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费梅苹《社会保障概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缘***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38.64KB
约280页
文档ID:336561397

目录内容简介目录第一部分复习笔记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第三章养老保险第四章失业保险第五章医疗保险第六章工伤保险第七章生育保险第八章社会救助第九章优抚安置第十章社会福利第十一章社会保障管理制度第十二章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第二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9社会保障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4社会保障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南开大学900社会保障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武汉大学865社会保障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624社会保障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复习笔记第一章总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1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社会保障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保障的对象完整的社会保障应该把全体社会成员列为保障的对象但是目前大部分国家只是对部分成员或部分项目实施了保障措施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其责任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在一些国家,企业和社会团体也承担了社会保障的主要责任。

3)社会保障的目的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企业和个人的缴纳及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对受保障者而言,其受益的多少有的取决于投保和缴费的多少;有的则与其个人的投保无关,而取决于整个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2 .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保障性社会保障是国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社会成员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2)强制性社会保障通过立法确立国家和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3)社会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应是全体社会成员4)互济性社会保障是按照社会成员共担风险的原理组织进行的5)公平性实现公平分配,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6)福利性社会保障的福利性表现为社会保障事业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它并不以盈利为目的3 .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来保证社会成员在面临社会经济风险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活权益社会保障在完善其措施、体系的过程中,应把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益作为基本目标,并把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其发展作为较高的目标4 .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使贫困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起到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

1)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2)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3)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二、社会保障体系与类型1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及优抚安置等保障制度,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和核心的制度2 .各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1)德国:社会保险、社会照顾2)英国: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服务、社会救助、医疗保健3)美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4)法国:社会保险、社会补贴、公务员福利待遇5)瑞典: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公共福利、医疗保健6)日本:社会保险、国家救济、社会福利、医疗保险7)中国: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3 .各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共同特征和内容(1)社会保险①社会保险的概念社会保险是指根据国家或各级政府立法,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的企业或社区和国家等共同出资,以便在劳动者及其家庭因遭受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导致收入减少、中断或丧失而陷入贫困时,能够使其达到最低限度生活水平或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它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②社会保险的特点a.强制性;b.社会保险资金筹措的多源性;c.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d.资金使用上的预防性③社会保险的内容a.养老保险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或者其他职员因年老而退出社会劳动后,能够获得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的社会保险项目;b.失业保险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失业而失去经济来源时,按法定时限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险;c.医疗保险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或者其他职员在患病或非因工伤害时所提供的医疗保险制度它既包括医疗费用的给付,也包括各种医疗服务;d.工伤保险向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因职业伤病而造成经济损失的补偿费用,使其不致因职业伤病而降低收入水平;向法定范围的劳动者提供因不幸致残而需花费的治疗和康复的费用,以保证其致残后的基本生活需求;e.生育保险专门向妇女提供的,使其在怀孕、生产、哺乳期间能够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险项目2)社会救助①社会救助的概念社会救助是指公民在靠自身力量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的用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构成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低层次的内容。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目标,它仅仅是保障社会成员最低的生存需要②社会救助的特点a.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责任和义务;b.社会救助强调救助资金只来源于国家和社会;c.社会救助的实施既要求被救助者提出申请,具有自愿性的特点,又要求按法定的工作程序,对被救助者的实际经济状况做出确切调查,在得到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实施;d.社会救助只强调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其发放救济金的标准低于其他社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③社会救助的内容a.自然灾害救助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而陷于生活贫困时,由国家和社会紧急提供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资金和物质的社会救助项目:b.失业破产救助公民因企业破产或较长时间失业(超过失业社会保险期限)而陷入生活困难时,由国家和社会紧急提供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资金和物质的社会救助项目;c.孤寡病残救助公民在因个人生理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而陷入生活困境时,由国家和社会紧急提供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资金和物质的社会救助项目3)社会福利①社会福利的概念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立法或政策的规定,对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旨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各种设施、资金、服务等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构成社会保障体系最高层次的内容。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目标,它旨在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②社会福利的特点a.社会福利强调国家和社会在实现福利目标过程中的直接的责任性;b.社会福利具有显著的普遍性的原则,国家立法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都能普遍地享受社会福利提供的津贴或服务;C.社会福利重点提供的是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4 .社会保障的类型(1)按照给付标准分类①受益基准制,又称规定受益制在受益基准制下,社会保障组织对受益人的给付取决于预先规定的受益与否和受益多少的标准②缴款基准制,又称规定缴费制缴款基准制是受益人先缴款,后受益受益人得到的给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过去缴纳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数额③混合制混合制的具体做法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和受益给付方式可有多种如,较为流行的,由受益基准制的保险提供最基本的、给付水准较低但普遍适用的社会保障,同时,用缴款基准制提供附加保障2)按照资金来源分类①政府统包型,又称"国家社会保障型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收入,支出也由政府统包,个人不缴纳、不承担社会保障费用②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资金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由雇主、雇员缴纳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资助③强制储蓄型强制雇主为雇员及雇员本身储蓄社会保险费用,经长期储存积累,满足支付雇员的社会保障待遇。

