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的主要成就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 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他确立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 探讨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早在20世纪40 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潘钟祥就明确提出了陆相生 油学说,说明中国广布的陆相地层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反驳了西方所持的中国贫油的观点20 世纪 50 年代,在李四光部长的领导下,通过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谢家荣等地 质学家的不断理论探索和实践下,肯定中国东部特别是东北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地质部的观点,并根据地质部和李四光的建议, 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 年,在李四光的主持下,石油普查 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 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 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 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中国人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和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 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个人贡献1.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2.运用力学对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的研究,创建“地质力学”和“构造体 系”的概念预测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存有石油,后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 华北油田等油田的发现证实其预测3.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对中国北部蜷类化石及其地层意 义的研究是中国最早进行的蜷类及石炭二叠系研究其创立的“峻”字,用来翻译Fusulinid (一种早已灭绝的有孔虫,属于原生动物),为中国古生物学界所沿用4.提出了华东第四纪冰川存在的理论5.地震预报:李四光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李四光为地 震地质和地震预报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李四光在晚年,为中国地热的开发和利用也做了很 多工作,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 质、古生物资料”对中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 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地质力学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创立的,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1926 年和 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及《晚古生代以后海水进退规程》等,从理论上探讨自水圈运 动到岩石圈变形,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1929 年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 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
1941 年李四光在演讲“南岭地质构造的地质力学分析”时正式 提出了“地质力学”一词1945 年发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对地质力学理论作了系统的概括地质力学是力学与地质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即用力学原理研 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及其起因的科学它从地质构造的现象(构造形迹)出发,分析地应 力分布状况和岩石力学性质,追索力的作用,从力的作用方式进而追索地壳运动方式,探索 地壳运动的规律和起源地质力学认为结构要素、构造地块和构造体系是地质构造的三重基 本概念,对于探索地壳运动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已认识的构造体系,可划分为三大 主要类型,即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这些体系主要是地壳的水平运 动(经向的和纬向的)造成的;而水平运动则起源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李四光把地球自 动调节自转速度变化的作用称为“大陆车阀作用”,因而把这一假说称为“大陆车阀假说”发现冰川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他以严谨的冶学作风赢得 了学生的尊重他经常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教学,边看边讲一个山头、一个沟谷、一堆 石子、一排裂缝,他都不放过学校经费不足,他带领学生白手起家搞建设,将学习环境收 拾得十分雅静。
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古生物 蜒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在研究 过程中,他从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而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寻找尚未被人们认识和 掌握的真理因此,他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例如,从 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 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 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可是,李四光在研究蜒科化石期间,就在太行山东 麓发现了一些很像冰川条痕石的石头他继续在大同盆地进行考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 于是,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 到会的农商部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轻蔑地一笑,予以否定为了让人们能接受这一事实,他继续寻找更多的冰川遗迹10 年以后,他不仅得出庐 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当李四光的这个学术观点再次在全国地质学会上发表以后,引起了1934 年著名的庐山 辩论。
在民国时期注重学术,外国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着开拓推广学术的精神到中国 来因此,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几位外国学者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1936 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 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到黄山看罢回来 赞叹道:“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李四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 的公开承认可是,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他干脆把家搬到庐山上,又在庐山脚下建立了 一个冰川陈列馆,起名叫“白石陈列馆”(后被国民党海军炸毁)更深入细致地进行冰川研 究李四光关于冰川的多年研究,在1937 年完稿的《冰期之庐山》中得到全面阐述可惜 由于抗战爆发,这部书10 年后才得以出版地震预测在 1966 年邢台大地震后,李四光“教导我们”要注意河北河间、沧州;要注意渤海; 要注意云南通海;要注意四川炉霍;要注意云南的彝良大关;要注意松潘;要注意唐山…… 这一路走来,都被李四光言中当时很多科学家认为地震是无法预报的,李四光斩钉截铁地 说,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周总理说过:“李四光力排众议,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文中 用了一连串的“要注意”,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音乐贡献地质学家李四光还是一位音乐迷,谱写了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 李四光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生前用过的小提琴引起参观者关注中 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马胜云称,李四光在英国留学时迷上小提琴李四光在英国苦读7年,1920年回国前,他提笔写下小提琴曲《行路难》据上海音 乐学院现代音乐室考证,它是有曲谱为证的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