、复杂性与民主》 协商民主在西方的发展• 约翰德雷泽克教授分别于2000年和2006年 出版了《协商民主及其超越:自由与批判的 视角》、《全球协商政治》(牛津大学出 版社),集中探讨了超越自由主义和批判 理论的协商民主理论,以及全球化背景下 协商政治的发展;2008年马克沃伦还跟踪 研究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的公民大会的 政治实践,并主编了《设计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在东方的兴起• 中国学术界开始接触并了解协商民主理论,最初 应该是2002年德国当代思想家哈贝马斯在华所 作“协商民主的三种规范”演讲,让国内学术界开 始知晓了“协商政治”真正首次见著于文的“协商 民主”研究,则是2003年6月发表的“当代西方政治 理论的热点问题”一文。
文章认为,政治行为者之 间就共同关心的政策问题进行直接面对面的对话 与讨论,这是政治民主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政府 与公民的协商,既是达到民主决策的必要环节, 协商作为民主的实践,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之一 协商民主在东方的与发展从2004年开始,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国 内学术视野1)学术杂志开始开设专栏,如《马克思 主义与现实》2004年开辟了“协商民主专题”等 (2)课题设置、出版规划和学术研讨等相继丰富了这一热 点话域2004到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及相关单位设置 了两项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课题[8] 上海三联书店2004 年出版了《协商民主》文集;2005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将 俞可平教授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计划出版的“协商民主 译丛”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2006年,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浙江大学协商民主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 文集《协商民主的发展》;2007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了《审议民主》文集协商民主在东方的发展• (3)学术研讨会相继举行,如浙江大学举 办的“协商民主国际研讨会”(2004年11月 );复旦大学举办的“选举与协商:中国民 主政治的发展路径”(2007年7月),以及 台湾地区的学术研讨会。
相关大学和研究 机构还经常举办围绕协商民主的小型学术 沙龙等 协商民主在东方的发展• (4)相关研究机构的成立2006年12月, “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并举行了 第一次理论研讨会地方各省市政协理论 研究会相继成立,为深入研究人民政协理 论与实践、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坚 实的平台 总结• 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认为,协 商民主观念是不真实的,也不可行现代 社会的“事实”,特别是它的多元主义和复杂 性,似乎是协商民主的基本障碍多元主 义导致了难以解决的冲突,从而损害到协 商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主义的复苏使得 诸如“普遍意志”甚或公共讨论之类的理念变 得更加遥远了现代社会的规模和复杂性 好像使得对于协商的大部分思考变得不切 实际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