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稻种子选育生产加工产业市场前瞻

陈****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52KB
约14页
文档ID:345329334

水稻种子选育生产加工产业市场前瞻一、 种子行业市场规模(一)国际种子行业市场规模国际种业市场已处于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根据Kynetec统计数据,2014-2020年期间,国际种子市场规模基本稳定,全球种业的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423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463亿美元,种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52%预计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增至52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2%全球生物育种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1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2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2020年,生物育种在全球种业市场中的占比约为48.5%预计2025年生物育种市场规模将达26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生物育种在中国的推广应用预计将成为市场增速的原因之一二)我国种子行业市场规模2011年我国种业进入深化改革阶段,我国种子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缓慢增长2016年以后,国家提出了调面积、减价格和减库存的供给侧改革,2018至2019年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迎来拐点根据Kynetec数据,2020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552亿元,过去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3%,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预计到2025年,我国种子市场规模将达73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5.8%,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其他主要农产地区,增长潜力较大。

根据《2021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对全国30个省(市、区)(除西藏及港澳台)2,266个农业县种子使用情况调查,2020年全国7种重要农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棉花、油菜、马铃薯)用种面积17.15亿亩,总用种量97.88亿千克;主要农作物种子商品化率稳步提高,2020年达到72.04%,商品种子使用量共70.52亿千克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分布集中,主要由玉米、水稻、小麦、大豆以及马铃薯组成,从品类格局来看,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类格局较为稳定2021年,玉米、水稻、小麦产量合计占比超过90%,其中水稻和小麦产量合计占比超过50%1、我国小麦种子行业市场规模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总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历年来,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约占全国耕种总面积的22%~30%左右,2018年到2020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从2018年的24,266千公顷降至2020年的23,380千公顷,2021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小幅增长,播种面积达23,570千公顷,同比增长0.8%预计2022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将达23,956.33千公顷由于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科研能力的提升,我国小麦产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预计2022年生长期天气正常的前提下,预计我国小麦总产量有望达13,987.51万吨2020年中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911.4公斤/公顷,除了2018年小麦单产有所下降外,2017-2020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基本上呈现逐渐上涨的走势预计2022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将逼近6吨/公顷小麦种植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化肥和农药成本、种子费及其他成本在小麦种植成本构成中,种子费的占比相对较小,农民对种子价格提升的敏感度有限未来,随着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持续增长,以及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将对种子的单位产值、对农业机械化的适应程度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故符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业将更具市场竞争力2011年至2020年每亩种子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种业企业为提升种子产品的抗逆性、抗倒伏性、丰产性等方面的品质,在科研投入方面不断加大,国内相关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农民对高质量种子的优势认识更为清晰,选择购买优质品种的意愿更加强烈,小麦种子商品化率也随之不断提高2020年我国冬小麦种子收获面积1,073.17万亩,较2019年减少44万亩,总产达50.25亿千克。

小麦品种大多为常规品种,并非杂交品种常规品种播种后再结出的种子可再做种子种植,故我国许多农民仍保留自留种习惯,小麦种子行业商品化率不高,导致我国审定品种数量偏低,其中优质强筋和弱筋品种偏少,有逐渐提高的空间2、我国水稻种子行业市场规模在我国60%以上的人口是以米饭为主食,因此水稻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近年来相对稳定,平均每年种植面积保持在30,000千公顷左右同时,水稻单位产值从2011年的6,687.31公斤/公顷逐渐增长到2020年的7,059.00公斤/公顷,创水稻单产新高水稻总产量也随水稻单产和种植面积的变化情况由2011年的20,288万吨上升至2020年的21,186万吨,增幅约4.43%与小麦类似,在水稻种植成本构成中,种子费的占比相对较小,农民对种子价格提升的敏感度有限未来,随着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持续增长,以及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将对种子的单位产值、对农业机械化的适应程度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故符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业将更具市场竞争力近代以来,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不断提升,水稻育种技术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优质品种的不断丰富技术的进步带动2011年至2020年水稻每亩种子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每亩水稻种子费达到67.64元,每亩用量达到3.25公斤。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种业企业为提升种子产品的抗逆性、抗倒伏性、丰产性等方面的品质,在科研投入方面不断加大,国内相关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农民对高质量种子的优势认识更为清晰,选择购买优质品种的意愿更加强烈目前我国通过国审的杂交水稻品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20年中国水稻品种国审通过数量为574个,较上年增加133个,其中杂交水稻493个近年来我国超级稻品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截止至2020年底我国超级稻品数量已经达到122个二、 行业现状:育种技术有所提升,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行业规模逐步扩张,2021年,中国种业市场规模达584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蔬菜种子市场规模占比在24%左右,市场规模在140亿元左右多年来,中国蔬菜种子大量依赖于进口目前,中国蔬菜种子行业国产化自给率已达87%,市场上常见的白菜、甘蓝、辣椒、番茄等大宗蔬菜商品种子已基本以国产品种为主,实现了自主可控;但菠菜、绿菜花、胡萝卜、洋葱等蔬菜种源依旧依赖于国外进口蔬菜种子、种苗培育所需主要材料成本花费占营业成本花费80%以上,培育所需辅助材料成本占总成本9%左右,中国蔬菜种业营业成本90%以上都来自于种子、种苗的培育花费。

