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训练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35KB
约4页
文档ID:487156047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1页
1/4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⑴子无敢食我也无:)⑵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逆:)⑶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遂:)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2、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⑴虎求百兽而食之()A、要求,请求B、寻求,寻找C、帮助D、需求,需要⑵虎以为然()A、正确,对B、这样C、然而D、然后3、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3分)A、它们,代百兽B、它,代老虎C、它,代狐狸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⑴虎求百兽而食之()⑵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⑶兽见之皆走()4、选择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项⑴天帝使我长百兽()A、上天任命我做百兽的王B、天帝让我比百兽长寿C、老天爷让我比百兽年长D、上天派我带领着百兽⑵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5、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

6、分析句子中词语的古今词义⑴子无敢食我也 子:古义 今义⑵兽见之皆走 走:古义 今义7、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参考答案1.⑴不⑵违背⑶于是,就⑷害怕 2、⑴B⑵A 3、⑴A⑵C⑶D 4、⑴A⑵C 5、狐假虎威 6、⑴第二人称,您;儿子⑵跑;行走 7、这篇短文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分析,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注释(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 (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8)恶(e):害怕鹬蚌相争 文言阅读训练   蚌(bàng)方出曝(pù),而鹬(yù)吸其肉,蚌合而钳(qián)其喙(huì鸟的嘴)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1.“舍”词典上有多项意义,在文中的读法和意义是(   )   A、shè,房屋 Bshè,谦词 C、shě,舍弃 Dshě,施舍   2.把下面这个句子解释成现代白话文的句子,使通顺易懂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由这则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_____________ 《鹬蚌相争》阅读训练附答案 阅读《鹬蚌相争》,回答8——11题9分)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8. 解释加点词语2分)曝 箝9.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阅读《鹬蚌相争》,回答8——11题9分)8. 晒 夹(2分)9. 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起捉走了2分)10.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2分)11. 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