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维造型实例解析课件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2MB
约25页
文档ID:590755499
维造型实例解析课件_第1页
1/25

51CAX51CAX网校视频培训系列网校视频培训系列网校视频培训系列网校视频培训系列第第7章章 三维造型实例解析三维造型实例解析 欢迎访问欢迎访问主讲:主讲:_________ 7.1 建模思路 产品的产品的产品的产品的造型树造型树造型树造型树是三维造型思路的集中体现以造型树为核心,三维是三维造型思路的集中体现以造型树为核心,三维是三维造型思路的集中体现以造型树为核心,三维是三维造型思路的集中体现以造型树为核心,三维造型的过程可分为两个相反的阶段:造型的过程可分为两个相反的阶段:造型的过程可分为两个相反的阶段:造型的过程可分为两个相反的阶段:ØØ((((1 1)分析阶段:也称分解阶段,即通过对产品的分析将其分解)分析阶段:也称分解阶段,即通过对产品的分析将其分解)分析阶段:也称分解阶段,即通过对产品的分析将其分解)分析阶段:也称分解阶段,即通过对产品的分析将其分解为如图为如图为如图为如图7-17-1中虚箭头所示的方向,这是一个从上(顶端结点)向中虚箭头所示的方向,这是一个从上(顶端结点)向中虚箭头所示的方向,这是一个从上(顶端结点)向中虚箭头所示的方向,这是一个从上(顶端结点)向下(末端结点)的分解过程。

下(末端结点)的分解过程下(末端结点)的分解过程下(末端结点)的分解过程ØØ((((2 2)实现阶段:也称合成阶段,即从造型树的末端结点(基本)实现阶段:也称合成阶段,即从造型树的末端结点(基本)实现阶段:也称合成阶段,即从造型树的末端结点(基本)实现阶段:也称合成阶段,即从造型树的末端结点(基本几何元素)开始,利用三维造型软件的几何元素构造功能和关几何元素)开始,利用三维造型软件的几何元素构造功能和关几何元素)开始,利用三维造型软件的几何元素构造功能和关几何元素)开始,利用三维造型软件的几何元素构造功能和关系运算功能,沿着造型树所指引的方向不断生成上一层结点,系运算功能,沿着造型树所指引的方向不断生成上一层结点,系运算功能,沿着造型树所指引的方向不断生成上一层结点,系运算功能,沿着造型树所指引的方向不断生成上一层结点,直到生成顶端结点(产品造直到生成顶端结点(产品造直到生成顶端结点(产品造直到生成顶端结点(产品造 型)为止,如图型)为止,如图型)为止,如图型)为止,如图7-17-1中实箭头所示中实箭头所示中实箭头所示中实箭头所示的方向,这是从下(末端结点)向上(顶端结点)的合成过程。

的方向,这是从下(末端结点)向上(顶端结点)的合成过程的方向,这是从下(末端结点)向上(顶端结点)的合成过程的方向,这是从下(末端结点)向上(顶端结点)的合成过程 7.2 实体造型实例解析一 实现流程q实现流程可表示为:实现流程可表示为:实现流程可表示为:实现流程可表示为:Ø制作末端结点制作末端结点制作末端结点制作末端结点T1T1、、、、T2T2、、、、 T3 T3、、、、T4T4Ø在在在在T1T1、、、、T2T2、、、、 T3 T3、、、、T4T4之间进行加运算得到中之间进行加运算得到中之间进行加运算得到中之间进行加运算得到中间结点间结点间结点间结点M1M1Ø制作末端结点制作末端结点制作末端结点制作末端结点T6T6、、、、T5T5、、、、 T7 T7、、、、T8T8Ø在在在在M1M1与与与与T5T5、、、、T6T6、、、、 T7 T7、、、、T8T8之间进行减运算得之间进行减运算得之间进行减运算得之间进行减运算得到结点到结点到结点到结点M2M2Ø对对对对M2M2进行倒圆角进行倒圆角进行倒圆角进行倒圆角 1. 制作中心线制作中心线((((1 1)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在如图)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在如图)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在如图)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在如图7-77-7所示的基本曲线所示的基本曲线所示的基本曲线所示的基本曲线命令对话框中勾选掉命令对话框中勾选掉命令对话框中勾选掉命令对话框中勾选掉“ “线串模式线串模式线串模式线串模式” ”复选框,并勾选复选框,并勾选复选框,并勾选复选框,并勾选“ “无界无界无界无界” ”复选框。

