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崔红 王登峰** (空军大连疗养院,大连 116013)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871) 摘摘 要要 本文旨在对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形成过程及其适用性进行系统的分析 “大五” 模型是依据“词汇学假设” ,通过对英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分析建立起来的,有着明显的西 方文化特点跨文化比较的结果中支持“大五”模型的大多使用“强制的一致性”策略,而 “衍生的一致性”策略往往得出与“大五”不同的结论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研究也得到了 不同于“大五”的“大七”模型,预示了“大五”模型不适合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关键词:关键词:大五人格结构 词汇学假设 强制的一致性 衍生的一致性 大七模型 人格结构的研究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是了解人格的基本特点、 类型以及对个 体进行有效评估的基础有关人格结构的第一个概念是古希腊Hippocrates和Galen提出的著 名的四种体液产生四种气质的理论, 这可以看作是对人格的最早分类 而系统的人格结构理 论则出现于上世纪初,即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
为了实现对人格特征的系统分类, 四十年代初Cattell最早采用因素分析技术,对人格进行了全面的描述[1 2],并建立了人格的 16 个维度的测量工具(16PF)[3]在此基础上,西方学者发现了“大五”人格结构[4]近二 十多年来,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针对不同文化的被试群体所进行的研究得到了相当一致的 结果, 使得许多研究者由传统的人格结构的不同分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识, 以至于得出结 论认为“大五”因素模型是适合全人类的[5]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出现被称为“人格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4], 引起了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很多跨文化研究发现了“大五”人格结构的相对一致性,也出 现了一些相反的结论本文试图对“大五”人格模型的起源、研究方法以及跨文化比较的策 略和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和准确评价这些问题 1 人格结构的词汇学研究与“大五”人格模型的出现1 人格结构的词汇学研究与“大五”人格模型的出现 1.1 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 人格心理学中的几种主要理论(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对人格结构的划分主要来源 于理论家个人的经验和对人类特点的领悟,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主观性[6]。
而人格特质 理论的创始人Allport采取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研究路径, 即不是对自己的个人经验进行分析, 而是对整个文化中所积累的关于人格特点的知识、经验、领悟和智慧进行分析,以发现人格 结构的特点[7] 在 Allport 看来,语言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它所承载的是人类长期以来形 成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其中关于人们所有特点的描述是最完整、最准确的从进化论的观 点来看,语言的功能就是对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帮助人类创造的词汇能帮助我们生存,带我 们找寻食物和远离危险, 帮助我们区分出不同的个体或人群, 以及谁是能够帮助我们的人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69)资助项目 ** 通讯作者E-mail: wdfeng@ 《心理科学》 ,2004 年 27 卷第 3 期,第 545-548 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伤害我们的人,谁是可以依赖的,谁可以作为配偶,等等因此,任何客体或事件、地点以 及人的特点,如果与我们的生存密切相关,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语言中就会出现一个词 来代表它。
在此基础上,John,Angleiter & Ostendorf把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描述为: “在人们生 活中非常明确的、 与社会活动有关的个体差异最终都会被编码到他们的语言中去; 这种差异 越重要, 它就越有可能由一个单独的词来描述 对从自然语言中获得的人格词汇进行分析就 可以得到一组数目有限的特质,用以代表在这一语言背景下人们行为的最重要的特点”[8] 根据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 在某一社会中长期说写所用的语言应能包含这一文化中描 述任何一个人所需要的概念和建构, 这些自然语言尽管不一定都代表稳定的人格特质, 但通 过对它们的分析和缩减,应能揭示出人格的基本维度[9]使用词汇学方法进行人格研究,最 早可以追溯到 1884 年Galton从词典中收集的由 1000 多个词组成的词表其后,Partridge (1910) ,Perkins(1926) ,Klages(1932)先后对英语、德语中的特质词汇进行了研究但 是, 首先按照心理学原则对特质术语进行研究的是Baumgarten[10], 她从词典及其它的有关人 格术语中,建立了由 1093 个词构成的德文词表,其中包括 941 个形容词和 688 个名词(有 许多词既是形容词,又是名词) ,但Baumgarten并没有对词表进行明确的分类。
