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习题概论一、选择题:1 .“每个人不仅对个人健康负有责任,同时也对社会健康承担义务”指的是(A)2 A.道德健康B.三级健康C.心理健康D.一级健康.无饥寒、无病、无体弱是(A)3. A.一级健康的内容B.二级健康的内容C.三级健康的内容D.健康的全部内涵一级健康是指(B)4 A.满意度条件B.满足生存条件C.最高层次的健康D.心理健康.二级健康是指(B)5 A.心理健康B.满意度条件C.道德健康D.满足生存条件.最高层次的健康是指(C)6 A.一级健康B.二级健康C.三级健康D.社会健康.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是(C)7. A.等同关系B.并行关系C.包容与被包容关系D.先后关系健康教育活动的核心是(D)A.进行卫生宣传B.提高卫生保健知识C.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D.行为改变8.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专著是(B)A.黄经亨编著的《健康教育学》B.陈志潜编译的《健康教育原理》9. C.贾伟廉编著的《健康教育学》D.梁浩材编著的《健康教育学》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B)10. A.健康教育B.健康促进C.卫生宣教D.预防接种选择8-12名由相同的社会背景成员对某社区的健康问题进行讨论,这是(B)11. A.特尔斐法B.专题组讨论C.观察法D.访谈法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B)12. A.生物因素B.行为生活方式因素C.环境因素D.卫生保健服务因素不记名,可保证答卷的真实性不受成员的威望、权利等的影响,这种方法是(A)13. A.特尔菲法B.专题小组讨论法C.选题小组工作法D.案例调查属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的特点的是(C)14. A.潜伏期短B.特异性强C.广泛存在D.变易性小健康促进特别强调以(D)A.个体为基础B.群体为基础C.病人为基础D.健康为基础15.常用于收集目标人群较深层次的需求信息的方法是(B)16. A.观察法B.专题小组讨论法C.选题小组工作法D.专家反馈咨询法第一次举行健康促进国际大会的发展中国家是(A)17. A.印度尼西亚B.中国C.印度D.菲律宾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D)19. A.一、二级预防B.二、三级预防C.三级预防D.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18.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在于(C)A.增加卫生保健知识B.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C.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D.提供物质环境支持“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是(C)A.渥太华宣言提出的B.雅加达宣言提出的C.阿拉木图宣言提出的D.宋斯瓦尔宣言提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特点不包括(C)A.潜袭性B.累积性C.突变性D.广泛影响性1二、填空题:1.三维健康观是指、和。
2.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它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3.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4.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和两大类5. 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6. 年7月,在雅加达召开了而商t康促进国际大会7. 现代医学模式是医学模式8.健康的四大基石是、、、9.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实现的先导三、名词:1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2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3. 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4.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是指由于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个人、群体乃至社会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的因素四、思考题: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1)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2)是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是一项低投入、局产出、局效益的保健措施;(4)是提局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相关学科有哪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研究领域涉及医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人文科学诸多卫生与非卫生领域。
并且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在诸多相关学科中以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健康传播学、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学等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3. 健康促进的内涵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15.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5. (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2)环境因素(3)人类生物学因素(4)卫生保健服务因素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1)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完整过程,卫生宣传多为宣传活动,缺乏计划与评价2)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改变,卫生宣传多侧重卫生知识宣传3)健康教育中的信息传播为双向传播,而卫生宣传则是信息的单向传播6. 运动对健康的积极影响运动可使肌肉发达,骨骼坚硬,关节灵活增强肺功能、心血管功能,促进体内的物质代谢,调节N.S.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缓解精神压力,对抗焦虑和抑郁20. 健康的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一级健康)是指满足生存条件;第二层次(二级健康)是指满意度条件;第三层次(三级健康)为最高层次的健康1. 