复选框2 2)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图标,打开【点构造器】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图标,打开【点构造器】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图标,打开【点构造器】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图标,打开【点构造器】3 3)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4 4)将)将)将)将XCXC栏中输入数值栏中输入数值栏中输入数值栏中输入数值1 1,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即可生成一条,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即可生成一条,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即可生成一条,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即可生成一条X X轴方轴方轴方轴方向和屏幕横向一样长的直线向和屏幕横向一样长的直线向和屏幕横向一样长的直线向和屏幕横向一样长的直线5 5)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

6 6)将)将)将)将YCYC栏中输入数值栏中输入数值栏中输入数值栏中输入数值1 1,单击鼠标中,单击鼠标中,单击鼠标中,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即可生成一条键确认第一个即可生成一条键确认第一个即可生成一条键确认第一个即可生成一条Y Y轴方向轴方向轴方向轴方向和屏幕纵向一样长的直线和屏幕纵向一样长的直线和屏幕纵向一样长的直线和屏幕纵向一样长的直线7 7)单击视图中的两条直线,使之呈)单击视图中的两条直线,使之呈)单击视图中的两条直线,使之呈)单击视图中的两条直线,使之呈现高亮显示使用快捷键现高亮显示使用快捷键现高亮显示使用快捷键现高亮显示使用快捷键CtrlCtrl++++J J,打开,打开,打开,打开编辑对象显示命令对话框,如图编辑对象显示命令对话框,如图编辑对象显示命令对话框,如图编辑对象显示命令对话框,如图7-87-8所示型栏中选择最后一个形式点划线模型栏中选择最后一个形式点划线模型栏中选择最后一个形式点划线模型栏中选择最后一个形式点划线模式,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式,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式,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式,单击鼠标中键确认 2. 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1((((1 1)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在基本曲线命令对话框中勾选掉在基本曲线命令对话框中勾选掉在基本曲线命令对话框中勾选掉在基本曲线命令对话框中勾选掉“ “无界无界无界无界” ”复选框,并复选框,并复选框,并复选框,并勾选勾选勾选勾选“ “线串模式线串模式线串模式线串模式” ”复选框。

复选框2 2)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图标,打开点构造器图标,打开点构造器图标,打开点构造器图标,打开点构造器3 3)在点构造器中依次输入坐标为()在点构造器中依次输入坐标为()在点构造器中依次输入坐标为()在点构造器中依次输入坐标为(0 0,,,,1010,,,,0 0),),),),((((0 0,,,,1616,,,,0 0),(),(),(),(-24-24,,,,1616,,,,0 0),(),(),(),(-50-50,,,,5555,,,,0 0),),),),((((-50-50,,,,7373,,,,0 0),(),(),(),(-55-55,,,,7373,,,,0 0),(),(),(),(-55-55,,,,7575,,,,0 0),),),),((((-75-75,,,,7575,,,,0 0),(),(),(),(-75-75,,,,7373,,,,0 0),(),(),(),(-95-95,,,,7373,,,,0 0),),),),((((-95-95,,,,7575,,,,0 0),(),(),(),(-115-115,,,,7575,,,,0 0),(),(),(),(-115-115,,,,7373,,,,0 0),),),),((((-120-120,,,,7373,,,,0 0),(),(),(),(-120-120,,,, 69 69,,,,0 0),(),(),(),(-56-56,,,,6969,,,,0 0),每次输入一个坐标后,单击【确定】),每次输入一个坐标后,单击【确定】),每次输入一个坐标后,单击【确定】),每次输入一个坐标后,单击【确定】按钮。

