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刺鳅 刺鳅做为观赏鱼类,很多品种野生种群由于过度捕捞已经极为罕见,市场上多为人工繁殖其形态华美,性格温顺,喜爱安静的躲藏,是水族爱好者偏好的品种首先介绍一种常见的观赏类刺鳅——红纹刺鳅中文学名:红纹刺鳅 拉丁学名:Mastacembelus erythrotaenia 别 称:棘鳗,火龙鱼,火刺鳅 界:动物界 纲:辐鳍鱼纲 目:合鳃目 科:刺鳅科 水温:24-30℃ 水质:pH 6-8 硬度:5-20dH红纹刺鳅外形类似欧洲鳗和日本鳗等海鳗,但它和鳗鱼却是俩种截然不同的生物,属刺鳅科 红纹刺鳅体态修长,身体柔软,呈深黑褐色,体表分布着火红色线条状花纹;尾鳍边缘为红色,面部的条纹略显黄色吻端突出,尖端分部短须作为感觉器官最长可达一米红纹刺鳅分布于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尼及马来西亚的溪流栖息于流动缓慢的河川底部,或泛滥的水田中,喜欢潜沙,往往只露出头部在外属肉食性,通常于夜间活动,以底栖昆虫、蠕虫、小鱼、小虾等为食 红纹刺鳅在市场上已经比较常见,是体质强壮、适应性较强的鱼类,比较好饲养它们通常喜欢在底沙里穿梭,可混养,但不宜与较小的鱼虾类养在一起。
观赏刺鳅欣赏:此外,大刺鳅作为食用价值较高的水产品种,在我国也开始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介绍完观赏类,下面也来介绍一下刺鳅在渔业中的饲养:大刺鳅在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俗称纳锥、石锥、粗麻割等,主要分布于南方的长江、珠江水系,栖息于有石块的江河底层,或岸边有水草的深潭石缝处 大刺鳅肉嫩味佳,无肌间刺,而且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大刺鳅一般在50g达到商品规格,目前市场零售价在150元/kg~200元/kg由于近年来河道挖沙作业、困渔滥捕以及江河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大刺鳅野生种群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日益枯竭如何科学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大刺鳅成为水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江西省赣州市水产研究所从____年起开展大刺鳅引种和人工驯化养殖试验,____年人工繁殖成功现就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与驯化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大刺鳅养殖池 一、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 1、外部形态 大刺鳅体细长,稍侧扁,尾部甚扁薄吻极尖,前端有1尖长的吻突口裂浅,具细齿,有眼下刺体鳞甚细,背鳍基长,前部由35枚左右游离短棘组成,臀鳍具棘2枚,且连尾鳍胸鳍短圆,无腹鳍体背侧灰褐色或黑褐色,腹部灰黄色,头背正中多有1条黑色纵带,头侧由吻端经眼至鳃盖上方也有1条黑色纵带,向后常断裂为1纵行黑色斑点,沿背鳍基底伸达尾鳍基底。
体侧有多数块状网纹或纵波纹 2、食性 自然条件下,大刺鳅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主要食物为水生昆虫,喜爱的食物为蜉蝣目有关种类,也喜食鱼虾、鱼卵,有时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捕食水面上的食物时,咬住猎物的瞬间发出“啵”的声响,反应迅速3、生活习性 大刺鳅栖息于砾石底的江河溪流中,常藏匿于石缝或洞穴中属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7℃~33℃,最适水温20℃~29℃,当水温降到18℃时,食欲开始减退,摄食量减少,活动量也随之减弱,到15℃时,其食欲大为减退,随着温度的继续降低,大刺鳅将停止摄食水温约7℃时,大刺鳅将死亡大刺鳅一般白天潜伏在水底,夜间到浅水区捕食在池底放入PVC管或竹筒等遮蔽物,大刺鳅会成群躲在管内,相互之间没有残食现象 4、繁殖习性 大刺鳅性成熟年龄一般在3龄~4龄,属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为5月底至10月初,产卵高峰为7月到9月,产卵水温一般在25℃以上,卵具有弱粘性,能粘附在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的根系或叶片上大刺鳅成鱼 二、大刺鳅的人工繁殖 1、亲鱼培育 选择年龄在4冬龄以上,个体重200g以上的个体作为人工繁殖亲本进入4月,每天加喂一次面包虫,并加大流水刺激亲鱼发育,每日3小时左右。
