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记》中审视新课改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_教育教学论文 摘 要:《学记》是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性著作,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最早 、体系最为完备的教育专著《学记》提出许多师生关系的观点,科学的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对当今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学记》中所体现的教师角色观为切入点,审视新课改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学记》 初中语文教学 师生关系 作者简介: 赵娜娜(1986—),女,汉族,黑龙江,现就读于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杜迎庆(1986—),女,汉族,四川成都,现就读于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它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学记》具体提出了哪些关于教师角色的观点,对我们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又有何借鉴意义呢? 一、地位崇高的尊者 自古以来,教师一直是一个受人尊敬、推崇的职业《学记》认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由此可见,教师是“为长”“为君”的首要条件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其必定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和爱戴,因此,尊敬教师,对全民全社会重视教育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就连君主也不要求教师行君臣之礼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事实上,这种“尊师重道的教师角色观”严重影响着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建立过度强调师道尊严阻碍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赖师生关系的升华取决于师生关系的信赖师生之间只有保持信赖关系才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保持积极的情绪在这种师道尊严的观念下,教师成了整个教育过程的主宰者,学生成了附庸,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在教师的眼里,师生之间的关系无非就是管与被管的关系在教室眼里,服从管理的就是好学生,反之,则是坏学生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漠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教师也只有服从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主体意识、主动精神难以养成,教学活动难以有效进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仍然无法转变观念,简单地把师生关系认为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学生观,实现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变 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记》严厉批判了教师的注入式教学,指出弊端极其不良后果。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意思是说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学记》反对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主张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最终让他们自己学会学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牵着学生鼻子走,严格要求但不强制他们 可见《学记》不主张教师成为知识的灌输者,而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好的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对话”,能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探寻答案这一点与新课改中提倡“对话”教学不谋而合新课标指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布贝尔也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对话的关系、一种“我和你”的关系,对话的过程就是具体之间相互造就过程,对话就是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相遇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味着师生对学生行为独立性和人格独立性的一种尊重 三、学生心理的研究者 《学记》认为教师要“知其心,然后救其失”,并且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指出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轻率,或者是畏难中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初中生不同于高中生和小学生,他们有其自身的心理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在初中这一阶段,虽然教师们对学生过多的指责可能没有太大的功效,但也绝不能对学生不管不问,让学生放任自流,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对于一些问题可以在时间上等待,让学生自己好好反思,但是绝不能让步,必要时可以适当的利用教师的权威,对学生某些错误的行为进行纠正 此外,初中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学生情绪上的波动较大,比较容易冲动在课堂教学中,初中生因为自己情绪上的波动而与教师发生冲突的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在为人处事方面,心里少了别人,遇到事情少了忍耐,说话做事也不大会考虑后果所以,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冲突时,教师无须把矛盾进一步升级,而是要冷静,可以先暂时将问题放下,等学生情绪稳定后再和他沟通,可能效果会好得多。
面对初中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对学生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接纳,少一些排斥这样才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学记》中有关教师角色的观点有很多,可资借鉴的成分也颇多,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不断地探索和挖掘,努力改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