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明传播的偏向与当代文明的危机_伊尼斯传播哲学中的历史智慧

ji****n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06.70KB
约9页
文档ID:47445904
文明传播的偏向与当代文明的危机_伊尼斯传播哲学中的历史智慧_第1页
1/9

文明传播的偏向与当代文明的危机— — — 伊尼斯传播哲学中的历史智慧毛 峰【提要】 伊尼斯认为,文明在确立、 生长、 扩张与绵延的过程中会不断遭遇传播问题: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是否合理流动分配、 文化价值是否被大多数社会成员共享共信,是这一文明能否实现内部整合的基础;而在外部扩张上,文明对自然的开发是否超过自然所能忍受并自我修复的限度、 文明是否能合理对待其他文明中的社区与人群,更成为文明生死存亡的关键文明在传播过程中时常出现的 “偏向” 与失衡,往往致文明以死地文明传播的悖论在 于:文明在物质、 技术以及媒介层面的进步,常常打乱了固有的文明传播秩序,尤其是文化信息的骤然增加与分歧杂乱,使原本共享共信的文明价值被怀疑并否弃,最终使文明成为传播的牺牲品,文明由于传播的偏向而堕入战乱、 崩溃等非文明的野蛮状态关键词】 文明危机 传播的偏向哈罗德· 伊尼斯(Harold Innis ,1894—1952)是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和经济史学家,是 加拿大传播学派的开山人物他的理论代表作 《帝国与传播》(1950)和 《传播的偏向》(1951)既是西方传播学的经典之作,同时也体现着深刻的历史哲学思想。

另一位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Eric Mcluhan ,1911—1980)在其为 《帝国与传播》 所作的序言中宣称 “伊尼斯展示的是文明兴衰的运行机制”,并且谦称自己的成名作 《谷登堡星汉璀璨》“是伊尼斯观点的注脚” 2000年 《澳大利亚国际传媒》 春季特刊号 “重温麦克卢汉” 中有文章指出:“要认识麦克卢汉,有一个问题至关重要,那就是要了解走在他前面 的伊尼斯伊尼斯确定了媒介的属性: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社会组织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①伊尼斯在 《帝国与传播》 的 “作者前言” 中称许玛格丽特· 米德(M. Mead)、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O. Spengler)、 阿诺德· 汤因比(A.J. Toynbee)等人 “就传播对现代文明的意义做出了贡献”,并且特别指出:“20世纪令人注目的一个特点,就是持久不衰的文明研究 ”②显然,伊尼斯将自己的研究列入了 “文明研究” 或历史哲学的学术序列,他试图揭示的是文明兴衰 的传播机制《帝国与传播》 和 《传播的偏向》 不仅分析了媒介在各种文明(从埃及、 巴比伦、 希腊、 罗马、①②哈罗德· 伊尼斯:《帝国与传播》 作者前言,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译文略有改动。

哈罗德· 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译者序言,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V页中世纪直到近代)兴衰中的决定性作用,更重要和更有价值的是伊尼斯通过对传播史的研究, 展现了他深沉的历史哲学思索,展现了他对当代文明现状与危机的深刻洞察一、 传播的偏向与文明的结构性危机与流俗之见不同,伊尼斯发现,媒介的变革与传播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文明的进展与兴盛,恰恰相反,在很多情况下,传播技术的进步,由于固有的 “传播的偏向”,往往造成了文明内在生命活力、 团结与健康等诸多元素的退化乃至瓦解,最终使文明一蹶不振他在 《帝国与传播》 的 “作者前言” 中开宗明义地断言:“我认为,一切文字的著作,包括鄙人这一本,都 对口头传统的活力和文明的健康,构成威胁如果它们挫伤了人们对文化的兴趣 ⋯⋯,其危害会更加严重 ”①伊尼斯区分人类的文明活动和传播行为因倚重的媒介的不同,而出现 “时间的偏向” 和 “空间的偏向” 前者如象形文字、 汉字、 羊皮纸、 书籍等,笨重而耐久,倚重视觉和口头传统的结合,有利于宗教的传承和帝国的持久稳定;后者如拼音文字、 机械印刷的拼音文字、 莎草纸、 电报、 广播等,轻便但难以保存,倚重听觉和书面传统的结合,有利于帝国的扩张,但常常 难以持久稳定。