亲鱼池放入少量已消毒的水葫芦,既可以调节水质,又能为大刺鳅遮阴避阳,提供良好的产卵场所人工繁殖时,应选取成熟度好的亲本进行催产,雌雄亲鱼区别方法是,雌鱼腹部膨大且柔软,生殖孔大而突出,雄鱼则身体较雌鱼略长,生殖孔微呈粉红色,轻压其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挑选大刺鳅亲鱼 2、人工催产和孵化 雌雄亲鱼按1∶1的配比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药物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注射剂量按雌鱼每千克体重用药0.5mL、雌鱼每千克体重用药0.25mL计算,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或者胸鳍基部,药物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每尾亲鱼注射量0.15mL~0.3mL注射药物后将亲鱼放入产卵池,池面上加盖网目为2a=4cm的柔软网布,以防亲鱼跳跃逃跑雌性大刺鳅内部结构 3、产卵与孵化 水温在26℃~30℃时,经过10小时~12小时亲鱼开始发情产卵,受精卵具粘性,粘附在产卵槽上,产卵槽用棕片或根系发达的水葫芦,使用前先清洗干净并用20mg/L高锰酸钾消毒 将产卵槽带水移至孵化缸或孵化槽中进行充氧或流水孵化,孵化期间水温保持在26℃~30℃,保证充足的溶氧,且每天换水至少3次,注意温差控制在2℃以内孵化时间为48小时~56小时。
4、苗种暂养与培育 刚孵化出来的鱼苗,腹部带有一膨大的卵黄囊,活动能力较差,常侧卧于池底,需在孵化槽中暂养数天5天~7天后卵黄囊消失,鱼苗可以自由游动,开始主动摄食,这时可以投喂丰年虫幼体,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每天可以投喂4次~6次,注意勤换水和及时清除残饵卵黄囊消失2天~3天后,转入鱼苗池培育,此时投喂轮虫,适量多次,随着鱼苗逐渐长大,可投喂新鲜的红虫(水蚯蚓)、蝇蛆等优质鲜活动物性饵料放养大刺鳅 三、大刺鳅的成鱼驯化养殖 1、池塘条件 水泥池或土池均可,水泥池最好以沙土打底,上铺鹅卵石,土池面积1334m2~3335m2,水泥池面积50m2~667m2,池深2.5m以上,水深1.5m以上在夏季高温时期,可在水面上适当移栽水葫芦,不仅可以为大刺鳅遮阴纳凉,还可以净化水质池底也可以栽植一些轮叶黑藻,给大刺鳅提供一个栖息、藏匿甚至是捕食的场所,并有利增加水体溶解氧,吸附水中多余的营养物质养殖池塘要有专门的进排水渠道,一边进水,另一边排水养殖密度大时需配备增氧机 2、饲养管理 人工养殖大刺鳅的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5尾~10尾大刺鳅的食性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同时摄食部分底栖动物以及腐殖质等。
目前,大刺鳅人工养殖条件下还没有合适的配合饲料,其饲料主要投喂黄粉虫、蚯蚓或者蝇蛆等鲜活动物性饲料大刺鳅白天一般躲在池底放置好的PVC管内或鹅卵石缝隙中,基本不吃食,待天黑后,大刺鳅才会浮上水面觅食经过人工驯化,大刺鳅白天也会吃食,且吃食效果较理想,每天投喂2次,早上8点和下午5点分别一次,早上投饲量为总量的40%,下午投饲量为总量的60%大刺鳅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无污染的溪河水或山泉水最好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换水,有条件的最好能流水养殖经常巡查大刺鳅吃食和活动情况,检查出水口筛网是否牢靠大刺鳅排出的粪便以及未吃完的饵料容易沉积在池底,应及时清除 大刺鳅对越冬温度要求较高在冬季来临前,要做好保温工作室外养殖池保持水深在2m以上,水温10℃以上 3、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大刺鳅成鱼养殖期很少发病,常见的疾病主要有细菌性肠炎,另外,起捕擦伤和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应急性死亡也是大刺鳅死亡的二个主要因素入池前,将大刺鳅放入3%~5%氯化钠溶液中浸洗5分钟~10分钟,消毒擦伤伤口运输过程中,宜采用常温运输或空调车运输(保持车内温度26℃~30℃)的方法,不宜采取加冰块直接降低水温的办法,如果添加冰块来降温,容易引起大刺鳅“感冒”,大刺鳅“感冒”后,身体蔫软无力、呼吸衰弱,常浮起水面,身体附于水草或者水葫芦上呈现缺氧状态,一般3天~5天内会大量死亡。
