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论教养 1 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 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 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 乔夫的论教养 ,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 第一部分 (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 (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 (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 (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 1 2 段,思考第1 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 直接引入论题 教养, 用递进复句强调, “良好的教养 ”的养成更主要的是“ 得 之于自身 ”,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 3 12 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 3 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 段与 510 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 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明确: 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 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 10 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 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明确: 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 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 如何做到有教养 3速读 1317 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 13 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明确: 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明确: 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并对这 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以吃饭 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 最后得出结论: 优雅是重视行 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3)请你结合4 10 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 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 ”,一个是 “ 关照的态度 ”,其 实都是 “尊重 ” 教养是优雅的基础, 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 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 4读第 18 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 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目标导学三:品味重点句子,理解语言特色 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 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 平民百姓 明确: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 ”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 生动形象 (2)“一律 ” 和“无论 ”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 是无条件的。
目标导学四:小结整合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 本质 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 优雅风度 又运用了许多格 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引人深思 目标导学五:学以致用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三、板书设计 论教养 利哈乔夫 (12)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之于自身” (312)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1317)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18)强调优雅风度的获得方法 可取之处 1.这篇议论文文字浅近,说理透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2重视学法的指导,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本文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特点 3注重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不足之处 1.朗读不充分,留给学生思考品读的时间有些少,有些问题,老 师代替了学生思考 2关注文本多,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少,对学生在道德修养方 面的渗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