他主张:“我们考虑大规模的政治组织,比如帝国,必须立足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我们要克服媒介的偏向,既不过分倚重时间,也不过分倚重空间 ”②他赞美古希腊文明早期口语媒介传统时空调和,使 “力量表现在艺术进展中,也表现在 政治演变中 ⋯⋯(最终)城邦和宗教结成一体”,而中晚期 “文字的广泛传播加深了城邦之间的鸿沟,加快了希腊文明的瓦解” ③麦克卢汉评述说:“伊尼斯展示的是文明兴衰的运行机制他指出,帝国自然而然禁不住诱惑,要用文字、 纸张和官僚体制,来寻求空间上的扩 张⋯⋯ 希腊人最终使自己的文字传统地位上升,压倒口头传统,把自己的贵族政治转变成摊子很大的东方官僚体制” ④由此,“伊尼斯发现了自希腊人以来西方文化一个严重的不足⋯⋯ 这个发现是:希腊 的物理学或自然观念是一个分类系统,而不是对经验动态模式的认证 ”⑤而正是这种知识分类系统,使希腊原本活泼而深刻的文化逐步僵化,丧失生机与活力在 《传播的偏向》 中,伊尼斯指出:“万事勿过,是希腊人的至理名言,其涵义是不信赖专门化的技艺,在一切文化生活领域都是如此到公元5世纪后半叶,由于文字和个人主义的发展,希腊文化被毁了 ”⑥伊尼斯从历史经验出发,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当代 “西方文明的危机”:“专注于当下的执 着,已经严重扰乱了时间和空间的平衡,并且给西方文明造成严重的后果。

西方对时间的延18文明传播的偏向与当代文明的危机①②③④⑤⑥哈罗德· 伊尼斯:《帝国与传播》 译者序言,第VII页哈罗德· 伊尼斯:《帝国与传播》 麦克卢汉序言,第7页哈罗德· 伊尼斯:《帝国与传播》 麦克卢汉序言,第5页哈罗德· 伊尼斯:《帝国与传播》 麦克卢汉序言,第5页哈罗德· 伊尼斯:《帝国与传播》,第5页哈罗德· 伊尼斯:《帝国与传播》 作者前言,第12页续问题缺乏兴趣⋯⋯ 国家感兴趣的始终是领土的扩张,是将文化同一性强加于人民失 去对时间的把握之后,国家情愿诉诸战争,以实现自己眼前的目标 ”①他在 《传播的偏向》 “作者前言” 中明言自己苦心孤诣背后深沉的忧患意识:“最乐观地说,我这些文章也只能提 高我们的灾难意识如果太相信显而易见的东西,灾难就可能接踵而至 ”②伊尼斯揭示的实际上是人类文明在传播扩散的过程中普遍遭遇的结构性问题:当一种文明由于自身物质与技术力量的骤然强大乃至过剩时,往往忽略文明结构中至关重要的政 治、 经济、 人文与生态之间的诸多平衡,而遵循文明传播的固有偏向一味进行空间扩张,往往 导致文明内外一系列严重的社会人文危机和自然生态危机就现代社会来说,在政治经济 层面上,贫富分化引起阶级冲突和社会冲突,如19—20世纪的劳资冲突和工人革命、 两大阵 营的冲突和分裂引起各国内战、 冷战和核军备竞赛。

而西方强势文明的传播与扩张,也往往导致极其残酷的宗教、 种族冲突与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战争在文化层面,各文明固有的道 德传统和人文传统的衰微、 崩溃,使个人与社会严重对立,每个人 “头脑中的战争” 与头脑外 的战争(生存竞争)燃成烧焦一切的欲火而在自然生态层面,地球万物再也无法忍受整个 人类特别是 “发达人类” 的破坏、 污染和摧残,正面临灭绝之灾 ⋯⋯ 麦克卢汉认为,伊尼斯的媒介研究、 文明分析与历史哲学,是对西方基督教文明以来、 尤其是被启蒙主义和自由主义不断加强的所谓 “直线前进” 的时间观、 历史观以及这种观念的 制造物 — — — 发展主义、 进步主义乌托邦的当头棒喝:“有些读者会莫名其妙,伊尼斯竟然把传 播的改进看成是有弊病的东西,甚至是灾难⋯⋯ 我不敢肯定,他是否在哪儿探讨过这样一 个普遍的观点:一切创新变化,源于冥冥之中某种普世而仁慈的上帝的意愿⋯⋯ 他的所有 著作都证明,他反对这种普遍的假设 ”③伊尼斯 “用先知的眼光进入20世纪”,深刻指出了现代媒介的 “双刃剑” 功能:现代经济与 现代政治由于高度倚赖现代媒介而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比如电视、 报纸、 广播等大众媒介,既 可以快速提供经济资讯,也可以快速传播经济恐慌,从而对大规模的经济萧条起到推波助澜的 作用。

