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基础理论:15 藏象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窝***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77MB
约27页
文档ID:200302883
中医基础理论:15 藏象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_第1页
1/27

第三章 藏 象,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心主血脉,血以载气 血为气之母,宗气 联系心搏动和肺呼吸的中心环节,肺主气,心主血脉,气,血,肺气虚弱,行血无力, 或肺气壅滞,气机不畅,心气不足,心阳不振, 血行不畅,瘀阻心脉,影响肺气宣发肃降,咳嗽,气喘 胸闷等症,影响心的行血功能,心悸,面唇青紫,临床,(二)心与脾,心与脾的关系,表现在血液生成及血液运行的相互为用、相互协同推动力,固摄力,维持和促进脾的运化,保证心血充盈,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而生血,血液运行:,脾气固摄血液,心气推动血液运行 心神调节气血运行,血液生成:,思虑过度伤心脾: 心血不足,不能荣养于脾 脾气虚弱,气血化源不足,心气不足,行血无力 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心脾两虚 面色无华,失眠多梦等症 食少腹胀,便溏体倦等症血行失常 气虚血瘀 气不摄血,临床,(三)心与肝,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方面推动血液循环,藏血、行血、摄血,有利于肝主疏泄,有利于心神内守,肝主藏血 疏泄有度,心气旺盛 心血充盈,精神情志:,心主神明,肝主疏泄 调节情志,血液运行:,临床,血液运行: 心血不足与肝血亏虚之间常互为因果心肝血虚 面色无华,心悸,失眠,健忘,多梦易惊 头晕,目眩,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 精神情志: 情志过极,化火伤阴心肝火旺或心肝阴虚 心烦失眠,急躁易怒,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骂詈不休等神志失常的症状。

四)心与肾,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火既济,二是精神互用,三是君相安位心火必须下降于肾 温煦肾阳 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 滋助心阴 使心火不亢,心 (火)心阳 心阴,肾,1.水火既济 (心肾相交),肾阳 肾阴,既济,心肾阴阳水火升降互济,2. 精神互用,心主神明,肾藏精,精生髓 脑为髓海,神全可以益精,积精可以全神,3. 君相安位,心为君火 一身之主宰,肾为命火 神明之臣辅,命火秘藏 禀命守位,君火以明 相火潜藏,“心肾不交”(水火未济): 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或心火亢盛,下劫肾阴 心烦,失眠,心悸怔忡,眩晕耳鸣 腰膝痠软,或男子梦遗,女子梦交,“水气凌心”(心肾阳虚): 心阳不振,不能下温肾水,或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液 水肿,尿少,畏寒肢冷,面白,心悸怔忡,甚则咳喘不得卧等症五)肺与脾,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两个方面生成宗气,协同作用,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主宣肃,助脾运湿,脾主运化 化生水谷精气,肺主呼吸 吸入自然界清气,脾运化水液 水液输布枢纽,肺通调水道 为水之上源,津液代谢:,气的生成:,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肺 脾 气 虚,肺为主气之枢 脾为生气之源,1. 气的生成不足: 脾气虚弱,生气不足, 常导致肺气虚 肺病日久,肺气虚弱,又常影响脾的运化 可见食少,腹胀,便溏, 体倦乏力,咳嗽气喘,少气懒言等,2. 水液代谢失常: 脾气虚弱,水湿失于健运,可影响肺的宣发肃降; 肺气虚弱,宣降失常,水道不能通调,水湿内聚困脾,又可影响脾的运化 可见食少,倦怠,腹胀便溏,气短,咳嗽痰多,甚则水肿,(六)肺与肝,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调畅气机 升降平衡,肝主升发 其气以上升为宜,肺主肃降 其气以下降为顺,左升,右降,“龙虎回环”,“肝火犯肺”或“木火刑金” 肝郁化火,灼伤肺阴,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咳嗽胸痛,甚则咯血等症 燥热伤肺,肺失清肃,累及于肝,使肝失疏泄 在咳嗽的同时,可出现气机升降失常之头痛头晕,口苦咽干,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胸胁胀痛等症临床,“左升太过,右降不及”,(七)肺与肾,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和阴阳互资方面有赖肾阳蒸腾气化,借助肺宣发肃降,(标),(本),肾为主水之脏,肺为水之上源,1. 水液代谢(标本关系):,2. 呼吸运动: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为气之主 肾主纳气 肾为气之根 3. 阴阳互资: 肺阴充足,输精于肾金能生水 肾阴充盛,上润于肺水能润金 肾阳资助肺阳,共温肺阴(津) 推动水液代谢,1. 水液代谢障碍: 肺失宣降,水道不得通调,必累及于肾; 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水液内停,上泛于肺 咳嗽气喘,咳逆倚息而不得平卧,尿少水肿等 2. 呼吸运动失常:肾不纳气证或肺肾阳(气)虚证 肺气久虚,肃降失司,久病及肾; 或肾阳(气)不足,摄纳无权 呼多吸少,气短喘促,气不得续,呼吸表浅,动则气喘益甚等 3. 肺肾阴虚: 肺阴虚损,久则必及于肾而致肾阴不足; 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肺阴,亦可致肺阴虚损 两颧潮红,骨蒸潮热,盗汗,干咳音哑,腰膝痠软,夜梦遗精等,临 床,(八)肝与脾,肝与脾的关系,表现为疏泄与运化互用、藏血与统血协调的关系。

