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人音版音乐七上第一单元《七子之歌》word教案

高****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6.31KB
约5页
文档ID:237439997
2022年人音版音乐七上第一单元《七子之歌》word教案_第1页
1/5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初一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一、教学目标(一)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三)聆听七子之歌澳门、东方之珠及鼓浪屿之波,能够说出三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四)聆听交响曲 1997天地人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出现的先后顺序二、教材分析( 一) 七子之歌澳门1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 年创作的一部组诗组诗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为首的一章原诗全文如下: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1922 年 7 月,闻一多先生赴美留学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毅然于1925 年 5 月回国而“五卅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他痛感中国人不仅在国外被人歧视,就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也要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欺凌。

于是,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即是其中之一部这首诗发表在1925 年 7 月 4日的现代评论上其时正值“五卅运动”高潮期间在诗的序中,闻一多先生写道:“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七子之歌等三首爱国诗篇在现代评论发表后,郭沫若立即在长虹杂志上予以转载,李一氓也写出专论予以推荐:“我相信新诗坛的生命更新了,新诗坛的道程另辟了,新诗坛发向他祖国的希望之光益强了1997 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澳门 这首诗谱上了曲 自此,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谁都不会忘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月片中一位年仅7 岁的澳门小姑娘用她那充满童真的动人声音演唱着七子之歌澳门那歌声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何止如此,那歌声也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人的心2七子之歌澳门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 第 19 小节 ) 的旋律比较平稳其第三乐句(第 5、6 小节 ) 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在这里,形成了本乐段的一个小高潮,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着真诚的倾诉。

第二乐段 ( 第 11 小节之后 ) 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它好像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第二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它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Macau”是闽南方言“妈阁庙”的葡萄牙语译音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的妈阁庙前侵入我国土侵略者误将妈阁庙的闽南方言当作当地地名3闻一多 (1899 1946) 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学者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自幼便树立了坚定的爱国思想在“五四”运动中,他曾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当知二十世纪少年当有二十世纪之思想,即爱国思想也此后,曾写下了发现、一句话等一系列爱国诗篇1922 年留学美国归国后曾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3 年投身于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的斗争1946年 7 月 15 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其诗风深沉严谨, 在形式上主张格律化,讲求“节的匀称, 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4李海鹰 (1954 ) 作曲家广东省广州人1981 年毕业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进修班现任广东电视台音乐总监。

主要作品有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走四方等5有关澳门的地理、历史知识澳门地区位于珠江口西侧,包括澳门半岛、凼(dang)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面积约16 平方公里澳门三面临海,北与珠海市接壤,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现有人口40 万,其中 95% 以上为中国血统1553 年( 明嘉靖三十二年) ,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进入澳门1557 年,通过贿赂守澳中国官员,得以在澳门定居鸦片战争后,不断扩大其侵略地盘,于1851 年、1864 年又先后侵占了凼仔岛和路环岛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收复澳门,我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1987 年 4 月 13 日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了对澳门所行使的主权,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二) 东方之珠1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为带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

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其画龙点睛之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2相关地理、历史知识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 又名“香江”、“香海” )该地面积为1068 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615 万,其中 98% 为中国血统,通行粤语香港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1842 年,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侵占了香港岛1860 年和 1898 年,分两次强占了九龙半岛为收复香港,我国政府同英国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于 1984 年 12 月 19 日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 7 月 1 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三) 鼓浪屿之波1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美丽小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因岛上的音乐氛围浓郁,培养了不少音乐家,因而又有“音乐之岛”的美誉1981 年,词、曲作者一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郑成功从这里领兵渡海,拼死战斗,终于赶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思及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于怀,便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这首歌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述“我”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了出来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 第 512 小节 ) 可分为四个乐句第一乐句的旋律起始于这首歌的高音区,而后由高到低,通过连续四组“递音”下行至低音“sol ”,形成一个非常流动起伏的宽幅度旋律这旋律犹如一股涌动的浪花,又似“我”那奔涌的思绪和澎湃的心潮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发展与延伸切分节奏、流畅的旋律及三拍长音的运用,给人一种源远流长的感觉,仿佛“我”站在鼓浪屿,而思念故乡之情早已漂向远方美丽的台湾岛。

