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产科学基础正常产褥

aa****6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50MB
约41页
文档ID:53310798
产科学基础正常产褥_第1页
1/41

人民卫生出版社,,王雅芳呼伦贝尔市卫生学校,第八章 正常产褥,,1.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2.产褥期临床表现 3.产褥期处理及保健,,教学目标,1.掌握产褥期产妇的处理 2.熟悉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及保健 3.了解产褥期母体的心理变化重点难点,重点:产褥期产妇的处理难点: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产褥期概念,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puerperium),一般为6周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一)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involution of uterus),约需6周 主要表现为子宫体肌纤维缩复、子宫内膜再生及子宫颈复原第一节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子宫复旧,,(二)阴道及外阴的变化产后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黏膜皱襞约在产后3周重新显现分娩后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日内逐渐消退会阴部轻度裂伤或会阴切口缝合后,均能在产后3~4日内愈合处女膜在分娩时进一步撕裂,形成残缺的处女膜痕三)盆底组织的变化盆底肌及其筋膜在分娩时过度扩张且常伴有部分肌纤维的断裂,可导致盆底肌张力下降分娩时若盆底组织严重损伤、撕裂,未能及时修补或产后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便秘、长期咳嗽等,则可导致阴道壁膨出,甚至子宫脱垂。

四)卵巢及输卵管的变化1.卵巢的变化 哺乳产妇,月经复潮延迟,约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不哺乳产妇,产后6~10周月经复潮,10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期产妇首次月经来潮前多有排卵,因此哺乳期产妇未见月经来潮却有受孕的可能2.输卵管的变化 妊娠期输卵管充血、水肿,产褥期逐渐恢复正常二、乳房的变化,,,(二)母乳的成分及其变化,,,观察学习法,,,,,,三、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变化,凝血功能: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血液成分:产褥期骨髓处于过度活跃状态,RBC和Hb上升,WBC上升 血容量:产后72小时内,产妇循环血量增加15%~25%,心脏负担明显加重,一般产后2~3周,血容量恢复至未孕状态四、消化系统的变化,妊娠期胃酸减少、胃肠道肌张力和蠕动力均减退,产后1~2周恢复正常因此,产后数日内产妇仍然食欲欠佳,喜食汤食产后活动少、腹肌及盆底肌肉松弛,故容易发生便秘五、泌尿系统的变化,妊娠期体内潴留的水分主要经肾脏排出,故产后1周内尿量增多妊娠期发生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约需2~8周恢复正常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致使粘膜水肿、充血及肌张力降低,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致使产褥早期,尤其在产后24小时内,产妇容易发生尿潴留。

六、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妊娠期脑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功能均增强,产褥期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1周雌激素、孕激素降至未孕水平HPL于产后6h已测不出,PRL高于非孕水平七、腹壁的变化,产后腹壁明显松弛,腹壁紧张度需在产后6~8周恢复妊娠期出现的下腹正中线色素沉着,在产褥期逐渐消退初产妇紫红色妊娠纹变成银白色陈旧妊娠纹第二节 产褥期临床表现,(一)生命体征 1.体温 产后24h内体温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 2.脉搏 脉搏略慢,60~70次/分 3.呼吸 呼吸深慢,14~16次/分 4.血压 血压平稳二)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子宫底在脐下一指产后第一日因盆底肌肉略恢复,致使宫底上升平脐,以后每天下降1~2cm,产后10日子宫降入骨盆腔内 (三)产后宫缩痛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哺乳时反射性缩宫素分泌增多使疼痛加重不需特殊用药四)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lochia)正常恶露为血腥味,持续4~6周,总量为250~500ml 血性恶露浆液性恶露白色恶露,,,量多,色鲜红,含有大量的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及少量胎膜。

