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渐强与渐弱前面几章,已陆续的提到各种音量的表达,但属于表情的部分,渐强(cresc.) (- )与渐弱(dim.或.decresc.) )是较为常用的,特以此章加以讨论兹将渐强、渐弱的型类及其表达的方法分述于后:一、以拍子之幅度表达击拍的动作可以用幅度的大小来表示强弱,若是将幅度由小逐渐扩大,则表 示渐强,反之则表示渐弱,此种方法用于持续、圆滑及大跳的打法非常适用渐强随着幅度的扩大,力度也要成比例的增加渐弱则是随着幅度的减小, 力度也要成比例的减少学习者首先须按照p. mf. f. ff.,为自己的击拍幅度制定一定的标准,若 不如此则很难区别:图 42因为强弱是相对比较的关系,因此他们之间是有差异的一个有素养的指挥, 必须很有把握的控制音量,否则只管强弱的对比,则或容易流于夸张,或强弱差 异不够明显制定音量的幅度,学习者可面对镜子,用四拍子、三拍子、二拍子,分别以 持续、圆滑、大跳,三种打法;先从p开始,细心的将每种拍子,均打十小节以 上,击拍时一定要注意所击拍子的幅度,及相称的力度,使之固定不可忽大忽小 然后扩大幅度的一半,增加力度的一半来表示mf,当mf的幅度确定可以把握以 后,再打f,f的幅度与力度,约为p的一倍,ff可为p的二倍。
反复练习,直到 自己的概念中,可以很明显的区分出,各种强弱的幅度力度为止练习渐强的打法,可从p开始,先打四小节的p,以确定其幅度与力度,然 后从第五小节开始,逐渐增长其幅度及力度,即第二拍比第一拍长(强)些,第 三拍再比第二拍稍长(强)些,以此类推在计划中,使在二小节或四小节之间, 将幅度与力度平稳均匀的增加至f如下图:然后依下图练习:图 44P rnf' I' 门四小节 二小节四水节 二小节 四小节 二小节四小节若将以上各图颠倒,则可练习渐弱再次提醒:无论渐强或渐弱,必须力求平稳与均匀各p, mf, f, ff下方所注的小节数,必须保持其幅度不变关于轻跳打法的渐强,因为其击拍多用手腕的动作,故不易增加拍子的幅度, 所以也就不适用上述的方法轻跳的渐强表达,不是在增加其拍子的幅度,而是 仅增加其力度,运力在手腕上,逐渐增加其力度,即可表达其强弱渐强渐弱的表达,对于一个初学者,极容易引起速度在不知不觉中渐快(accel.)或渐慢(rit.)这个情形是值得同情的,因为渐强的内涵精神是具有紧凑感的,有些乐曲确是指示渐强与渐快合并使用渐弱与渐慢也联合使用, 其有一个联合使用的术语:smorzando。
)虽然如此,但毕竟渐强与渐快是不同的,不可混为一体,渐弱与渐慢也是如 此,对于一个初学者,必须严格的分立二者,在渐强时不可增加速度,渐弱时亦 不可减慢速度若学习者不能有效的把握,则可使用节拍器帮助练习二、左手对表情的处理在指挥的功能上,左手有以下的用途,如:( 1)双手同时击拍:以示声部全体循相同节奏的合唱(或合奏) ( tutti) , 及齐唱( unison)2) 指示声部的进入:以左手配合眼睛,指示声部的不同进入3) 指示表情:指示各种强弱、力度,渐强与渐弱也包括其中在此仅就指示表情中的,渐强渐弱的表达法:(A) 渐强的指示法:以手臂逐渐上举表示渐强上举时配合手腕的动作与掌心的朝向首先,置手于胸前,掌心朝下,手指自然放松动作时,在手臂上举之始, 手腕上挑,随此上挑的动作,手指成为略直,掌心亦由下方逐渐转向右侧,当手 举至头部时,掌心已由右方转变成为右上方,当渐强将结束时,手腕上挑做一停 顿,配合此停顿,手指自然的成为半弯曲状学习者注意,不可只用手臂的上举,若无手腕的配合动作,则无法表达其精 神掌心的朝向,正表现出力度的加强,必须留心揣摩,体会出其中的精髓手臂上举时,力量贯注,但却不可僵硬,有时为了表现力度的加强,有些自 然颤抖。
这是力量贯注的自然反射,不可造作另一种指示渐强的方法是左手握拳,掌心朝上,位置固定在胸上,却不上举, 而是运力在手臂上,使之颤动,当增加颤动时,即能表示出渐强的意愿B) 渐弱的指示法将举在上方的手臂,逐渐下降,以示渐弱此动作仍然由手臂配合手腕与掌心的朝向完成开始时手相当于头部的高度,掌心朝前,五指伸直,作轻声状,手臂依此动 作,逐渐平稳均匀下降,至胸前以表示逐渐小声或可下降至唇前,手掌也渐由前方转向右方,以食指在唇前,作“嘘”状, 以表示轻声手臂的下降不是单纯移向下方,而是配合向下的动作,手掌逐渐侧向身体不论手掌降至胸前,或是唇前,上身均略为后仰或弯背凹胸以配合此动作本节渐强渐弱的指示法,要先以左手单独练习,最好对着镜子,检查手臂各 个动作还有一项非常要紧的,乃是精神必须要有渐强、渐弱的情绪,就镜中看 看自己面部表情,是否流露出相称的神情一张冷漠而无表情的面孔,会抹煞了 所有的技巧三、渐强渐弱的双手配合虽然我们分别谈到左、右手对渐强、渐弱的指示,但在实际使用上,却是两 手的相互配合,而不是用左手或右手单独完成以右手单独用拍子幅度的大小与 力度的大小,仍嫌不够完美,必须加上左手的配合在左手指示渐强时,右手除了指挥拍子的进行之外,还要配合左手,增加其 拍子的幅度与力度。