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四乐句则是全曲的中心乐句它肯定地表达了“我”热爱家乡一切可爱之处的思想感情第二乐段( 第 1322 小节 )也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出现了六度大跳,进而趋向高音区运行,一股激动之情油然而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在这里,作者采用了弱起、跳进等手法推动旋律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将旋律放在下属调上运行,从而加强了歌曲的动力并带来强烈的新鲜感在这两个乐句的歌词中,特别提到了日光岩这一来是日光岩为鼓浪屿的制高点,且为重要名胜之地;二来是 300 年前 ,日光岩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军、挥师东渡之地第三乐句重复唱出了两个“我渴望”,情绪表现得内在而急切第四乐句多出了这样一个乐汇它打破了整个歌曲的方整性结构,实现了一种迫切之情,显得深情无限,思乡之情被推到了极限的边缘最后两小节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结尾它既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也实现了点题的目的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作者简介张藜 (1932 ) 歌词作家 辽宁大连人 1948 年入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后从事创作及教学工作1978年调入中央民族乐团工作代表作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苦乐年华等钟立民 (1925 ) 作曲家江西南昌人。

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就读于广东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曾任歌曲编辑部副主编、编审代表作:鼓浪屿之波、美国黑孩子小杰克、瑞丽江之夜等3有关台湾的地理、历史知识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80 多个岛屿,总面积约有36 000 平方公里,其中台湾岛面积为35 759 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大岛台湾东临太平洋、北向东海、西南望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它是我国东南方的海上门户,也是海防的重要屏障台湾省约有 2 100 万人口汉族约占其人口总数的98% 其中大部分人的祖籍是福建省和广东省语言及风俗习惯与大陆相近高山族约占全省人口的2% ,是世代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台湾省自古就属于中国公元3 世纪,三国的孙吴政权;7 世纪的隋朝政府,曾先后派万余人赴台12 世纪中叶,宋朝政府曾派兵驻守澎湖列岛后来,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了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17世纪末, 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10 万人 1624 年、1626 年,荷兰及西班牙殖民者曾两度侵入台湾1661 年,郑成功进军台湾,次年收复全岛1885 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建制1895 年,日本侵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省得以光复。

四 ) 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吸气一般都通过鼻唱速度快或长乐句时,多用口鼻同时吸气呼吸要求敏捷、无声、不耸肩,肺部、胸膛自然挺起,腰围、腹部有明显的向外扩张之感发声时小腹微收,形成上下力量的抗衡,使声音有气息支持教学中要结合唱歌练习缓吸缓呼、缓吸急呼、急吸急呼等方法,使其逐步形成正确习惯要多借用比喻的方法( 如:闻花、吹腊烛、拍皮球、抽泣、咳嗽)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纠正等方法帮助他们尽快掌握三、教学建议 (2 课时 ) ( 一) 演唱七子之歌澳门1演唱七子之歌澳门时,应把表现歌曲的情感置于核心的地位为此,要注意两个乐段的力度对比, 注意歌词中的逻辑重音(如:“你可知 Macau不是我真姓”中的“你”、“Macau ”、“不是”、“姓”)此外,歌中曾多次呼唤母亲,表达了人们企盼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愿望这些短句的旋律多数都是上行如:其中,有的表现为急切,有的表现为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因此在力度层次上也要有所区别但是,也有一句旋律是下行的:它好像是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待,表达了游子离别已久、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其中也隐含着一种痛苦难过的感情因此,歌曲第二乐段最后部分的感情内涵是颇为复杂的。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为了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范唱,还要适当地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闻一多先生的简历、七子之歌的内容以及澳门、香港、台湾的相关情况介绍中务必掌握恰当的“度”3演唱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艺术处理上,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演唱方案,好的方案即可采纳实践对学生的讨论意见,老师应予以鼓励,以保护他们的创造积极性 二) 聆听东方之珠、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