3)按照财政财务机制分类①基金积累制,又称预先积累制,它是用预先积累的社会保障基金给付保险金的其需积累的基金根据未来支出的需要而确定②现收现付制即将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所需支付的费用,分配于各参加保险的被保险人,它预先不留出储备金,完全靠当年的收入满足当前的需要③部分积累制即"部分基金积累、部分现收现付”,或称混合制它既可以吸收以上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优点,又可以避开其缺点其办法是满足一定时期(一年或数年内)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储蓄4)按照实施方式分类①强制实施模式强制实施模式由国家为所有国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的制度,以法律形式用政府行政的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②自愿投保模式自愿投保模式是一般的保险项目由投保人自愿向商业性的人寿保险公司、医疗保险公司等投保,并由这些公司实施相应的保障,政府只通过发放救济金等形式保障人们的最低生活需要③多层次保险模式多层次保险模式是既有国家强制实施、社会成员普遍受益的基本社会保险计划,又有由商业性公司承保或由企业提供的补充社会保险5)按照管理方式分类①政府机构统一管理②公众机构管理③私人机构管理等多种模式三、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1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1)边沁的功利主义的主要观点①政府应该让个人充分地和毫无阻碍地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②主张经济的自由放任,要求国家不干预私人的经济活动2)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的发展①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被同时代的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所吸收穆勒认为经济学应该关心人的幸福所在,资本主义制度可以使个人得到幸福,也可以使社会绝大多数的公众得到幸福②以约翰•穆勒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坚持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认为凡是能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行为,就是正义的有道德的行为他们主张采取某些国家干预政策,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人民福利的改善;主张在保护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政府不干预个人自由的前提下,应限制遗产的继承,发展合作社,增加对贫民的救济等2 .福利经济学理论(1)福利经济学形成的背景与标志福利经济学正式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以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出版作为标志2)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内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学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①一个人的福利在于其本人的满足度,包括对物质占有的满足,也可以是知识、情感、欲望等方面的满足全部的福利即是对上述所有要素的满足②个人的满足度在经济学上可用效用加以表达和衡量,边际效用越大,其满足程度就越高③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可以用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是一国国民的个人福利的总和,国民收入总量愈大意味着国民福利或全社会的福利愈大。

④要增加经济福利,就要增加国民收入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资源在生产中的配置使得社会产品的数量增加,国民收入量达到最大化;二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均等化,即把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以增加穷人的实际收入而又不减少国民收入的措施来增加经济福利3 .新福利经济学(1)新福利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新福利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罗宾斯、希克斯、卡尔多、霍推林的补偿原则论及柏格森和萨缪尔森等的社会福利函数论为代表2)新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观点①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各个人的福利,而不取决于其他②要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就要在一定的经济组织、收入分配和价格条件下,求得一系列在交换上、生产上和生产与交换结合上的最优化条件③如果社会分配状态已经达到任何分配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人的福利有所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