中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逆差2021年,中国蔬菜种子进口数量降至0.95万吨,同比降低10%左右,出口数量依旧维持在0.4万吨左右由于中国普通大宗蔬菜种子逐步实现国产化自给,目前中国进口蔬菜种子以高端蔬菜品种为主,2021年中国蔬菜种子进口单价总体上涨至25536.14美元/吨,导致进口金额总体小幅上涨随着行业政策支持力度增强,中国蔬菜种业行业资本投入持续增加,产品技术研发机构研发力度逐年增强,行业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2021年中国蔬菜种子相关专利注册数量增加135件自2010年以来,中国蔬菜种子相关专利注册累积数量超上千件目前,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的蔬菜种业已发展至4.0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育种时代,但中国蔬菜种业仍处于2.0杂交育种时代与3.0分子育种时代间,中国蔬菜育种技术仍待发展,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三、 农作物种子行业发展大宗作物品种换代升级空间很大,高附加值作物种子市场潜力巨大,经济、特色作物种子种苗市场空间广阔当前,大田作物增产仍主要靠品种,稳定、增产、高产品种仍是发展重点当前种业发展方向是节肥节水节药,高产优质多抗,全程、全面机械化粮食作物种业应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以外种业应着眼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作物的种植要求从单纯追求产量开始转向提高安全和品质由于良种对提高单产、降低农药用量等方面作用显著,下游种植业需求的转变对种子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种子行业将面临高产、高普适性和抗病(虫)性强优良品种的市场需求四、 种子行业发展概况种子行业是将农作物种子作为对象,以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管理措施和科学技术为手段,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商品化种子为目的,集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管理等环节于一体的行业整体种子产业链可分为育种、制种以及推广三大环节,其中育种环节是种子产业的核心,主要包括亲本性状挑选、基因选择到亲本杂交、田间繁育等流程,目的是培育出具有不同产量、抗性、农艺性状和成熟期的新型品种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行业属于农业的上游产业,能够对农作物产量、质量和抗性等方面产生显著的影响,种子也因此被誉为农业的芯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2000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改革政策措施推动下,种业振兴政策迎来新的周期,期间种业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确保了国家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一)国际种子行业发展概况国际现代种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并到20世纪中叶时期发展壮大。

国际种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从政府主导时期、过渡时期、垄断经营时期,逐步过渡到种业全球化时期的过程如今的国际种业已经从传统种植业演变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成熟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市场垄断型、经营全球化等特点,在种子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及行业法律法规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行业体系发达国家种业已成为种子行业发展的主体,跨国种业凭借其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等控制着国际种业的发展方向二)我国种子行业发展概况我国种业发展起步较晚,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历了自留种阶段、四自一辅阶段、四化一供阶段以及市场化转型阶段我国种业虽然有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但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开启较晚2000年《种子法》颁布,正式开启了我国种业市场化进程;2011年《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发布,我国步入市场导向的商业化育种过程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开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政策新周期,《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方案先后颁布,种业振兴行动拉开序幕五、 产业链:行业投入持续增加,行业发展空间大中国蔬菜种业行业上游是产品品种研发机构,包括大学、研究院及部分种企由于蔬菜种子研发、培育周期较长,且回报周期长,目前中国蔬菜种业产品研发主力仍集中于各大学、研究院内,企业研发力度相对较弱。

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近年来逐年增加且涨幅稳定2021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187.22万公顷,同比增加2.7%;该年蔬菜产量达7.67亿吨,同比增加2.4%,蔬菜每公顷产量达35.07万吨中国蔬菜种业市场需求量巨大,且呈稳步上涨态势六、 中国蔬菜种子行业全景自21世纪初年,中国政府开始重视中国种业发展,接连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国种业发展,支持行业内生产企业研究、发展,加快推进生物育种研发应用为规范和加强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运行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效,持续发挥投资效益,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出台多部政策一)行业现状:育种技术有所提升,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目前,中国蔬菜种子行业国产化自给率已达87%,市场上常见的白菜、甘蓝、辣椒、番茄等大宗蔬菜商品种子已基本以国产品种为主,实现了自主可控;但菠菜、绿菜花、胡萝卜、洋葱等蔬菜种源依旧依赖于国外进口目前,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的蔬菜种业已发展至4.0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育种时代,但中国蔬菜种业仍处于2.0杂交育种时代与3.0分子育种时代间,中国蔬菜育种技术仍待发展,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二)产业链:行业投入持续增加,行业发展空间大随着行业政策支持力度增强,中国蔬菜种业行业资本投入持续增加,产品技术研发机构研发力度逐年增强,行业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