1.疏泄与运化互用 肝主疏泄,全身气机调畅 协调脾升胃降,2.藏血与统血协调 肝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肝疏泄气机血行通畅,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 肝体得以濡养,脾主运化 生血统血,临床:,出血,肝不藏血 脾不统血,血液藏统失常:,血液化生不足: 脾气虚弱,血液生化乏源或统摄无权而出血过多,均可导致肝血不足 纳少,倦怠,眩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 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等症消化吸收异常: 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 肝气郁结,或肝气横逆,疏泄失常,脾失健运,可见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胸闷太息,两胁胀痛,纳少腹胀,便溏等 土壅木郁 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湿热内生,郁蒸肝胆,可见纳呆,腹胀便溏,胸胁胀痛,呕恶,甚或黄疸等症九)肝与肾( “肝肾同源” 或“乙癸同源” ),肝与肾的关系,表现在精血同源、 藏泄互用、阴阳互滋互制等方面精血相互滋生和转化,相反相成,调节生殖功能,2. 藏泄互用:,肝气疏泄,可使肾之开合有度 肾精闭藏,可制约肝疏泄太过,肾藏精,精能生血 肝藏血,血能化精,1. 藏泄互用:,3. 阴阳互滋互制(水能生木):,肾阴充盛则能滋养肝阴, 制约肝阳不致偏亢,肝阴充足,气机疏泄正常,促进肾阴充盛,1. 肝肾精血两亏: 肝血不足与肾精亏虚相互影响头昏目眩,耳鸣耳聋,腰膝痠软等 2.肝肾藏泄互用失常: 女子可见月经周期紊乱,经量过多或闭经 男子可见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等症 3. “水不涵木”: 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证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烦热盗汗耳鸣,腰膝痠软,或梦遗滑精等症,临床,(十)脾与肾,脾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先后天相互资生和津液代谢过程中的相互协同等方面。

1. 先后天相互滋生: 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 肾藏精主生殖繁衍,为先天之本 先天生后天,脾阳根于肾阳,方能健运水谷; 后天养先天,肾精必赖水谷精微,才能不断充盛 2. 津液代谢: 脾运化水液,有赖肾阳的温煦蒸化; 肾为主水之脏,但又须脾土的制约肾精不足脾精不充 脾气虚弱肾气虚亏 脾阳虚损命门火衰 脾阴(胃阴)匮乏肾阴衰少,相互影响 互为因果,脾肾精虚生长发育迟缓或未老先衰 脾肾气虚腹胀便溏或大小便失禁或虚喘乏力 脾肾阳虚畏寒腹痛,腰膝痠冷,五更泄泻,水肿等虚寒性病证 脾(胃)肾阴虚五心烦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或无苔,或饥不欲食等虚热性病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