血性恶露持续3~4日色较淡,含少量血液,有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宫颈黏液、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且有细菌浆液性恶露持续10日左右色泽较白,黏稠、量少含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等白色恶露可持续3周五)褥汗 产褥1周内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大量出汗, 将妊娠期间潴留的部分水分通过汗液排出,以睡眠和初醒时明显,为生理现象第三节 产褥期处理及保健 一、产褥期处理,(一)产后2小时内的处理 产后2小时内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故应在产房严密地观察产妇除协助产妇首次哺乳外,还要观察阴道流血量、子宫收缩、宫底高度、膀胱充盈与否等,并应测量血压、脉搏若产后2小时一切正常,将产妇连同新生儿送回休养室,但仍需勤巡视二)饮食产后1小时,可让产妇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食物应多样化、富有营养、容易消化并足够热量和水分若哺乳,应多进蛋白质和多吃汤汁食物,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三)排尿及排便产后4h内鼓励产妇排尿若有排尿困难,应先解除顾虑,并鼓励产妇坐起排尿,还可用以下方法:用热水熏洗外阴或让产妇听流水声,以诱导排尿热敷下腹部、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缩针刺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肌注甲硫酸新斯的明1mg或加兰他敏注射液2.5mg,兴奋膀胱逼尿肌促其排尿。

若使用上述方法均无效时应予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1~2日产后因卧床休息、食物中缺乏纤维素、肠蠕动减弱、产褥早期腹肌及盆底肌张力下降,常发生便秘应多吃含纤维的食物,加强产后锻炼,早日下床活动若发生便秘,应口服缓泻剂、开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肠四)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每日应于同一时间手测宫底高度,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观察恶露数量、颜色及气味若子宫复旧不全,恶露量多、色红且持续时间延长,应及早给予子宫收缩剂若合并感染,恶露有腐臭味且有子宫压痛,应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五)会阴护理用0.05%聚维酮碘液擦洗外阴,每日2-3次,平时应保持会阴部清洁及干燥并嘱产妇健侧卧位会阴部有水肿者可用50%硫酸镁液湿热敷,产后24h可用红外线照射外阴会阴伤口于产后3~5日拆线,若伤口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并定时换药六)乳房护理推荐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母婴同室,做到早接触、早吸吮保证清洁:每次哺乳前母亲要洗手,用温开水擦洗乳房及乳头掌握正确哺乳方法哺乳开始后,遇以下情况应分别处理: 1.乳胀 尽早哺乳、采取频繁和有效的母乳喂养外敷、按摩乳房有明显的硬结时可用散结通乳中药煎服2.催乳 若出现乳汁不足应及时寻找原因,对因处理。

还可采取以下措施:指导哺乳方法,按需哺乳并将乳汁吸尽适当调节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汤类加强心理调适,促进乳汁的分泌还可用按摩、针刺穴位及中药催乳3.退奶 产妇限进汤食,停止挤奶和吸吮 生麦芽50-100g泡水作茶饮 芒硝250g分装两纱布袋内,敷于两乳房并包扎,湿硬时更换 维生素B6200mg口服,每日3次,共5~7日4.乳头皲裂 取正确舒适的喂哺姿势还可采取以下措施:皲裂轻者应继续哺乳哺乳前湿热敷乳房3~5分钟,挤出少许乳汁,使乳头、乳晕变软后哺乳勤哺乳,以利于乳汁排空,乳晕变软,利于吸吮哺乳后再挤出少许乳汁涂于乳头、乳晕上也可涂抗生素软膏或10%的复方苯甲酸酊皲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可挤出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新生儿二、产褥期保健,生活指导适当活动及做产后保健操计划生育指导 产后检查,,(一)生活指导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休息环境,讲究卫生室内温度适宜,18~20℃,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居室内要清洁舒适产后衣着适当,清洁、舒适、冷暖适宜二)适当活动及做产后保健操产后尽早适当活动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小时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第2日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并可开始做产后保健操 。

行会阴后一侧切开或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产后保健操的运动量应循序渐进一般在产后第2天开始,每1~2天增加1节,每节做8~16次,直至产后6周三)计划生育指导产褥期禁止性生活产后6周,生殖器官恢复正常可性生活,应采取避孕措施哺乳者以工具避孕为宜,不哺乳者可选用药物避孕四)产后检查 包括产后访视和产后健康检查 1.产后访视 由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在产妇出院后3日、14日、28日分别做3次产后访视访视内容包括: (1)了解产妇饮食、睡眠、大小便及心理状况 (2)检查乳房,了解哺乳情况 (3)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 (4)观察会阴伤口、切口及剖宫产腹部切口情况2.产后健康检查 产妇应于产后42天带婴儿到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以了解产妇全身情况,特别是生殖器官的恢复情况及婴儿发育情况内容回顾: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重点 子宫的复旧 产褥期临床表现:重点 恶露的概念及特点 产褥期处理及保健 :重点 产褥期产妇的处理,课堂小结,,谢谢观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