1.2 Allport & Odbert 对特质词汇的收集和分类 Allport &Odbert[7]对英语词典中的人格特质术语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和系统的分类, 为后 来应用词汇学方法探索人格结构奠定了基础他们从 1925 年版的《韦伯斯特国际词典》 (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约有 40,0000 个词)中挑出了 17953 个词选 词的标准是“任何能够区分人类行为差异的术语” ,但不包括表示人类共同行为的词随后 将它们分为以下四类: (1)表示“真正的”人格特质的术语 4504 个,占总词表的 25%代表的是个人化的 和一般化的倾向性,反映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一致的和稳定的方式,例如“内向的” 、 “爱冒险的”等 (2)描述目前活动、心理和心境暂时状态的术语 4541 个,占总词表的 25%这些术 语能够反映个体目前的情绪、态度等某些特点,但并非个体持久的适应环境的方式例如, “喜悦的” 、 “忧郁的”等 (3)对人格特征进行评价的词 5226,占总词表的 29%如“崇高的” 、 “可钦佩的”等 这些词并非特质名称,不代表个体的反应,它不是作为人格结构的一部分,而仅仅是对人格 的一种社会评价,是个体的“社会刺激价值” (Social Stimulus Value) 。
(4)不能归入以上三类的词 3682 个,占总词表的 21%但这些词对于描述人格有一 定的价值 Allport&Odbert 的词表及其分类系统对人格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理论上,每一 个术语都反映了人们个性特点的重要信息,同时又以某种方式区分了人们不同的行为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该词表为系统地研究人格结构所需建构的各种量表及问卷奠定了基础 1.3 Cattell 对特质术语的实证研究 Cattell[1 2]最早使用聚类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方法,对Allport&Odbert的词表进行研究首 先采用以下步骤对特质术语进行压缩: (1)选词,以词表的第一组词汇为主,第二组中也选 择了 100 个词 (2)划分丛类,把所选的词按语义划分“同义词”组,与“反义词组”配对, 结果得到 160 个“同义词——反义词”配对的丛类 (3)通过对人格文献的总结,增加了有 关能力和特殊兴趣方面的 11 个丛类,形成了共 171 个丛类 (4)缩减为特质变量,采用聚 类分析的方法,将 171 个丛类缩减为 35 个“特质变量” (trait variables) ,然后对这些变量进2中国科技论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的结果,共得到了 12 个主因素,但其中第 9—12 因素的载荷量(loading)均 <0 .30随后卡特尔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重复了 12 个因素中的 9 个,并且以自陈式问卷 对这些因素进行评定, 建立了卡特尔人格理论和人格测量系统 (the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3] 对于卡特尔所提出的因素结构,许多学者提出了质疑[11],有研究者对卡特尔的相关矩 阵进行了重新分析,并未得到相同数目和性质的因素[12],Cattell[1]也曾认为对 35 个变量的 因素分析难以代表原来的 171 个特质术语的人格维度, 但仍认为这十六种人格因素是有效的 分类系统[13] 1.4 “大五”人格结构的发现与验证 Fiske[14]从卡特尔 35 个变量中抽取了 22 个,组成了更为简化的词表,由 128 名被试进 行了评定因素分析的结果,无论是自评、互评或他评(心理学工作者的评定)都得到了相 似的五个因素Tupes & Christal[12]对 8 组被试(其中 2 组是卡特尔的)的相关矩阵进行了 重新分析,评定者包括同伴、指导者、教师和临床医生,所有的结果中中都出现了五个相对 显著而稳定的因素,这五个因素是:①精力充沛:健谈的、自信的、活跃的;②愉快:合作 的、可信的、善良的;③可以信赖:正直的、负责任的、有条理的;④情绪稳定:安静、无 神经质、不易怒;⑤文雅:明智的、有修养的、独立思考的。
因素的顺序也反映了因素的重要性,其中前两个因素基本上包含了有关人际方面的特 质,能说明最大的方差;其次是因素三,主要描述的是工作行为以及对冲动的控制能力;因 素四描述安静、放松—紧张、焦虑的对立,而因素五则描述了个体深层的心理和经验生活的 性质及其复杂性Tupes & Christal所发现的这五个因素后来被称为“大五”人格模型[15] Norman[16]根据Tupes&Christal 的五因素结构,从Cattell的词表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 20 对双极形容词,根据大学生被试的评定结果,得到了同样的五个因素;Borgatta根据卡特 尔的 35 个变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也重复得到了五个因素 据此认为卡特尔的 35 个变量可以 用五个因素进行概括 1.5 Norman 对“大五”模型的验证 为了更好地确认“大五”因素结构,Norman重复了以前所有的研究步骤,从《韦伯斯 特国际词典》第三版(1961 年版)中选出了 18125 个特质形容词,然后由 4 名主试按照明 确的入选标准,去掉了评价性的、词义含糊的、少见的及躯体状态的词,剩余 8081 个词 将这些词分为三类: (1)表示稳定的特质; (2)表示暂时状态; (3)表示社会角色、社会关 系以及社会效应。
从中选取描述稳定特点的 2800 个词,删除难懂的和大多数被试都做极端 评定的词,得到 1600 个将这些词分为 10 组,75 个语义范畴,让大学生被试进行自评和 评他,结果得到了五个因素[17] Goldberg[15]根据Norman的词表,共组成 1710 个词,其中 1431 个属于Norman的语义范 畴无论采用何种因素抽取方法和旋转方法,都得到了同样的五个因素;Goldberg[18]对 Norman的词表重新进行了分类,选取 457 个常用词将其归为 131 个同义词词组,用该词表 采用两个样本进行自评和评他,都得到了相似的五个因素,并且与 1710 词的结果一致 到此为止,无论是参考Cattell的分类,还是Norman从词典入手进行的重新分析,都得到 了同样的人格五因素结构并且,采用形容词检查表(ACL)[4]研究的结果也相同因此进 入八十年代以后,人格结构的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FFM)得到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