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兄弟两尚书--余懋学 余懋衡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KB
约6页
文档ID:29328412
兄弟两尚书--余懋学 余懋衡_第1页
1/6

兄弟两尚书--余懋学 余懋衡 2010-04-04 10:25历修家谱先正此份名单第十七位是余懋学,理源人.余懋学前辈撰写的序为宗谱旧序第十三篇,序文后署:万历甲午清明日,赐同进士出身,嘉议大夫奉饬总督糧储,南京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理源裔孙懋学行之谨书有关余懋学, 《沱川余氏家乘》中[仕进.科第] 有载:隆庆二年会试罗万化榜余懋学,字行之,号中宇,乳名鸟,理源相公房世十七,世儒长子,治书,(嘉靖已亥生) 嘉靖甲寅年十六入县学,甲子(年二十六)中应天乡试第三十六名,隆庆戊辰中会试第十二名 ,殿试三甲三百五十二名进士,奉使兰州,已巳授江西抚州府推官,万历癸酉行取授南京户部科给事中,乙亥以建言落职(上书陈五议,忤权相张江陵) ,家居八载,壬午召还本职,癸未转南京尚宝司乡奉直督理黄册,甲申转(北)太仆寺少卿,乙酉转南京光禄寺卿,提督京边马政丁亥升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寻转北通政使,乙丑开南京刑部右侍郎,寻转南京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糧储,辛卯署南京工部尚书,癸巳以忌者疏论,遂上书自劾归,戊戌卒于家,年六十,庚子廷议昭雪,赠南京户(工)部尚书, (论)赐祭葬,荫一子入监读书抚诰命。

天启补追谥恭穆,墓在....明史有传.余恭穆公是沱川余氏族人中名列国史的仅有的二位中的一位,另一位为余懋衡.《明史》卷 235,列传第一百二十三有:余懋学,字行之,婺源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抚州推官,擢南京户科给事中万历初,张居正当国,进《白燕白莲颂》 懋学以帝方忧旱,下诏罪己,与百官图修禳而居正顾献瑞,非大臣谊,抗疏论之已,论南京守备太监申信不法,帝为罢信久之,陈崇惇大、亲謇谔、慎名器、戒纷更、防佞谀五事时居正方务综核,而懋学疏与之忤,斥为民,永不叙录居正死,起懋学故官,奏夺成国公硃希忠王爵,请召还光禄少卿岳相、给事中魏时亮等十八人帝俱报可寻擢南京尚宝卿十三年,御史李植、江东之等以言事忤执政同官蔡系周、孙愈贤希执政指,纷然攻讦,懋学上言:诸臣之不能容植等,一则以科场不能无私,而恶植等之讦发;一则以往者常保留居正,而忌吴中行、沈思孝等之召用二疑交于中,故百妒发于外也夫威福自上,则主势尊植等三臣,陛下所亲擢者也,乃举朝臣工百计排之;假令政府欲用一人,诸臣敢力挫之乎?臣谨以臣工之十蠹为陛下言之今执政大臣,一政之善,辄矜赞导之功,一事之失,辄诿挽回之难,是为诬上进用一人,执政则曰我所注意也,冢宰则曰我所推毂也,选郎则曰我所登用也。

受爵公朝,拜恩私室,是为招权陛下天纵圣明,犹虚怀纳谏乃二三大僚,稍有规正,辄奋袂而起,恶声相加,是为讳疾中外臣工,率探政府意向,而不恤公论论人则毁誉视其爱憎,行政则举置徇其喜怒,是为承望君子立身,和而不同今当路意有所主,则群相附和,敢于抗天子,而难于违大臣,是为雷同我国家谏无专官,今他曹稍有建白,不曰出位,则曰沽名,沮忠直之心,长壅蔽之渐,是为阻抑自张居正蒙蔽主聪,道路以目,今余风未殄,欺罔日滋如潘季驯之斥,大快人心,而犹累牍连章为之申雪,是为欺罔近中外臣僚或大臣交攻,或言官相讦,始以自用之私,终之好胜之习好胜不已,必致忿争,忿争不已,必致党比唐之牛、李,宋之洛、蜀,其初岂不由一言之相失哉?是为竞胜佞谀成风,日以浸甚言及大臣,则等之伊、傅;言及边帅,则拟以方、召;言及中官,则夸吕、张复出;言及外吏,则颂卓、鲁重生非藉结欢,即因邀赂,是为佞谀国家设官,各有常职近两京大臣,务建白以为名高,侵职掌而听民讼长告讦之风,失具瞻之体,是为乖戾其蠹十也懋学夙以直节著称,其摘季驯不无过当然所言好胜之弊,必成朋党,后果如其言累迁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理漕储疏白程任卿、江时之冤,二人遂得释二十二年,以拾遗论罢。