按钮4 4)单击曲线工具条上的【偏置曲线】命令图标,选中上图中所示的线段后单击鼠标中键确)单击曲线工具条上的【偏置曲线】命令图标,选中上图中所示的线段后单击鼠标中键确)单击曲线工具条上的【偏置曲线】命令图标,选中上图中所示的线段后单击鼠标中键确)单击曲线工具条上的【偏置曲线】命令图标,选中上图中所示的线段后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弹出对话框,根据箭头方向单击【方向】按钮使得箭头朝向左或者向下,偏置的距离认,弹出对话框,根据箭头方向单击【方向】按钮使得箭头朝向左或者向下,偏置的距离认,弹出对话框,根据箭头方向单击【方向】按钮使得箭头朝向左或者向下,偏置的距离认,弹出对话框,根据箭头方向单击【方向】按钮使得箭头朝向左或者向下,偏置的距离设为设为设为设为6 65 5)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6 6)单击编辑曲线工具条上的【修剪角】命令图标,将鼠标放置在)单击编辑曲线工具条上的【修剪角】命令图标,将鼠标放置在)单击编辑曲线工具条上的【修剪角】命令图标,将鼠标放置在)单击编辑曲线工具条上的【修剪角】命令图标,将鼠标放置在如图如图如图如图7-137-13所示的位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

所示的位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所示的位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所示的位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7 7)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拉伸】命令图标,选择所有轮廓线,将起始和结束值分别设)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拉伸】命令图标,选择所有轮廓线,将起始和结束值分别设)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拉伸】命令图标,选择所有轮廓线,将起始和结束值分别设)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拉伸】命令图标,选择所有轮廓线,将起始和结束值分别设置为置为置为置为-20-20和和和和20208 8)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 3. 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2((((1 1)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2 2)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图标,打开点构造器,输入坐标为(图标,打开点构造器,输入坐标为(图标,打开点构造器,输入坐标为(图标,打开点构造器,输入坐标为(0 0,,,,1010,,,,0 0),),),),((((0 0,,,,-20-20,,,,0 0),(),(),(),(-30-30,,,,-20-20,,,,0 0)。

3 3)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选择刚才创建的线段的左端点选择刚才创建的线段的左端点选择刚才创建的线段的左端点选择刚才创建的线段的左端点4 4)单击如图)单击如图)单击如图)单击如图7-177-17所示的直线,注意不要选择要所示的直线,注意不要选择要所示的直线,注意不要选择要所示的直线,注意不要选择要直线的节点上直线的节点上直线的节点上直线的节点上5 5)此时直线呈现与指定直线平行的状态,在大致的位置上单击鼠标左键此时直线呈现与指定直线平行的状态,在大致的位置上单击鼠标左键此时直线呈现与指定直线平行的状态,在大致的位置上单击鼠标左键此时直线呈现与指定直线平行的状态,在大致的位置上单击鼠标左键6 6)使用【偏置曲线】命令偏置鼠标所在位置的直线,选择该曲线并单击鼠标)使用【偏置曲线】命令偏置鼠标所在位置的直线,选择该曲线并单击鼠标)使用【偏置曲线】命令偏置鼠标所在位置的直线,选择该曲线并单击鼠标)使用【偏置曲线】命令偏置鼠标所在位置的直线,选择该曲线并单击鼠标中键确定。

在弹出的【点构造器】中设定坐标为(中键确定在弹出的【点构造器】中设定坐标为(中键确定在弹出的【点构造器】中设定坐标为(中键确定在弹出的【点构造器】中设定坐标为(0 0,,,,0 0,,,,0 0),单击鼠标中),单击鼠标中),单击鼠标中),单击鼠标中键确定单击【反向】按钮,在距离栏中输入键确定单击【反向】按钮,在距离栏中输入键确定单击【反向】按钮,在距离栏中输入键确定单击【反向】按钮,在距离栏中输入2626,单击鼠标中键确定单击鼠标中键确定单击鼠标中键确定单击鼠标中键确定7 7)利用【修剪角】命令修剪相交的两直线,鼠标中心放置在需要修剪的位置)利用【修剪角】命令修剪相交的两直线,鼠标中心放置在需要修剪的位置)利用【修剪角】命令修剪相交的两直线,鼠标中心放置在需要修剪的位置)利用【修剪角】命令修剪相交的两直线,鼠标中心放置在需要修剪的位置上单击鼠标中键确定单击鼠标中键确定单击鼠标中键确定单击鼠标中键确定8 8)双击刚才创建的偏置直线的左端,并移动鼠标到如图)双击刚才创建的偏置直线的左端,并移动鼠标到如图)双击刚才创建的偏置直线的左端,并移动鼠标到如图)双击刚才创建的偏置直线的左端,并移动鼠标到如图7-217-21所示的位置,并所示的位置,并所示的位置,并所示的位置,并单击鼠标左键。