养殖过程中重点预防细菌性肠炎,首先必须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换水和对水体进行消毒,其次是饲料要适口、新鲜,再次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多维等,连续投喂3天~5天 四、小结 1、防逃与越冬 大刺鳅善跳跃人工养殖过程中常见大刺鳅从进出水口逃出,特别是有流水声处更易跳跃逃跑因此,做好防逃工作十分重要一是人工养殖池池堤顶部离水面距离要超过50cm;二是进排水尽量避免大的响声;三是可在池面上加盖密眼网盖大刺鳅怕冷经初步试验得知,大刺鳅在水温10℃以下几乎不活动,低于7℃容易冻死,在冬季来临前,要做好保温工作,保持池水温度在10℃以上 2、饵料选择性 大刺鳅为杂食性鱼类,野生群体主要以水生昆虫为食人工养殖条件下,还是以摄食蝇蛆、黄粉虫等鲜活饲料为主,目前尚未见有关大刺鳅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的研究,市场上也没有专用的大刺鳅配合饲料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发现,大刺鳅对饲料的选择很强,几乎不摄食粉状和团状饲料近两年来,笔者以浮性配合颗粒饲料进行驯食试验,效果不理想因此,大刺鳅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技术难题还有待今后继续攻关 3、种质资源保护 大刺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赣州市场,其销售价格在150元/kg以上,比常规鱼类价格高出十余倍。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大刺鳅成为渔民滥捕的对象,加之人工繁养殖技术进展缓慢,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其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因此,开展大刺鳅的种质资源保护迫在眉睫,政府有关部门、科研单位、种质资源保护机构、相关企业等应联合起来,对大刺鳅开展科技攻关,发展人工养殖业,为大刺鳅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建言献策,以保护渔业生态环境 一、人工繁殖 1、亲鱼的选择 在每年4月-8月的生殖季节,选择成熟的亲鱼进行催产其中,雌鱼腹部膨大且柔软,生殖孔大而凸出;雄鱼则身体较雌鱼略长,生殖孔微呈粉色,人工挤压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雌雄亲鱼按1:1的配比进行催产 2、催产 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桝)药物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溶解,注射剂量按亲鱼体重0.5毫升/公斤计算,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注射使用两针法,第一针注射剂量为总量的1/5,第二针注射剩余部分,间距24小时雄鱼用药剂量减半水温20℃-25℃时,效应时间为36-48小时 3、产卵池和鱼巢的准备 药物催产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中交配产卵池一般使用面积在50平方米-100平方米左右的水泥池,水深1.2米-1.5米,池水使用80目的网片过滤。
催产前,在水泥池中设置以质地柔软、新鲜无毒的水葫芦、水花生等做成的人工鱼巢,以供亲鱼发情产卵,鱼巢放置数量为1个/平方米-2个/平方米亲鱼发情产卵时,产卵池周围一定要保持安静人工催产后,大刺鳅亲鱼会自动发情配对,在鱼巢中进行产卵,产卵后卵粒遇水即具有黏性,可黏附在鱼巢上面亲鱼产后取出鱼巢进行孵化如果进行人工授精,则采用干法授精 4、受精卵的孵化 亲鱼产卵后,要及时将受精卵收集而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池以面积为4平方米-6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宜,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为1.0万粒/平方米-1.5万粒/平方米孵化过程中,注意防止水霉;孵化期间,尽量保持水温18℃-31℃,最宜水温20℃-28℃之间,变幅范围应控制在2℃左右,并且每天更换新水3次,保证水质清新,溶解氧丰富(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毫克/升)二、苗种培育 1、鱼苗培育 采用水泥池培育,也可直接用孵化池培育,放养密度3000尾/平方米-5000尾/平方米刚孵化的鱼苗,全长3毫米-4毫米,腹部有一膨大的卵黄囊,体质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