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同春联的种类和特点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09KB
约4页
文档ID:495539027
不同春联的种类和特点_第1页
1/4

不同春联的种类和特点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 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不同春 联的种类和特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对联的种类:按用途分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对联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 月红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 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对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对联)3、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 百世,再来造福人群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 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5、自勉对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 莫为6、行业对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 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7、言志对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按字数分1、短对联(十字以内)2、中对联(百字以内)3、长对联(百字以上)等按技巧分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 回文对、顶针对等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按位置分1、楹对联:挂于楹柱之上,住宅、机关、庙宇、古迹等处所用2、门对联:贴于大门之上3、中堂对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 按对联语来源分1、集句对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2、集字对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3、摘句对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4、创作对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按艺术特点分 对联叠字对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复字对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顶针对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嵌字对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 名、物名(如药名)等拆字对联:将对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有人细分为 “拆字、合字、析字”等音韵对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 谐趣对联:取诙谐幽默之意无情对:上下对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多 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对联回文对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 最长的对联:作者是清末江津的秀才钟云舫,于清光绪三十年 (西元 1904年)在成都狱中为抒发愤懑而写。

二、特点:1、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人们普遍认为楹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主 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 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对 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对 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 上对联或只有下对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对联、下对联外,还 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对 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 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从语言上看,楹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 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音乐性的特殊语言楹对联这种特殊的“语 言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 言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 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 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 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2、 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所谓寄生性,指楹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 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

诗 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中都有工整的.对偶句反过来,楹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 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对联和超长对联,简直能集 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 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 收并蓄,熔铸创新3、 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楹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 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 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 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 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 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 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楹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 明珠映宝玉;对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 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对联雅俗共赏,没有一种文学形式,象楹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 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 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

这种奇妙的合一,原因在于楹对 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楹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 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 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 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楹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 但其对道、对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5、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楹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对 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 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 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 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对联也不 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 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