单击鼠标左键单击鼠标左键单击鼠标左键9 9)使用【拉伸】功能进行轮廓拉伸,选择下面一个封闭的曲线拉伸的起始)使用【拉伸】功能进行轮廓拉伸,选择下面一个封闭的曲线拉伸的起始)使用【拉伸】功能进行轮廓拉伸,选择下面一个封闭的曲线拉伸的起始)使用【拉伸】功能进行轮廓拉伸,选择下面一个封闭的曲线拉伸的起始和结束值设置为和结束值设置为和结束值设置为和结束值设置为-20-20和和和和-14-14 4. 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3和和T4((((1 1)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命令图标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命令图标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命令图标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命令图标在弹出的命令对话框中单击【直径,高度】按在弹出的命令对话框中单击【直径,高度】按在弹出的命令对话框中单击【直径,高度】按在弹出的命令对话框中单击【直径,高度】按钮2 2)在弹出的矢量构造器命令对话框中选择主轴)在弹出的矢量构造器命令对话框中选择主轴)在弹出的矢量构造器命令对话框中选择主轴)在弹出的矢量构造器命令对话框中选择主轴的方向为【的方向为【的方向为【的方向为【YCYC】轴3 3)在弹出的圆柱命令对话框中输入圆柱体的直)在弹出的圆柱命令对话框中输入圆柱体的直)在弹出的圆柱命令对话框中输入圆柱体的直)在弹出的圆柱命令对话框中输入圆柱体的直径为径为径为径为4040,高度为,高度为,高度为,高度为5050,如图,如图,如图,如图7-257-25所示。

单击鼠标所示单击鼠标所示单击鼠标所示单击鼠标中键4 4)定义圆柱底部中心点坐标为()定义圆柱底部中心点坐标为()定义圆柱底部中心点坐标为()定义圆柱底部中心点坐标为(0 0,,,,-25-25,,,,0 0),),),),单击鼠标中键单击鼠标中键单击鼠标中键单击鼠标中键5 5)同样的方法,用圆柱命令创建)同样的方法,用圆柱命令创建)同样的方法,用圆柱命令创建)同样的方法,用圆柱命令创建T4T4,主轴方向,主轴方向,主轴方向,主轴方向为【为【为【为【ZCZC】,直径为】,直径为】,直径为】,直径为1313,高度为,高度为,高度为,高度为2222,圆柱底部中,圆柱底部中,圆柱底部中,圆柱底部中心点坐标为(心点坐标为(心点坐标为(心点坐标为(0 0,,,,0 0,,,,0 0)圆柱体)圆柱体)圆柱体)圆柱体T4T4 5. 制作节点制作节点M1((((1 1)使用)使用)使用)使用CtrlCtrl++++ShiftShift++++B B,,,,显示出被隐藏起来的显示出被隐藏起来的显示出被隐藏起来的显示出被隐藏起来的T1T1,,,,T2T2,,,,T3T3和和和和T4T42 2)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上的【求和】命令图标。