卒,赠工部尚书天启初,追谥恭穆从文中的表述可知,明史对余懋学的评价是公正的,客观的,肯定的那么懋学前辈撰写的家谱现在何处呢?后来在国图北海分馆家谱阅览室查《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藏家谱目录》得知,余懋学撰写的家谱现藏于美国兹將该条目转录如下:第 42 页,号码:413,姓氏:余氏,地别:安徽婺源,书名:婺源沱川余氏族谱,卷数:不分,册数:1,编者:(明)余懋学撰余光诏辑,编印年代:清抄本,版别:写本,GS 编号:759348 I.1,收藏者编号:HY 2252.81389,散居地:安徽婺源县,始祖:始迁.余道潜府君字希隐号东窗(宋).后来又查得知,HY 指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现在任善本室主任的是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的高足沈津先生,沈津先生在新浪网有博客--书丛老蠹鱼 ,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古籍版本方面的博客,先生用的是繁体,当然先生也写有多部著作行世,本人从中受益非浅.询问先生得知,婺源沱川余氏族谱[余懋学撰] 又名沱川余氏世纪,确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善本室,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藏胶卷正是从该馆拍得沈津著《中国珍稀古籍善本书录》又名《书城挹翠录》中有一篇就是沱川余氏世纪明史——工部尚书余懋学传卷二百三十五余懋学,字行之,婺源人。

隆庆二年进士授抚州推官,擢南京户科给事中万历初,张居正当国,进《白燕白莲颂》 懋学以帝方忧旱,下诏罪己,与百官图修禳而居正顾献瑞,非大臣谊,抗疏论之已,论南京守备太监申信不法,帝为罢信久之,陈崇惇大、亲謇谔、慎名器、戒纷更、防佞谀五事时居正方务综核,而懋学疏与之忤,斥为民,永不叙录居正死,起懋学故官,奏夺成国公朱希忠王爵,请召还光禄少卿岳相、给事中魏时亮等十八人帝俱报可寻擢南京尚宝卿十三年,御史李植、江东之等以言事忤执政同官蔡系周、孙愈贤希执政指,纷然攻讦,懋学上言:诸臣之不能容植等,一则以科场不能无私,而恶植等之讦发;一则以往者常保留居正,而忌吴中行、沈思孝等之召用二疑交于中,故百妒发于外也夫威福自上,则主势尊植等三臣,陛下所亲擢者也,乃举朝臣工百计排之;假令政府欲用一人,诸臣敢力挫之乎?臣谨以臣工之十蠹为陛下言之今执政大臣,一政之善,辄矜赞导之功,一事之失,辄诿挽回之难,是为诬上进用一人,执政则曰我所注意也,冢宰则曰我所推毂也,选郎则曰我所登用也受爵公朝,拜恩私室,是为招权陛下天纵圣明,犹虚怀纳谏乃二三大僚,稍有规正,辄奋袂而起,恶声相加,是为讳疾中外臣工,率探政府意向,而不恤公论。

论人则毁誉视其爱憎,行政则举置徇其喜怒,是为承望君子立身,和而不同今当路意有所主,则群相附和,敢于抗天子,而难于违大臣,是为雷同我国家谏无专官,今他曹稍有建白,不曰出位,则曰沽名,沮忠直之心,长壅蔽之渐,是为阻抑自张居正蒙蔽主聪,道路以目,今余风未殄,欺罔日滋如潘季驯之斥,大快人心,而犹累牍连章为之申雪,是为欺罔近中外臣僚或大臣交攻,或言官相讦,始以自用之私,终之好胜之习好胜不已,必致忿争,忿争不已,必致党比唐之牛、李,宋之洛、蜀,其初岂不由一言之相失哉?是为竞胜佞谀成风,日以浸甚言及大臣,则等之伊、傅;言及边帅,则拟以方、召;言及中官,则夸吕、张复出;言及外吏,则颂卓、鲁重生非藉结欢,即因邀赂,是为佞谀国家设官,各有常职近两京大臣,务建白以为名高,侵职掌而听民讼长告讦之风,失具瞻之体,是为乖戾其蠹十也懋学夙以直节著称,其摘季驯不无过当然所言好胜之弊,必成朋党,后果如其言累迁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理漕储疏白程任卿、江时之冤,二人遂得释二十二年,以拾遗论罢卒,赠工部尚书天启初,追谥恭穆明代工部尚书余懋学余懋学,字行之,号中宇,理坑竹房人,乃余道潜十七世孙余懋学小时沉着果毅传说,他十岁时,村里闹鬼,人心惶惶,可余懋学不怕。