伊尼斯断言:“在纳粹党人当选这件事情上,广播喇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德语占主 导地位的地区,回应了广播中邀请它们加入一个大德意志帝国的号召 ”④希特勒及其宣传部长戈培尔利用广播等大众传媒鼓动不明真相的德国公众的种族主义情绪就是传播史上的著名 悲剧德日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正印证了伊尼斯媒介哲学中最富有启发性的洞见:“传播的突飞 猛进,(由于文明结构以及传播结构的失衡)常常导致野蛮行径的突然爆发” ⑤对西方文明以及媒介观念内在局限性的深刻认识,是伊尼斯历史哲学和传播学思考的 过人之处:“西方文明根深蒂固的唯我主义几乎是不可逾越的障碍”,“(西方文明)用印刷品进行的自我吹嘘,我们实在是听得太多了 ⋯⋯ 民主、 教育、 进步、 个人主义等美妙的词语,描 绘出我们这个崭新的天堂这里,缓流变成了急流,我们处境危险,可能会被自己描绘的景28 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①②③④⑤哈罗德· 伊尼斯:《帝国与传播》 麦克卢汉序言,第10页哈罗德· 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译者序言,第XI页哈罗德· 伊尼斯:《帝国与传播》 麦克卢汉序言,第8页哈罗德· 伊尼斯:《帝国与传播》 作者前言,第10页。

哈罗德· 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译者序言,第VIII页象卷进急流险滩⋯⋯ 新闻自由始终被认为是我们文明的坚强堡垒,但如果它变成了新闻垄断的堡垒,那更危险任何文明都有其牺牲品,中世纪烧死离经叛道者,现代世界用原子弹威胁离经叛道的人 ”①伊尼斯锐利的批判锋芒直指西方工业文明的最深处:“现代文明以机器工业占主导地位,它关注的是专门化,而专门化总是 ‘过’(份)的由亚当· 斯密开创的经济学和其他所有的社会科学都痴迷于专门化和工业主义 ⋯⋯ 对专门化和 ‘过’ 的关注,使我们无法理解那些关心平衡与比例的文明 ⋯⋯ 技术不断的变化,尤其是传播技术的不断变化(比如广播电视的开发) ,使我们 ⋯⋯ 求得时间和空间的平衡更加困难 ” 丧失平衡的文明结构与传播结构,造成政客投机与大众盲动的危险局面:“普选预示了议会政府的末日越是磨平差别的民主国家,越是无力抵抗暴政”;单一强势文明在全球的传播造成各民族丰富文化传统的衰落瓦解:“欧洲人进入北美,使美洲文明遭到灭顶之灾”;在自然生态上,“伴随机器的发明和大工业的兴起,英美的城镇日益丑陋,自然美景随即消失” 并引起席卷全球的环境灾难②伊尼斯富于哲学意味地总结说:“(人类)早期某些文明所具有的稳定性特征,并不是我们这个文明追求的目标。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杀的方法 ”③文明传播的本意是传承并播撒文明的果实,但由于文明结构以及传播结构的偏向,文明传播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成为扼杀文明生命的利器这就是伊尼斯提出的历史哲学与传播哲学的巨大 “悖论” 二、 当代文明的不可持续性与文化危机文明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过分倚重空间扩张,出现忽视内部整合与自然限度的过分偏向,常常导致文明的内外失衡,从而使以互惠性、 反馈性为特质的传播,被扭曲为单向度的、强势阶层对弱势阶层、 强势文明对弱势文明、 过分的文明需求对自然生态的奴役、 掠夺、 摧残以及思想和体制上的僵化这种奴役、 掠夺、 摧残和僵化,不仅构成各种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更成为各种文明停滞、 动荡和衰落的主要原因远古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诸城邦之间因扩张引起的战争、 古希腊诸城邦之间的战争、 古埃及帝国与古罗马帝国的对外战争,正是这种文明传播的偏向最终葬送文明的例证西方文明以及这种文明主导下的全球一体化文明,正遭遇着史无前例的、 在政治、 经济、社会、 生态与人文诸领域中全局性、 本质性、 结构性的失衡与危险,正遭遇着一味空间扩张但严重缺乏时间持久性和稳定性的所谓 “可大而难久” 的传播危机与文明危机,或称 “可持续性” 危机。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等地的恐怖主义袭击、 全球蔓延的恐怖主义灾难以及2002年11月在中国广东爆发并迅速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 肆虐半年以上、 目前尚无法根治的 “非典” 危机以及 “禽流感”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