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64.数字成语的加、减、乘、除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KB
约5页
文档ID:2956313
364.数字成语的加、减、乘、除_第1页
1/5

0 -数字成语的加、减、乘、除 湖北省仙桃市 吴乃华成语是经过千百年积累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它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说服力强的几个字,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先辈们总结生活经验的高超艺术,闪耀着中华民族的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智慧的光芒在今天,对指导我们的人生、交流沟通,仍有着独到的作用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众多成语中,含有数字的成语是拥有一定的数量的,如:事半功倍、一代风流、二惠竞爽、三生有幸、四方之志、五彩缤纷、六出冰花、七步成章、八斗之才、九霄云外、十万火急、百世流芬、千古绝唱、万马齐喑;一心一意、一清二楚、三翻四覆、五音六律、七折八扣、千钧一发等等这类由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组合或镶嵌而成的数字成语,对所描写的事物或说明的事理,比喻贴切、形象具体有的尽管有些夸张,但它却有着极强地说服力,极大地丰富了汉语修辞的表达效果同时把数字用进成语,使这类成语在音节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间相谐,读起来音韵和顺,极富韵味如“一朝一夕”、“千里迢迢”、“ 万水千山”、“三三两两”、“ 九九归一”等双声、叠韵或双声叠韵成语,都能使音韵自然,和谐悦耳读起来抑扬顿挫,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这也可能是世人对成语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吧!成语中的数字,大多并不确指一个什么数目,但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形象具体,增强了词语的修饰效果。

那么,从数学的角度来说,是否可以用这些数字来搭建一个连接数学和语文的平台,以游戏为手段,寄寓我们的一些教育目的呢?我想是可以的这不,谈祥柏教授在 2002 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与文史》一书中就谈到,可以用具有因果关系,或某种联系的成语、俗语,通过算式反映一个数量关系例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事无成)3 - 2 = 1(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各有千秋)10 × 100 = 1000这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我的平时教学活动中,也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我的体会是:这样做不仅让学生能更多地接触成语,熟记成语,更主要的是为师与生、生与生、学生与家长、语文与数学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将我的做法,以及我和我的学生、学生家长所编拟的有关成语的加、减、乘、除的算式筛选部分如后,以期得到编辑和同行们的批评、指正我是按两个层次来要求的:第一个层次要求较低,只要求仅就式中所提供的剔掉了数字- 1 -的成语,配上一个或者两个数字,使成语完整,等式成立;或者根据前两条成语数字的计算结果,填出第三条成语。

不考虑成语间的含义是否相关联,甚至,连数字的位置也不要求一一对应,非括号中指定的数字还可以不予理睬这样难度小,出题和答题的范围广,学生容易出题,也容易作答,能吸引更多的学生的参与第二个层次的要求就稍高一点,不论是出题还是答题,既要求考虑成语中的数字计算也兼顾成语的含义是否相关联,这主要是为了适合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口味不管是那个层次,答题者都必须以题中的汉字的提示,和所算得的数目为依据作答第一个层次的第一种做法是:将三条成语中的数字抹掉,组成一个带有括号的不完整的成语等式这样的题,因为有了括号外的汉字提示,而变得简单,但也因为有了汉字的限制,所填的数字、及选定的成语、组成的等式,都是唯一的如:请在下面成语的( )处填上合适的数字,使成语完整,等式成立:⑴、(二)龙戏珠 +(一)鸣惊人=(三)令五申 ⑵、(四)分(五)裂 +(一)日(三)秋=(五)花(八)門⑶、日上(三)竿 - 搖身(一)變 = 心無(二)用⑷、(八)方呼应 -(一)网打尽 =(七)零八落⑸、(六)神无主 ×(九)霄云外 =(五)湖(四)海⑹、(一)犬吠形 ×(百)犬吠声 =(百)不一贷⑺、各有(千)秋 ÷ 以一当( 十)=(百)步穿杨 ⑻、(四)方(八)面 ÷(四)海飘零 =(一)干(二)净再一种做法是:将两条完整的成语组成一道或加、减,或者乘、除的算式,让答者选择含有相应数字的成语作答。

