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汉族民歌飘逸的南国上交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46KB
约2页
文档ID:40646301
汉族民歌飘逸的南国上交_第1页
1/2

《《汉族民歌汉族民歌》》——《《飘逸的南国风飘逸的南国风》》教案教案宜昌市夷陵中学宜昌市夷陵中学 周易周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欣赏东北江苏两个版本《茉莉花》 ,感受、概括汉族民歌中南北方不同 的风格 2、聆听、学唱、对比、讨论乐清民歌《对鸟》 ,探究方言对民歌风格的影 响,了解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 3、通过对民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汉族民歌的热爱,喜欢并走进汉族民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探究方言语调与旋律走向的关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运用方言创编《幸福歌》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聆听感悟、激活认知聆听感悟、激活认知导入:播放《茉莉花》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汉族按照地域分,大致分为南方与北方民,不 同区域的汉族民歌各有特点,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继续听辨两首同名歌曲《茉莉 花》 ,猜猜哪首属于北方?哪首属于南方?播放《茉莉花》 问:南北方民歌在风格特征上有什么不同? 总结:北方民歌:高亢、嘹亮、豪迈、粗犷 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你认为是什么影响了歌曲的旋律风格呢?(学生回答) 影响民歌风格特征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我们主要来探讨汉族南方民歌中语言 与旋律的联系。

(引出课题) 二、追源溯流,真情体验二、追源溯流,真情体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就已广泛流行着“楚声”和“吴声”之类的 民歌吴声指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民歌,楚声则是我们长江中下游两湖一带的 民歌了两千多年来,这两个地域的民歌被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所以接下来我 们首先去到浙江,来欣赏“吴声”中国宝级的民歌《对鸟》 1、欣赏时仔细听歌词:和你之前听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2、学歌词 这种以乐清话为代表的“吴语”念起来给你什么感觉?(学生回答) 3、学唱 4、方言与旋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总结“语言的声调与旋律的音调走向是相似甚至是相同的 5、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能否换成普通话来演唱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由此可见,民歌的语言与旋律是紧密结合的,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 6、再次来演唱,体会词与曲的完美结合三、激情创编,各领风骚三、激情创编,各领风骚 请为这段歌词谱曲“太阳一出笑呵呵,开口就唱幸福歌,天上的星星千万颗, 村里新事比星多 ” 1、老师举例 2、请同学能用家乡话念、分组(展示时逐个点评) 同学们为自己家乡创作的民歌真是各有千秋,其实这句歌词出自于我们湖北 民歌《幸福歌》 ,由湖北民间歌手蒋桂英根据一首天门小调改编而成。

下面就让 我们一起听一听天门版的《幸福歌》 3、播放《幸福歌》 歌曲的情绪与前一首《对鸟》有何不同?为什么? (学生回答) 这是一首歌颂解放後人民幸福生活的新民歌,反映的是農村社員們滿懷信心 建設新農村的精神面貌而我们湖北已经属于中部地区,语言相对于江浙一带 更为明朗,所以同样是南方民歌,因为语言的不同歌曲情绪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天门版《幸福歌》是如何将词曲结合起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4、教师念、唱特征音,同样,旋律与语言的走向是相似得 5、学唱《幸福歌》 四、拓展回顾、情感升华四、拓展回顾、情感升华 通过演唱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的《幸福歌》与同学们创作的《幸福歌》有 很多地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见民歌的创作是不受专业作曲技法限制的,就 是像同学们这样即兴创作,口口相传的,因此民歌的方言才和旋律有如此密切 的联系那么民歌是否只能在田野乡间呢?显然不是,就像那首江苏版《茉莉 花》早在 1924 年就被意大利歌剧作家普契尼收入歌剧《图兰朵》中,1997 年 为庆祝香港回归,在《天地人》组曲中,马友友也曾演奏《茉莉花》 、还有雅 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 维也纳金色大厅里,都曾出现中国民歌的声音,就连国 际巨星席琳 迪翁 、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也都曾改编演唱、演奏过中国民歌。

最后,让我们一同唱响这支熟悉的《茉莉花》,再次体会南方民歌的优美 总结总结:谢谢同学们的精彩演唱,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已经感受到中国 汉族民歌,特别是汉族南方民歌的魅力所在当今,它不仅是中作劳动人民的 声音,更是世界的声音,这也印证了我们常说的那句话:只有民族的, (齐声) 才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多的关注中国的传统音 乐,让民歌之花在我们心中灿烂绽放!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