五、论述题试述《渥太华宣言》的五条策略,并论述其在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社区政府的承诺,在组织上,政策上,资金上提供支持;2(2)创造支持性环境建立广泛的社区联盟,形成强大的支持环境;(3)强化社区行动以社区作为载体,开展疾病控制下健康促进工作;(4)发展个人技能普及科学知识和提高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建立与完善可持续的社区卫生服务2.试述《雅加达宣言》的主要内容1)提高社会对健康的责任感;(2)增加健康发展的投资;(3)巩固和扩大有利于健康的伙伴关系;(4)增加社区的能力和给予个人权力;(5)保证健康促进的基础设施;(6)建立全球健康促进联盟3. 试述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影响不良生活方式主要导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早衰、、癌症等发生不良生活方式作用特点:(1)潜伏期长;(2)作用特异性差;(3)联合作用强;(4)易变性大:比如喝酒、运动等要掌握适虽对健康的影响途径:(1)通过加重人的心理负荷,产生紧张刺激,进而影响健康2)通过长期慢性摄入有害物质影响健康特别是摄入一些有蓄积作用(包括物质蓄积和功能损害蓄积)的东西,对健康产生难以估虽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潜在性的;易被人们忽视3)通过影响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进而影响个人的社会适应性,对健康发生不利影响。
健康传播一、选择题:I .谈话是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信息的过程,正确的谈话技巧应该(C)2. A.避免重复B.尽虽使用学术用语C.尊重对方D.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属于人际传播的是(A)A.医生对患者的咨询B.出版书籍C.在公共汽车上做广告D.在电视上做广告在健康传播中,如果能适当加入娱乐的因素,将收到更好的效果,这体现了受者的(A)A.求新心理B.求真心理C.求近心理D.求短心理4.健康传播效果的最低层次是(B)5. A.健康信念认同B.知晓健康信息C.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D.改变态度传播学的社会功能是(A)A.探测、协调和教导B.探测、协调和管理C.协调、教导和管理D.探测、教导和管理6.“选择理解”即是心理学中的(B)7. A.期待效应B.光环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生命在于运动,营养贵在平衡”是健康传播中的(C)8. A.传播情境B.传播模式C.信息组块D.传播结构有益于提局针对性的传播是(B)A.大众传播B.人际传播C.自我传播D.组织传播9.不属于大众传播的特点的是(A)10. A.反馈迅速B.信息传播速度快C.信息覆盖面大D.专业机构、人员为传播者不属于人际传播的特点的是(B)II A.反馈迅速B.信息传播速度快C.信息覆盖面小D.一般不需要非自然媒介.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传播是(A)12 A.大众传播B.人际传播C.自我传播D.组织传播.问话技巧中应尽虽避免使用(C)13 A.开放性问题B.封闭性问题C.倾向性问题D.试探性问题.在婴幼儿保健方面,妈妈们更愿意相信医务人员的指导,而不是街头小报的指导,这体现了受者的(A)A.求真心理B.求近心理C.求快心理D.求新心理传播活动中,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的传播是(B)3A.大众传播B.人际传播C.自我传播D.组织传播二、填空题:1.健康传播中,较多用和两种形式。
2. 大众传播常见障碍有、、和3. 传播过程包括、和三个因素4.传播符号分为和5. 受传者对信息的选择接触乂称6. 受传者对信息的选择理解乂称三、名词:1 .健康信息: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模式,即健康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2 .健康传播: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3. 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是个体之间相互沟通,共享信息的最基本的传播形式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4. 大众传播:是指由职业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书籍、刊物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5. 共同经验域:是指双方对信息和传播媒介的使用能够共同理解、相互沟通并产生共识的经验范围6. 传播媒介:是讯息的载体,传递信息符号的中介和渠道7. 反馈:是指信息使受众产生的反应乂通过某种传播形式返回到传播者的现象和过程8. 把关人:是指在信息传递路线上,决定舆论导向和信息命运的人9. 信息组块:是指若干具有不可分的性质、互相紧密联系的最小信息内容。
10. 传播过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共享信息而建立的关系,在共同享有信息符号的关系中采取的行为四、思考题:16. 人际传播的特点1)传播双方形成双向性的信息交流和及时而充分的反馈;(2)双方使用统一的或相通的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很少借助其他媒介;(3)人际传播可使双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有益于提高传播的针对性;(4)人际传播有其局限性:范围小,信息虽少,速度慢,且不易保存2.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3. 传播者信息哒介受传者效果踪,,控制研究内容济究媒介研究受众济究效果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1)保证效果原则;(2)针对性原则;(3)速度快原则;(4)可及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21. 健康传播效果的四个层次1)知晓健康信息;(2)健康信念认同;(3)态度向有利于健康转变;(4)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22. 大众传播的特点23. (1传播者是职业传播机构和人员,常需要借助的大众传播媒介和技术手段;2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3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信息虽大,速度非常快;4传播对象为数众多;(5传播基本是单向的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1健康传播者的因素;(2健康信息方面的因素;(3媒介渠道方面;(4受传者(受众)方面;(5环境方面'五、论述题1、试述健康教育工作中人际传播的障碍(不利因素)。
①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其对象之间存在的社会文化差异;②各种原因导致的受传者对接受新信息的消极态度;4③受传播者与受传者对信息理解、记忆的区别;④基层的健康教育.工作者缺乏必要的传播技能;⑤矛盾的信息来源形成了对健康信息的干扰2、试述影响受传者对健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