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教学设计3800字 《长相思》教案设计育红小学:李淑华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 了解词之写作背景1. 板书题目2.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就是那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就成了那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就是(学生齐读题目)3. 师:这是清朝纳兰性德的一首词4. 解词中重点词,质疑1)师:孩子们,通过先前预习你们可知道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吗?(引出:古代)师: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呀?(帐:军营帐篷)(2)师:那他们这是要去哪儿呢?词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他们行进的方向(榆关:山海关山海关是目的地吗? 山海关外)(3)师:那途中他们经历了什么?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从词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师:山一程 水一程 山长水远 生:他们要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师:他们还可能遇上:风一更 雪一更 生:遇上恶劣的天气,风雪交加总之这一路是很艰辛4)师: 那你们想知道他们千辛万苦的这是要去干什么吗?(在清二十一年,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的纳兰性德奉命随康熙皇帝从山海关到路途遥远的东北长白山去祭祀途中他们遭遇了狂风暴雪,对于在京城长大的纳兰性德而言,他难耐这苦寒的天气 就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长相思》二)初读《长相思》 掌握读古诗词之方法1.自由读,读上3遍,第一遍要注意文中的生字 “聒 ”多音字“更”的读音;读后两遍时要注意词句中间的停顿,争取读出节奏来2.指名读,提醒读音的词语: 聒 更 (齐读: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3.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师: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读准确,读出节奏来,而且要尽可能的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感觉4.指名读(2名),评价并讲明该怎样停顿出示词,划出节奏)后齐读过渡: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要是了解了词的内容,老师相信大家会读得更投入,更有韵味三)读懂《长相思》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身心分离之痛苦1、 师:读了这首词你能感受到纳兰性德的身在哪里吗?(板书:身) 师: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从哪里知道?(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小结:这7位同学就是纳兰性德的身所经过的7个点。
他身在山海关、高山上、岸边、船上、帐篷里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2、 师:纳兰性德的心在哪里?(家乡 家园 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故园 板书:心系故园)过渡: 纳兰性德这是把自己劈成了两半,把它们连在一起,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生:他既想保家卫国,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乡;不管在什么地方,心总是在家乡)3、师:一个远离,一个思念这是一种什么感受?这种心灵的回想是如此的矛盾、痛苦、煎熬怀着这份感情再读《长相思》试着把作者的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先指一名学生读 再男女合作 后 师读《长相思》师生合作)放背景音乐4.想象词的意境师:孩子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纳兰性德走进他征途中的生活,征途中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和情景?(师音乐读)师: 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想到了什么?仿佛处在了怎样的世界之中?(找3名回答)师总结:是呀,孩子们,你们到看到了,你们看到了他翻山越岭的画面,看到了他辗转反侧的画面,看到了他抬头仰望的画面,看到了他思念故乡的画面,还看到了他刀光剑影的画面。
5.想象作者故园的情景师导: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放音乐:琵琶语)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是鸟语花香;那也可能是在皎洁的月光下,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饮酒作诗;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着什么你将会看到许许多多这样美好的画面,感人的场景 (学生写片段师:好,孩子们,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到纳兰性德的故园去看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画面和情景谁来?(找4名回答)师:多么温馨,多么快乐,多么美好的生活呀!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没有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师: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了鸟语花香,没有了亲人们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有——(找一生读《长相思》上阕)师: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了妻子儿女的陪伴在这里有的只有-----(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下阕)师:在这里没有了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嬉戏没有了杨柳依依,没有了芳草萋萋这里有的只是-——齐读——长相思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再次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学生齐读)(四)拓展 感悟作者背井离乡之无奈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读到现在为止,你们想不想问问纳兰性德,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找4名学生直呼其名问)师: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曾问自己,就在这次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找2名读 师:孩子们,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妻子、孩子、父母、兄弟)(3)学生扮演各种角色问纳兰性德,并且用“夫”“儿”“父”等代替“君”师:轻离别——不在意离别纳兰性德真的是不在意离别吗? 师: 其实,作为一等侍卫的纳兰性德是身不由己,他要随扈守卫,保家卫国他重任在肩,责任如山他是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他把这重重的离别一切的一切,都化在了《长相思》师:这就是他为什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原因;这就是他的那个梦那颗心会破碎的原因所在,为了自己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齐读“长相思” 放音乐)师总结;山一程 水一程 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 雪一更 更更唤醒《长相思》爱故园 爱祖国 字字化作《长相思》(五)作业1.背诵2.收集思念家乡的其他古诗词教学反思:《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写景抒情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读出词的韵味,让学生走进词境,进入词心 1、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读(出声朗读)、看(默读)、听(听老师范读)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言语资料,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充沛发挥了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师的范读中启动情感,在默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长相思》在声声朗读中被感知、感受、感悟,从读得“字正腔圆”到“有板有眼”,从读得“正确”、“有节奏”到读出“味道”与“感觉”当学生初步感受文本、读出味道与感觉之后,再带着情感走进“征途”与“故园”,读出画面与情景,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课堂上,我既给足时间让学生读进去,即用自身的思想感情读进去;又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出来,即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教学中,既让学生带着“梦都作不成,觉都睡不好”的感觉朗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又让学生带着“长相思”的感觉朗读词,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
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情感、深化情感2、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感悟形象:在背景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范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走进了纳兰性德的征途中,体会行军的艰辛,体会征途中充溢了远离与牵挂通过对纳兰性德的生平情况的交流,将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定和祥和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缺乏之处:由于课前没掌握好时间,没能让学生更多的理解词的内容;再是学生汇报纳兰性德故园的情景时,没能让更多学生充沛展示自身,没有更好地体现故园温馨;朗读训练形式可更多样些这次上课,让我收获了许多,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让我认识到自身的缺乏之处今后,我会针对自身的缺点,多学习,多实践,争取更大的进步第二篇: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100字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长相思》——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学校:辽宁省 本溪市 三十九中学 小学部姓名:真 贞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