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见的中秋节习俗明清时期,民间还有在中秋之夜燃灯的习俗中秋灯 与元宵灯不大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 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 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 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 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 红光四射山东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 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 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 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 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 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 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 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 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 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 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
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 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 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 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 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 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 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 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 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 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 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园,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 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 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 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 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 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 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干妈”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
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 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 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 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 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 便能怀孕了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愉人家的倭 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 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 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 可堪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 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这一风俗 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 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 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 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 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 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 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早年,博状元 饼,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家出钱,购买一二会月饼, 共同博之,谁得“状元”,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家博。
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这样,年年有增无减,会饼越 来越多,只好再分开两独立组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 买一二会,全家围成一圈博之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 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 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 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 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 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 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 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 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 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 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 的,吃了会更吉利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 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蜜柚或 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 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 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 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
虽社会经济 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 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 过至少三座桥上海也有此俗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之 味在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 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劳和藕等 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 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 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 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 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 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 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 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 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 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 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 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 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塊都点燃有特制的 大型香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