这样的题,答案虽然没有汉字的提示,但所算得的数字就是提示,可以有多条成语作为答案如:请根据成语中的数字计算结果,在( )处填上含有相应数字的成语,使等式成立⑴、(三生有幸)+(一呼百应)=( )3 + 1 = 4答案可以是:四海昇平、四海飘零、四面出击、四战之地、四面楚歌、四脚朝天、四海为家、四方之志、…… ⑵、(六亲不认)-(一无所知)=( )6 - 1 = 5 答案可以是:五彩缤纷、五车腹笥、五尺竖子、五斗折腰、五谷丰登、五体投诚、五鬼闹判、五味俱全……⑶、(暮四朝三)-(三心二意)=( ) 43 - 32 = 11 - 2 -答案可以是:一弛一张、一生一世、一鳞一爪、一长一短、一德一心、一箪一瓢、一步一趋、一草一木…… ⑷、(四通八达)÷(四海一家)=( )48 ÷ 4 = 12答案可以是:一清二楚、一穷二白、一身二任、一干二净、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一干二净、一差二错……⑸、(六臂三头)+(一身五心)=( ) 63 + 15 = 78 答案可以是:七大八小、七长八短、七嘴八舌、七高八低、七拼八凑、七零八落、七手八脚、七青八黄、七折八扣……。

⑹、(十寒一暴)×(百尺无枝)=( )11 × 100 = 1100答案可以是:千娇百媚、千锤百炼、千方百计、千疮百孔、千奇百怪、千回百转、千了百当……这种类型的练习,它不择场地,不择时间,不用书写,也能出题和作答上面有部分题,就是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家长在茶余饭后、走路聊天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的要求,既要考虑成语中的数字计算也兼顾成语间的含义每条成语中的每个数字都必须位对位地参与计算,填写时,数字不仅要求前后对应,还必须一一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至于成语的含义,前后至少必须相关联,三条成语组合起来,能让人体会出有点什么含义特别不允许填写意义相反的成语 这样的练习也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1、填数字,使成语的数字满足一个等量关系加法:⑴、(半)路出家 +(半)途而废=(一)误再误⑵、(零)敲碎打 +(一)成不变=(一)事无成 ⑶、(三)生有幸 +(一)方之任=(四)海承风⑷、(七)步之才 +(一)举成名=(八)面威风 ⑸、不可(一)世 + 誓不(两)立= 退避(三)舍减法:⑴、 歲寒(三)友 - 首屈(一)指 = 毫无(二)致⑵、 日上(三)竿 - 心無(二)用 = 可见(一)斑⑶、(六)亲不认 -(一)无所知 =(五)毒俱全⑷、(十)全(十)美 -(一)曝(十)寒 =(九 )霄云外⑸、(四)捨(五)入 -(三)心(二)意 =(一)波(三)折乘法: ⑴、 顛(三)倒(四)×(一)定之规 = 朝(三)暮(四)- 3 -⑵、(七)嘴(八)舌 ×(一)窍不通 =(七)拼(八)凑⑶、(千)娇(百)媚 ×(十)全(十)美=(万)紫(千)紅⑷、(六)出冰花 ×(八)方风雨=(四)时(八)节除法:⑴、(九十)春光 ÷(十)步芳草 =(九)宵云外⑵、(十)年寒窗 ÷(五)尺之童 =(二)惠竞爽⑶、(百)计(千)谋 ÷(一)浆(十)饼 =(百)战(百)胜⑷、(四)通(八)达 ÷(四)方之志 =(一)举(两)得 2、填写一条带数字的成语,使等式成立。

加法: ⑴、(四分五裂)+(一国三公)=(五花八門)⑵、(一見如故)+(二人同心)=(三生有幸)⑶、(一石二鳥)+(三頭六臂)=(四荒八极)⑷、(半新半旧)+(半丝半缕)=(一针一线)减法: ⑴、(四体不勤)-(三缄其口)=(一筹莫展)⑵、(二童一马)-(一朝一夕)=(一如既往)⑶、(四海一家)-(一唱一和)=(三阳开泰)⑷、(三头六臂)-(两面三刀)=(一口三舌)乘法: ⑸、(七步之才)×(九流人物)=(六经三史)⑹、(一人善射)×(百夫决拾)=(百折不摧)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百无是处)⑻、(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万不失一)除法: ⑴、(千难万险)÷(一心一意)=(千山万水)⑹、(四时八节)÷(四时之气)=(一来二去)⑺、(万古流芳)÷(百年好事)=(百世不易)⑻、(三头六臂)÷(三豕涉河)=(一差两讹)- 4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