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汉代辞赋■重点提示:■这一章主要掌握汉赋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作家作品情况,特别是要了解贾谊、枚乘辞赋的特点以及司马相如为代表的 汉大赋的特点,还有张衡在赋史上的地位、作用•重点把握:■[1]、比较贾谊、枚乘赋作的特点,把握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2]、掌握汉大赋的主要特点汉赋:一、赋的起源:关于赋的起源,论者观点纷纭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源说和多元说两大体系古人论赋,多持一元说,主要有四种观点:[1]、谓赋源于诗最早持这种观点的是班固他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2]、谓赋源于诗、骚《文心雕龙.诠赋》:“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3]、谓赋源于诸子杂文及纵横家章学诚《校雠通义.汉志诗赋》:“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假设问对,《庄》、《列》寓言之遗 也;恢廓声势,苏、张纵横之体也;排比谐隐,韩非《储说》之属也;征材聚事,《吕览》类辑之义也■[4]、谓赋源于“不歌而诵”的赋诗传统《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颂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 端,材知深美,可以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多元论者认为,赋是多种文体、整个文化综合影响的结果。
龚克昌《汉赋探源》山东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宋玉和荀况对赋体形成的贡献.具体说来,赋作为一种诗体是由宋玉和荀况首创的宋玉:1在内容上,由楚辞的侧重抒情转向侧重咏物叙事,并用微辞讽喻■2对事物的叙述描写比《楚辞》更为夸张,更为细腻,词藻更为华美丰富.3、采用设问,韵文与散文兼行和带楚声“兮”的语句诗的成分减少而散文的成分增多宋玉在屈原楚辞基础上变化出的赋体,为汉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荀子:在中国赋史上,因其写作《赋》篇而对赋的形成做出重大贡献■《礼》《知》《云》《蚕》《箴》用隐语铺写五种事物还属于萌芽状态,都缺乏文采二、赋的分类:■.[1]、骚体赋:是一种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的赋,这类作品一般称称为“辞”、“骚”或如贾谊的《吊 屈原赋》等[2]、大赋:是一种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的赋作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3]、抒情小赋:是一种内容上侧重于咏物和抒情,篇幅短小,文辞清丽的赋作如扬雄《酒赋》,张衡《归田赋》三、汉赋的发展流变:■.第一时期自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主要是继承《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这时较有成就和代表性的作家是贾谊,此 外还有淮南小山和枚乘等人。
第二时期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盛行鸿篇巨制的大赋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普遍特点是歌颂夸耀于前又讽谕劝戒于后,而这两者统一在一篇作品中,因而造 成了这些汉代大赋思想内容的复杂性■第三时期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此时歌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帝功业专以铺采擒文为能事的大赋逐渐减少,而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 篇小赋开始兴起四、 汉赋(大赋)的美学特征:•繁富靡丽是汉大赋美学风貌的主要特征■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班固《汉书》:“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类而言,极丽密之辞,闳侈钜衍,竞于使人不能加也,既乃归之于正,然 览者已过矣”(《扬雄传》)■“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讽喻之义,(《艺文志》)“上(汉宣帝)曰,’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王褒传》)王充《论衡.定贤篇》:“以敏于赋颂,为弘丽之文为贤乎?则夫司马长卿、扬子云是也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然 而不能处定是非、辨然否之实”■左思《三都赋序》:“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丽辞雅义”五、 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一:即以那些描写宫苑、田猎、都邑的大赋来说,大都是对国土的广阔,水陆物产的丰盛,宫苑建筑的华美、都市的 繁荣,以及汉帝国的文治武功的描写和颂扬,这在当时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而赋中对封建统治者的劝谕之词,也反映了这 些赋作者反对帝王过分华奢淫靡的思想,表现了这些作者并非是对帝王贵族们毫无是非原则的奉承者和阿谀者尽管这方 面的思想往往表现得很委婉,收效甚微,但仍然是不应抹杀的■第二、汉大赋虽然炫博耀奇,堆垛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锻炼语言辞句、描写技巧等方面, 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建安以后的很多诗文,往往在语言、辞藻和叙事状物的手法方面,从汉赋得到不少启发第三、从文学发展史上看,两汉辞赋的繁兴,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汉初骚体赋的代表贾谊■一、代表作:■《吊屈原赋》、《JB鸟赋》■二、创作特点:■抒情述志、情感浓郁■三、艺术表现:■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王世贞《艺苑卮言》说贾谊:“以文为赋”、“率直而少致”汉大赋的奠基人枚乘■枚乘所作的《七发》,无论内容还是形制,都是汉大赋具有开创意义的典范之作■《七发》的艺术特色:.