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态翻译学与民俗文化论文

h****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KB
约2页
文档ID:312005248
生态翻译学与民俗文化论文_第1页
1/2

生态翻译学与民俗文化论文 生态翻译学与民俗文化论文预读: 摘要:一、生态翻译学概论继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之后,近年来翻译界悄然兴起了一种比较新的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它是在翻译学跨学科研究和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适应选择论为基础,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的理论范式,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所谓翻译生态环境是指“原文,源语和译语所构成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人等互联互动的整体”.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的概念,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整体性研究,它的特征之一是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同时以“生态学”和“翻译学”为理论基础,是具有跨学科特征的交叉研究.他提出“翻译过程是一个适应选择的过程,译作需符合其所在的生态环境,即语言本身,语言的文化背景及交际的需要如目的语读者的需求和翻译任务发出者的要求”,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将翻译方法简单概括为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其原则为“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译评标准为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生态翻译学是从全新的视角对当代翻译学理论进行研究,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其理论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翻译学界的重视.二、生态翻译学指导下的黑龙江民俗文化翻译(一)黑龙江民俗文化翻译的语言维适应性转换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进行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的.翻译工作者在进行民俗文化翻译的过程中,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形式,所以他们首先要做生态环境的适应者,在充分考虑翻译的整体生态环境后.再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对译文做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从而对译文进行转换.例如:原文: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文化盛会.园区位于松花江北岸,是集冰雪动漫、冰雪演出、冰上杂技、冰雕展览等项目为一体,将科技、艺术和文化完美融合的大型冰雪乐园.从20O0年起,已逐渐形成了南有三亚、北有哈尔滨的中国旅游新格局.译文:HarbinIceandSnowWorldisauniqueicenadsnowtouristfestivalmce~ing.TheparkislocatedonthenorthshoreofSonghuaRiver,andisasetoficeandsnowanima-iton,iceandsnowperformance,iceacrobaitcs,nadcsulptuerexhibition,nadisaeprfectfusionofscience,artnadculture.Sinec2000,thenewtouristsituaitonhasbeengraduallyformedthatthereisSanyain8ouhter/lChinanadHarbininnorthernChlna.(二)黑龙江民俗翻译的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行为,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转换模式.由于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思维、表达方式、民俗、美学、心理学等诸方面的差异,就使得在一种文化里不言而喻的文化信息传播到另一种文化时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去解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侧重于关注黑龙江民俗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因此,译者在翻译黑龙江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保留原语中的文化传统和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语文化,使读者体会到原汁原味的文化差异和异域特色,实现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原文:“大秧歌源于2OO多年前的中国北方农村,是汉族传统民间民俗舞蹈.9o年代成为一种群众性自娱自乐的健身活动.”译文:“Yan~oDanec,origiantingfromhteruralareainnorthernCihna200yearsago.VnagkoisatraditionalfolkdancepopulartllHnanaitonality.”.Y咄”是我们特有的文化娱乐运动,在我们境内游客的生态环境中耳熟能详,但对于一些外国游客和读者而言却深感晦涩难懂,为了避免他们对此产生歪曲和误解,我们使用了.YangkoDnace”使他们既了解了秧歌是一种民间民俗舞蹈,又可以突出黑龙江民俗文化的特殊性,丰富和发展目的语文化,扩大外国游客和读者的文化视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实现文化维的适应与选择.(三)黑龙江民俗文化翻译的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在黑龙江民俗翻译中的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中,译者除了要考虑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换,即考虑原文、原语、译文、译语的不同语言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还要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特定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实现了其信息功能、表达功能和呼唤功能.原文:“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哈尔滨130啤酒厂已有百年历史.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译文:“BeerDrinkignHarbinbegantoproduecbeerathtebeginnignofhte20century.Themainbeerbrandsare‘Harbin’nad‘ThreesttLr~8’.”啤酒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成为哈尔滨人们信息沟通、社会交往以及商品流通的桥梁.哈尔滨人喝啤酒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在这里当某人邀请别人去喝啤酒或被邀请去喝啤酒的时候,就意味着双方交际的开始.“Harbin”and“Three8tal~”是哈尔滨特有的啤酒品牌,这种译法巧妙地保留了原语的发音,简单直观但深人人心,保留了原句中的文化差异和异域特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表达尊重了原意,突出了哈尔滨特有的文化和地域特色,并能够扩大游客对未知事物的文化视野,加深游客对该品牌的记忆,同时增加了哈尔滨啤酒的广告效应,起到一个宣传、呼吁的作用.三、结语根据原创论文统计数据分析,黑龙江面积广阔,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黑龙江,翻译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传播民俗文化的职责.成功的翻译有助于外国友人对黑龙江民俗文化的了解,翻译不当则会失去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使人产生歪曲和误解.因此,如何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来研究民俗翻译以达到翻译的最佳标准仍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