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种26-奈二甲酸二甲酯(26-NDC)的制备方法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6.70KB
约4页
文档ID:557190478
一种26-奈二甲酸二甲酯(26-NDC)的制备方法_第1页
1/4

一种 2, 6-奈二甲酸二甲酯( 2, 6-NDC )的制备方法摘要:介绍一种2, 6-奈二甲酸二甲酯(2, 6-NDC)的制备方法,采取的技 术原理,工艺路线关键词:2,6-奈二甲酸二甲酯、2,6-NDC、PEN1、概述聚2,6-奈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由2,6-奈二甲酸二甲酯(2,6-NDC)与 乙二醇(EG)缩聚而得,是目前我国尚未广泛应用的高性能聚酯材料PEN的热 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对气体的阻隔性、绝缘性能、以及其他 综合性能都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优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 球各大塑料生产和应用公司纷纷投入巨资和大量人力进行 PEN 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先后开发了瓶级、薄膜级、纤维级等系列产品,开拓了 PEN 的应用领域在国内 合成PEN的重要单体2,6-NDC的工业化一直制约着PEN的生产2、拟采取的 2,6-NDC 的制备方法2.1 采用技术原理酰化反应:本项目工艺流程分为酰基化和氧化两大部分,酰化反应机理为Friedel-Craf ts(傅里德一克拉夫茨反应,简称傅一克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即在 催化剂作用下,酰化剂对萘环进行亲电取代反应。

酰基化反应与烷基化反应不同, 酰化基团对萘环具有钝化作用,使得酰化反应不能生成多元取代产物,而且酰化 反应不可逆酰化剂和催化剂形成的亲电质点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有利于高选 择性的得到 2,6-位置产物氧化反应:空气液相氧化常用的催化剂都是过渡金属,其中钴和锰是最有效 的,加入溴化物可以提高催化能力催化剂的作用是促进烷基自由基的生成和烷基过氧化氢的分解烃类氧化属于自由基氧化,一般认为反应包括三个阶段,如 下所示:(1)链的引发指被氧化物在能量(热能、光辐射等)、可变价金属或游离基的作用下,发 生键的均裂而生成游离基的过程2)链的传递指游离基与空气中的氧相作用生成有机过氧化氢物的过程在这个阶段烷烃 解离形成自由基,进一步转变成为过氧化氢物,过氧化氢物再解离得烷氧基自由 基,进一步转化为醇和酮,醇酮被氧化生成酸及其衍生物3)链的终止游离基和过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从而使游离基销毁提纯分离:生成的产物粗2,6-萘二甲酸(2,6-NDA)与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生 成2,6-NDC,通过精馏方法精制提纯得到能用于聚合纯度级别的2,6-NDC聚合反应:酯交换聚合法由2,6-NDC与EG作为原料,分酯交换与缩聚两步 进行,反应方程式如下。

酯交换反应多采用铅、锌、钴等金属离子催化剂,在一 定温度和氮气氛围下酯交换合成萘二甲酸乙二醇酯(BHEN)单体,BHEN在金属离 子钛或者锌等金属离子催化剂催化作用下,低压缩聚合成 PEN2.2 采用的工艺路线1.以较廉价的 2-甲基萘作为原料,以三氯化铝为催化剂,以丙酰氯为酰化剂, 硝基苯为溶剂合成 2-甲基-6-丙酰基萘;酰化产物的水解,除去催化剂三氯化铝 减压蒸馏,蒸馏回收硝基苯溶剂,以及得到的粗产物;第四,采用重结晶的方法 提纯 2-甲基-6-丙酰基萘,重结晶后产物的纯度大于 98%上述,四个过程的 2- 甲基-6-酰基萘总收率 80%第五,在Co-Mn-Br系催化剂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2-甲基-6-丙酰基荼进行空 气氧化,氧化后2,6-萘二甲酸收率不低于80%第六,2,6-萘二甲酸与甲醇进行 酯化反应,精馏提纯萘二甲酸二甲酯,纯度可达98.0%,可直接用于聚合反应第七,以2,6-荼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作为原料进行化学反应,得到合成PEN所 需要的单体-BHEN,然后在高温、高真空、催化剂条件下进行缩聚反应制得PEN2,6-萘二甲酸二甲酯全程收率高于 60%,纯度高于 98%,符合最低聚合纯度。

3、产品前景PEN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温性、耐辐射性、抗紫外线、F绝缘性及阻 隔性,依托这些性能,PEN膜可以被应用于耐蒸煮及高阻隔包装膜、满足水蒸汽、 氧气及紫外线阻隔要求的太阳能背板膜、电池背板电机线圈隔膜等PEN能部分 代替PET,则制备PEN的原料2,6-NDC将存在巨大的市场,具有更高的利润空间[1] 于文杰,雍奎刚,赵庆国,等.PEN的合成,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 塑料科技, 2011, 39(3): 89-93.[2] 宋厚春.聚荼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发展及性能概述[J].化工新型 材料, 1999, 27(11): 21-22.[3] 刘春秀.新型聚酯PEN的开发概况及发展前景[J].聚酯工業,2009, 22(3): 6-10.[4] 周晓沧.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J].聚酯工業, 2005, 18(6): 1-4.[5] 吕恩雄.2, 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制造技术[J].广州化工,1994, 22(3): 41-44.[6] 夏清,马沛生.2, 6—萘二甲提纯技术进展[J].石油化工,1997, 26(5): 325-331.[7] 李民,娄阳,吕洁,等.2, 6-二甲基萘的合成与分离技术进展[J].化 工中间体, 2012 (9): 1-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