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不同学历师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 前后比较【摘要】 目的 了解高校不同学历师生对艾滋病的认知、预防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河池学院初教系中专生、大专生及教师共计 1842 人,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调查结果 师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从干预前后比较,中专生由 64.01%提高到 91.49%、大专生由 64.27%提高到 92.25%、教师由79.19%提高到 97.56%所测项目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或 0.01),与学历、年龄有关,与性别、专业无关结论 学生对艾滋病知识认知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当前,艾滋病(AIDS)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和药物预防,健康教育是公认的预防 AIDS最有效的手段[1]有研究报道[2],我国 AIDS 患者中 15~29 岁青少年约占60%,在全世界范围的 HIV 感染者中 15~24 岁青少年占 1/3[3]故青少年是当前 AIDS 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
高校师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AIDS 健康教育对象,同时也将是传播预防 AIDS 知识的生力军他们对 AIDS 知识了解的多寡,将对我国 AIDS 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对河池学院师生进行了 AIDS 相关知识、态度的调查并比较,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 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21.1 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池学院初教系不同专业的中专及大专生共34 个班级的学生 1808 人(其中男生 759 人,女生 1049 人),教师 34 人(其中男 17人,女 17 人),共计 1842 人进行 AIDS 健康教育干预调查,年龄为 17~35 岁1.2 方法调查表由笔者参考有关书籍自行设计而成,内容包括 AIDS 基本知识(表中1~5 题),传播途径(6~10 题),非传播途径(11~13 题),态度(14~16 题),预防(17~20 题)五个方面共计 20 题(每题 5 分,共 100 分)采用 2 次调查法,调查员由经过培训的校医担任调查前由教务处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班主任跟班,在统一时间内由班主任发放调查问卷,学生、班主任各自独立答卷,要求填写年级、专业、性别、教师,但不记名,答完第一卷后(15min)现场收卷。
然后由笔者(曾参加首届全国学校预防 AIDS 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参加全国校医和健康教育任课教师预防 AIDS 刊授结业)作全面系统的 AIDS 专题电视讲座(2 个小时),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教室收看闭路电视讲座,内容主要涉及 AIDS 整个背景,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预防策略和措施,并结合典型实际病例详细讲解随后用同样的调查问卷和方法进行第 2 次调查答卷2 次收回问卷及有效问卷均为 100%1.3 统计学处理将 2 次调查答卷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 SPSS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用 χ2检验32 结果2.1 干预前后 AIDS 知识总体知晓率比较见表 1表 1 河池学院不同学历师生 AIDS 干预前后认知平均正确率比较 (略)2.2 师生对 AIDS 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由表 1、表 2 可见,干预前学生对 AIDS 基本知识的了解相当缺乏,回答正确率中专生只有 49.23%(581/1180),大专生为 40.44%(254/628),教师为64.70%(22/34)因笔者提出的问题没有写出“艾滋病”, “艾滋病毒”的汉字,导致大部分学生不知道 AIDS 代表什么,有 94.11%(32/34)的教师能答出 AIDS 的医学术语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题目中的(3)我国发现首例 AIDS 为哪一年干预前几乎没有一个师生回答正确健康干预后基本知识知晓率均大大提高,中专生达 92.40%(1090/1180)大专生达 89.33%(561/628),教师达 98.00%(33/34),干预前后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 2 河池学院不同学历师生 AIDS 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正确率比较(略)2.3 师生对 AIDS 传播与非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对三大传播途径认识较明确,得分较高,但中专生、大专生对三个非传播途径的题目存在着较模糊的认识,有 43.32%的中专生和 49.20%的大专生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36.44%的中专生及 47.61%的大专生认为与 HIV/AIDS 患者同游泳可传染;37.88%的中专生及 51.27%的大专生认为与 HIV/AIDS 患者拥抱、接吻、共用餐具会传染学生干预前后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教师干预前后差异也4有显著性(P0.05),但从中可看出,师生认知的差异与接受系统的专门的教育及学历、年龄有关干预后,正确回答率才明显提高 2.4 师生对 HIV/AIDS 的态度干预前有 40.38%的师生对 HIV/AIDS 患者有极强的恐惧和排斥感;有 63.10%的师生认为应对 HIV/AIDS 患者的身份进行保密,36.90%师生要求公开名字以便隔离,甚至有个别学生在答题卡填上把他们隔离到沙漠地带。
健康干预后,师生对 HIV/AIDS 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90.33%的师生表示同情、关爱且愿意帮助他们2.5 师生掌握预防 AIDS 知识情况师生对预防 AIDS 知识普遍得分率较高,但干预前中专生对正确使用安全套来防止 AIDS 传播问题回答正确率只有 48.81%,大专生为 86.78%,这可能与中专生的年龄小,性知识缺乏有关,而大专生多数是已婚的代课教师,对性保健知识有较高认识3 讨论3.1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学历师生之间对 AIDS 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差异,与学历、年龄有关,教师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而中专生、大专生大多数是来自学院所在区域的少数民族偏远山区,观念滞后,信息相对闭塞特别是入学前任代课教师的大专生,他们年龄偏大,干预后效果也不比中专生明显提示:①干预前后,教师在 AIDS 预防方面均比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念基础,学院应发挥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的教育作用;②干预后中专生在 AIDS 预防方面的观念普遍比大专生强,学院卫生所应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强化学生正面观念;③干预后,师生在 AIDS 预防方5面的认识虽均有提高,但也还存在隐患,AIDS 健康教育要持续深入开展3.2 我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肩负着教育下一代“为人师表”的重任,在至今尚无预防 AIDS 的有效疫苗和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健康教育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更有学者形象地把预防 AIDS 的宣传比作阻挡AIDS 侵袭的有效“疫苗”[4]。
通过全面系统的 AIDS 知识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也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再宣传和教育,将给整个社会预防 AIDS 产生积极的影响参考文献】[1]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2.[2]王进力,刘金英,郑光丽,等.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态度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509-510.[3]何雪平.中专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调查[J].江苏卫生保健,2005,7(4):51-52.[4]张淑华.加强艾滋病的宣教工作的思考[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2):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