渐弱也是如此,左手做渐弱的指示,右手同时缩小拍子的幅度与力度当徒手指挥时,右手掌心之方向,与手指的动作,皆与左手相对、相同对于一个初学者,两手不一样的动作同时进行,实在有些困难,须一再的练 习,若是因为左手的指示,而影响到右手的速度,这是必须要纠正的不妨先用 节拍器,将拍子进行的速度确定以后,再用较多的注意力在左手四、渐强渐弱的再认识与处理一个较有素养的指挥家,或演唱(奏)家,必定同意,渐强渐弱有许多不同的情况,不能以一蔽之,用一种方式就可处理所有的情况;就拿渐强来说,下面有三个例子:谱62灾难玄:灾难丸」-灾如朮「・林道主编曲:吴凤p—^—, I由Xid〒iiaMozaTt, ari\ by J. C. Blaker:微声盼望IS 63 crese.上列三谱例皆为渐强,但其性质与处理法却不相同,其中之第一首,是原住 民认为没有人头献祭而引起的灾难:“灾难来了!”其渐强情绪是由小到大向前直 奔,不加控制及约束而第二首却与前者相反,其渐强在于逐渐预备高潮,此高 潮在高音 G 的位置,但当渐强至最高潮处,却不一冲而上,反而掌握控制音量, 使之成为一种柔和而有控制的渐强而第三首之渐强的停止处有一个显著的收音(cut-off)(参看第十一章第一节),这些收音的位置是在渐强之末后,用//以 表示其力度。
对于一个指挥者,必须细心的分析这些性质,以上三例仅是一些典型,并不 尽然是绝对如此强烈极端的表达,就第三例的收音来说,许多渐强之末端均有收 音,但并不如此强烈,反而轻柔收起,此端赖乐曲之性质而定一般对于渐强末端之收音,是用震动腕部表示之;当左手上举,到渐强末端 时,加力震动手腕,随手腕的震动即停止上举的动作,此即带给唱(奏)者一个 指示——渐强的表情停止,停止时并增加力度收音手腕振动的大小,即表示收音力度的强弱关于谱 63 所示的渐强,其法则是理性的控制音量一个对于音量、幅度不 知划分界限的指挥(见本章第一节),很容易造成渐强,为漫无节制的加强,以 致最后无法控制,而失去柔美婉转的感觉音量划分以后,解释给你的合唱团(乐 队、诗班),你所处理的意愿,要求他们按指示唱出请以下列的乐曲作为各种渐强、渐弱的练习■:?iio3mp cresc.黄自:国旗歌 n打科…吋i^G6j> eresc.宋及正:白衣天使颂p 一=———-umsons fi*T ■=——;―—— ——;_[一亠厂亠 r : •―丁 “•;...[ L .... ^—H. V -——1 二汀.耳——,:- < r ……沖•」-it-!—!址一-——』J J节日• d _丄J◎冲严■ ■ •耳… 一_=-^-_ jfr * . -1Don izet 1 i:我所光:勺K ■'半i曲内何晓东,宋杲川;康熙十架诗PV枷:J. S. Buck: Choral二诗班指挥请以赞美诗选 1050 首的下列诗歌作为练习 第 334 首《归回正路》第 743 首《主前问心》6563 22 3第 824 首《我的灯需要油》5-31 5 4 2 6 | 7 - 6 5 5 6 7 |i - - ||第 220 首《主唤我跟随》第 126 首《普世欢腾》6532566第 128 首《以马内利来临》6| 1333|2432|1--2 | 3 I 6 1 | 2 7 6 5 | 6--|♦ 1 1 1 IJ + 1 ■■ 4- 4- 1 4 ".-n L..I .I...J...I .j...|ift. t» ft.. 」_J ■j-.im 17 鼻. ….■ * • 七・■ J ― . ■ J J ■ ■ J 书理-4■ ・L 拥・P ―^32 I二二眄p5 |5--3 | 3— 3 | 24 3 2 | 1 ~2 | 3 1 6 1 | 2 7 6 5 |6--||第 522 首《父神是信实的》43 2 |3 5 j_2 13 1 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