[1]、用铺张、夸饰的手法来穷形尽相地描写事物,语汇丰富,词藻华美,结构宏阔,富于气势刘勰说:“枚乘擒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龙•杂文》).[2]、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对事物做逼真的描摹[3]、在结构上,《七发》用了层次分明的七个大段各叙一事,移步换形,层层逼进,最后显示主旨,有中心,有层次,有变化, 不象后来一般大赋那样流于平直呆板。
后来沿袭《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等等因此在赋史上,“七”成为一种专体汉大赋的典范作家司马相如.一、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二、《子虚赋》、《上林赋》的主要内容:■三、《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表现:■[1]、它丧失了真情实感■[2]、空间极度铺排■[3]、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描摹为表现手段■[4]、谴辞造语更加繁难僻涩四、司马相如在赋史上的地位:■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最重要的作家■扬雄:“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也!”■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子虚》、《上林》,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长沙有其意而无其材,班张 潘有其材而无其笔,子云有其笔而不得其精神流动之处■鲁迅在其《汉文学史纲要》:“(相如)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与当时甚不同制 作虽甚迟缓,而不失故辙,自虑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模拟中求新的大赋作家扬雄■一、代表作:■《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蜀都赋》■二、扬雄赋的特点:■[1]、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2]、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3]、在写法上有一些新的变化。
如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相对集中,表现手法比较含蓄委婉等等西汉中后期辞赋作家■西汉中后期,除鸿篇巨制、铺张扬厉的大赋之外,尚有不少体制比较短小的说理、抒情、咏物类辞赋作品•骚体有:•董仲舒《士不遇赋》、汉武帝刘彻《李夫人赋》等■赋体有:■东方朔《答客难》、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王褒《洞萧赋》东汉辞赋作家■一、东汉初期,赋家继承前汉司马相如、扬雄的赋风,以京都赋为题材,创作出铺张扬厉的大赋以班固的《两都赋》 和张衡的《二京赋》为代表■二、东汉中期以后,以张衡的《归田赋》为发端,赋体创作向着贴近现实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发展代表 作有赵壹《刺世疾邪赋》、张衡《归田赋》、《鹦鹉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的艺术特点:■(1)感情强烈,言辞犀利具有极强的讽刺力量和批判精神指陈时弊毫不留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骂皇帝、骂 宦官、骂世道,骂奸佞小人,把一腔怨气痛快淋漓地倾泻出来■(2)使用大量排比句、骈偶句,使文章显得流畅整饬,很有气势■(3)由假托人物(秦客、鲁生)的五言诗作结,新颖别致,独具特色■ (4)比喻生动形象■附一 :20世纪汉赋研究述评:■附二:汉赋参考书目:■ 附三:综合运用■一、单项选择题:.[1]、“赋”作为一种文体,最早见于()。
■A荀子的《赋篇》 B贾谊的《旱云赋》■C枚乘的《柳赋》 D孔臧的《杨柳赋》.[2]、开创大赋的是枚乘,把大赋创作推向高潮的则是()■A贾谊 B扬雄 C班固 D司马相如.[3]、《二京赋》的作者是( )■A班固 B张衡 C赵壹 D司马相如.[4]、《悲士不遇赋》是()的赋作■A扬雄 B董仲舒 C班固 D司马迁.[5]、《自悼赋》是(■A东方朔 B班婕妤.[6]、东汉中叶的(■A班固 B张衡.[7]、赵壹的(),■A《刺世疾邪赋》■C《杨柳赋》)的赋作C司马迁 D刘歆),在赋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作家C傅毅 D崔隽®宣泄愤怨,激烈地抨击时政B《洞箫赋》D《归田赋》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骚体赋作中,()是贾谊的代表作■A《归田赋》B《吊屈原赋》C《服鸟赋》■D《杨柳赋》E《旱云赋》.[2]、下列辞赋作家属于西汉前期的是( )■A贾谊 B枚乘 C班固 D张衡 E邹阳.[3]、下列辞赋家属于东汉的是()■A班固 B张衡 C冯衍 D王褒 E孔臧.[4]、下列作品属于扬雄代表作的是()■A《蜀都赋》B《子虚赋》C《甘泉赋》■D《河东赋》E《羽猎赋》.三、解释题:.[1]、赋.四、简答题:.[1]、简述贾谊骚体赋的特点。
[2]、简述枚乘所开创的大赋《七发》的形式特点.[3]、简述张衡在赋史上的地位和作用[4]、试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