有他在其他人胆都大起来那鬼见到余懋学就逃的老远一村人都估量他有“出仕” 他父亲余世儒(瑞安令)世称念山先生,讲究圣学余懋学十六岁时,听父亲讲解王阳明学问,感叹说:“学怕不真,与其道貌岸然,做伪君子,倒不如率性而行来得真实 ”他这种追求率真的性格,影响了他的仕途,决定了他的终生明隆庆二年,也就是公元 1568 年,31 岁的余懋学考中进士次年,任江西抚州推官(正七品、理刑名) ,作风雷厉风行,处事果决有如神助,官声日著朝廷调他入京,准备重用不想,余懋学傲慢,没有按礼节出郊远迎使者,恼了“ 宰公” 结果只补了个南京户科给事中万历初,张居正当权,欲收买余懋学,未从时守备太监申信不法,上疏论斥,帝罢申信官后又疏陈“防奸佞奉承”事,触怒张居,张假圣旨削其职“永不叙用” ,落得“家居八载” 直到万历十年,张居正死,起用复原官后升南京尚宝卿万历十三年(1585 年) ,歙人御史江东之、李植等人因争论万历帝建寿宫事被贬,余懋学抗疏而为东之等辩解,上言“十蠹” ,直指新任首辅申时行继升太仆寺、光禄寺卿和通政使、南京户部右侍郎平生夙以直节著称,十蠹一疏,尤为时所重余懋学生平为官清廉,《明史•本传》称他“夙以直节著称。

据理坑人传说:万历时,朝野风传太后与一太监有染,臣子们都觉得此事有辱朝廷,却不敢奏闻皇上一日,已在北京做官的余懋学路过某处,见墙上画了一条鱼,栩栩如生,就是没有鱼头余懋学找了块木炭,将鱼头补上刚画好,藏在角落的同僚们串出一大群,都推他为头(鱼头)举报太后丑事余懋学无奈,只好答应神宗皇帝接到以余懋学为首的臣子们的奏折,疑窦丛生,便想:太后的膳案上,常摆着两双筷子两个酒杯神宗疑虑的目光刚扫上太后的脸,太后不等他启齿,便已流出眼泪,说是太想念他父皇之故神宗思忖:这个麻子(余懋学是麻脸)为人刚毅,不是无事生非之徒,一定要查个究竞待到黄昏时分,突入西宫,又见案上摆着两双筷子两个杯且太后脸露惊恐之色,皇上心中有底皇上请安毕,环顾四周,见旁边衣橱露出袍角便说:这橱想必是父皇遗物,里面放了些什么,能否让孩儿见识一下?太后忙答道:是你父亲遗物,不过,他有遗旨,任何人不得打开神宗作色道:既然不得打开,乃是废物,抬出去烧了!话音刚落,外面的侍从一哄而上,抬出去烧了太后没了相好,整天哀声叹气查知余懋学为首发微,便恨之入骨神宗颇孝,见太后整日哀声叹气,于心不忍,便问有甚不快太后说:一见到麻子就头痛,要叫漆工将余懋学的脸漆起来。

脸岂能漆,明摆着是要加害余懋学神宗说:“既然母亲不喜欢,还是叫他回去了好 ”这样,余懋学算是脱祸回乡,在家呆了六年,闭门著书太后薨后,神宗叫人接余懋学回京复职余懋学出京时,神宗与他说好:如果红伞接则善,黄伞接则忧余懋学回家筑了“望京楼” (即尚书第) ,派人天天守候不想,那天家人见到朱山口晃动的竟是一把黄伞原来,红伞在夕照下变了色余懋学得到报告后,自己亲自上楼去看,果然是黄伞罢了,罢了!下楼换上官服,端坐中堂,吞金而亡死时卖产殓葬讣告到京,神宗为之哀惋,追赠工部尚书赐祭葬,谥号“恭穆”余懋学著作主要有:《尚书折衷》 、 《读史随笔》 、 《春秋蠡测义》 、 《明代实录》 、 《大政辑要》 、《字学辨略》 、 《南垣疏草》 、 《说颐》 、 《读论勿药》 、 《二狱类编》 、 《丽事馆余氏辨林》等现存遗物有:荷苞红鲤鱼、石鱼缸荷苞红鲤原由日本进献神宗是神宗赐给余懋学的御池鱼,现已繁衍昌盛,成为婺源特色鱼种石鱼缸已由婺源县博物馆收藏余懋衡 [明] (约公元一六0七年前后在世)字持国,婺源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二年)进士由永新令徵授御史,极论殿工矿税之弊。

出按陕西,监税中官梁永贿膳夫再毒之,不死上奏不省寻以忧曲天启中,授南京吏部尚书,以珰势方盛,坚卧不起既而奸党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及冯从吾、孙慎行为首,遂削籍崇祯初,复故宫懋衡著有《关中集》四卷, 《四库总目》及《语录》 、《经翼》 ,并行于世少年好学苦读,明万历二十年进士(1592 年) 初任永新知县、御史后历任河南道守、大理寺右侍丞、大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