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县人口计生形势及对策

笛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KB
约16页
文档ID:41368940
我县人口计生形势及对策_第1页
1/16

2009 年大学生村官计划生育培训教材1我我县县人口人口计计生形生形势势及及对对策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和计计划生育工作划生育工作发发展展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走过了一段曲折、悲壮、辉煌的历程,在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向现代型的转变,进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的国家行列解放前: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1953 年: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卫生条件逐步改善,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出生率则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 1949 年的 16%猛增至 1953 年的23%,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1953 年全国总人口接近 6 亿,比1949 年净增 6000 万在短短三四年时间里,人口再生产类型迅速由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向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1960 年:高出生、高死亡、负增长过快的人口增长引起了党和政府的关注,计划生育工作开始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以马寅初为代表的社会有识之士也积极主张实行计划生育从 1959 年开始,出现了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出生率急剧下降,死亡率大幅上升,1960 年首次出现了不正常的人口负增长,出生率为 20.86‰,死亡率为 25.43‰,增长率为-4.57‰,计划生育工作自然被搁置。

1970 年: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1964 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达到 7 亿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在毛泽东提议下,计划生育工作在城市逐步开展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和破坏和由于广大农村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全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1970 年全国总人口超过 8 亿,人2009 年大学生村官计划生育培训教材2口出生率为 33.43‰,自然增长率为 25.83‰,总和生育率为 5.81978 年:1971 年后,国家相继制定了“晚、稀、少”和“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量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作开始在全国城乡全面开展,特别是在农村收到了明显成效人口出生率迅速由 1970 年的 33.43‰下降到 1978 年的 18.25‰,妇女总和生育率由1970 年的 5.8 下降到 1978 年的 2.721990 年:1981 年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1982 年党的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新修改的《宪法》由于国家重视,领导得力,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这个阶段,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降至 14.6‰,妇女总和生育率由 1978 年的 2.75 下降到 1990 年的 2.17,接近更替水平1。

200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指出,未来十年,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时期我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受人口增长的惯性影响,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仍以年均净增 1000 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同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很不平衡,在农村和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高,少数地方没有摆脱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循环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新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降低生育水平和稳定低生育水平两个时期1、降低生育水平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大约 20 年的时间,人口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5.4 亿增长到 8 亿,净增了近 2.6 亿虽然党和政府也几次提出要重视人口问题,开展计划生育,并在城市等一些地区进行了试点,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计划生育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人口基本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从 70 年代开始一直到 20 世纪末,大约 30 年的时间,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展开,主要任务是降低过高的人口出生率,2009 年大学生村官计划生育培训教材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这段时期由于全党全社会广泛动员,真抓实干,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少生了 3 亿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型的历史性转变。

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1) 人口快速增长阶段(1949~1953 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卫生条件逐步改善,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出生率则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 1949 年的 16%猛增至 1953年的 23%,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1953 年全国总人口接近 6 亿,比 1949 年净增 6000 万在短短三四年时间里,人口再生产类型迅速由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向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2) 提出计划生育阶段(1953~1961 年)过快的人口增长引起了党和政府的关注,1953 年的《农业发展纲要》首次写入计划生育内容,计划生育工作开始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以马寅初为代表的社会有识之士也积极主张实行计划生育但由于“左”倾思想的干扰,计划生育工作受到冲击,人口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从 1959 年开始,出现了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出生率急剧下降,死亡率大幅上升,1960 年首次出现了不正常的人口负增长,出生率为 20.86‰,死亡率为 25.43‰,增长率为-4.57‰,计划生育工作自然被搁置3) 计划生育困难阶段(1962~1970 年)从 1962 年开始,我国进入了持续 8 年之久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1964 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达到 7 亿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在毛泽东提议下,计划生育工作在城市逐步开展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和破坏,这个阶段的计划生育工作阻力很大、步履维艰并且,由于广大农村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全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1970 年全国总人口超过 8 亿,人口出生率为33.43‰,自然增长率为 25.83‰,总和生育率为 5.84) 计划生育全面展开、艰苦爬坡阶段(1971~1978 年)在周恩来主持下,国家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毛泽东在国家计委《关于一九七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上批示:人口非控制不行国家制定了“晚、稀、少”和“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量最好2009 年大学生村官计划生育培训教材4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作开始在全国城乡全面开展,特别是在农村收到了明显成效人口出生率迅速由 1970 年的 33.43‰下降到 1978 年的 18.25‰,妇女总和生育率由 1970 年的 5.8 下降到1978 年的 2.725)计划生育走出困境阶段(1979~1990 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1980 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1981 年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1982 年党的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新修改的《宪法》由于国家重视,领导得力,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这个阶段,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降至 14.6‰,妇女总和生育率由 1978 年的 2.75 下降到 1990 年的2.17,接近更替水平26) 计划生育健康发展阶段(1991~2000 年)90 年代,我国进入了第三次人口生育主高峰面对复杂的人口形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1991年作出了《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并且从这一年起中央每年都要召开高规格的专题座谈会,研究部署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1997 年以后逐步增加了环境、土地、水利等内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10 年间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 10.7‰,比 80 年代下降了近 4个千分点,实现了我国既定的到 20 世纪末把人口控制在 13 亿以内的奋斗目标。

2、稳定低生育水平时期从新世纪开始,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时期这一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的主要任务是稳定 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要认真研究并积极应对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多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使2009 年大学生村官计划生育培训教材5计划生育事业真正成为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期(2000~2010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指出,未来十年,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时期我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受人口增长的惯性影响,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仍以年均净增 1000 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同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很不平衡,在农村和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高,少数地方没有摆脱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循环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还十分艰巨2)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2010~2020 年)到2020 年,将全国总人口控制在 15 亿以内,出生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基本解决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问题,育龄群众享有更加优质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全面实现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在全社会形成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生育文化和人口文化,使计划生育真正成为群众的自学行为建立完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律体系,建立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和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3) 实现人口的零增长(2020 至 21 世纪中叶)在 21 世纪中叶,力争把人口总量控制在 16 亿以内,实现人口的零增长,并使之开始缓慢下降2、基本经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中,总结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1) 指导思想方面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努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贯彻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作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思想武器2) 宏观决策方面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法律、教育、经济、行政等措施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2009 年大学生村官计划生育培训教材6展3) 生育政策方面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各地根据不同情况,在生育政策的规定上有所区别,坚持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并重。

4) 工作思路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靠深化改革解决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着力于机制创新,积极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坚持分类指导,促进不同地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协调发展5) 制度建设方面坚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行政,建立建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水平,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从主要依靠政策向既依靠政策更要依靠法制推行计划生育的转变6) 技术服务方面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为育龄群众提供安全、有效、适宜、方便的服务,以生殖健康产业的发展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7)作风建设方面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确立人民群众作为计划生育主体的地位,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得失的重要标准深入开展党的宗旨教育和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活动,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力度,增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8) 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稳定基层计划生育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