上的【求和】命令图标上的【求和】命令图标上的【求和】命令图标依次选择依次选择依次选择依次选择T1T1,,,,T2T2,,,,T3T3和和和和T4T43 3)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 6. 制作节点T5,T6和T8 ((((1 1)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孔】命令图标,选择)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孔】命令图标,选择)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孔】命令图标,选择)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孔】命令图标,选择孔的放置面孔的放置面孔的放置面孔的放置面2 2)选择孔的通过面选择孔的通过面选择孔的通过面选择孔的通过面3 3)设定孔的直径为)设定孔的直径为)设定孔的直径为)设定孔的直径为7 7,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4 4)在定位命令对话框中,选择默认的垂直定位,如)在定位命令对话框中,选择默认的垂直定位,如)在定位命令对话框中,选择默认的垂直定位,如)在定位命令对话框中,选择默认的垂直定位,如图图图图7-327-32所示,在视图区域选择放置面的边界,输入所示,在视图区域选择放置面的边界,输入所示,在视图区域选择放置面的边界,输入所示,在视图区域选择放置面的边界,输入框中输入距离框中输入距离框中输入距离框中输入距离1010,单击应用按钮,再次选择另一个,单击应用按钮,再次选择另一个,单击应用按钮,再次选择另一个,单击应用按钮,再次选择另一个边界,输入框中输入距离边界,输入框中输入距离边界,输入框中输入距离边界,输入框中输入距离2020,单击应用按钮,即生,单击应用按钮,即生,单击应用按钮,即生,单击应用按钮,即生成孔特征。

成孔特征成孔特征成孔特征5 5)同样的方法创建)同样的方法创建)同样的方法创建)同样的方法创建T5T5的另一个孔的另一个孔的另一个孔的另一个孔6 6)使用孔命)使用孔命)使用孔命)使用孔命令,选择节点令,选择节点令,选择节点令,选择节点T3T3圆柱体的上表面打孔,在孔命令对圆柱体的上表面打孔,在孔命令对圆柱体的上表面打孔,在孔命令对圆柱体的上表面打孔,在孔命令对话框中输入直径为话框中输入直径为话框中输入直径为话框中输入直径为2525,深度为,深度为,深度为,深度为6060,顶锥角为,顶锥角为,顶锥角为,顶锥角为0 0,单击,单击,单击,单击鼠标中键确认鼠标中键确认鼠标中键确认鼠标中键确认7 7)在定位命令对话框中选择【点到点】模式然后)在定位命令对话框中选择【点到点】模式然后)在定位命令对话框中选择【点到点】模式然后)在定位命令对话框中选择【点到点】模式然后选择圆柱体的边缘选择圆柱体的边缘选择圆柱体的边缘选择圆柱体的边缘8 8)在弹出的命令对话框中选择【圆弧中心】按钮在弹出的命令对话框中选择【圆弧中心】按钮在弹出的命令对话框中选择【圆弧中心】按钮在弹出的命令对话框中选择【圆弧中心】按钮。

9 9)相似地,使用孔命令,选择节点)相似地,使用孔命令,选择节点)相似地,使用孔命令,选择节点)相似地,使用孔命令,选择节点T4T4圆柱体的表面圆柱体的表面圆柱体的表面圆柱体的表面打孔,在孔命令对话框中输入直径为打孔,在孔命令对话框中输入直径为打孔,在孔命令对话框中输入直径为打孔,在孔命令对话框中输入直径为6 6,深度为,深度为,深度为,深度为2020,,,,顶锥角为顶锥角为顶锥角为顶锥角为0 0,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1010)用点对点方式定位于)用点对点方式定位于)用点对点方式定位于)用点对点方式定位于T4T4表面圆周的圆弧中心表面圆周的圆弧中心表面圆周的圆弧中心表面圆周的圆弧中心 7. 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7((((1 1)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偏置】命令图标,选择)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偏置】命令图标,选择)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偏置】命令图标,选择)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偏置】命令图标,选择T3T3圆柱体表面外圆边圆柱体表面外圆边圆柱体表面外圆边圆柱体表面外圆边界,单击【反向】按钮,偏置距离输入为界,单击【反向】按钮,偏置距离输入为界,单击【反向】按钮,偏置距离输入为界,单击【反向】按钮,偏置距离输入为6 6,单击鼠标中键确定,生成,单击鼠标中键确定,生成,单击鼠标中键确定,生成,单击鼠标中键确定,生成偏置曲线。

偏置曲线偏置曲线偏置曲线2 2)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上的【拉伸】命令图标,选择刚才生成的偏置)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上的【拉伸】命令图标,选择刚才生成的偏置)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上的【拉伸】命令图标,选择刚才生成的偏置)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上的【拉伸】命令图标,选择刚才生成的偏置曲线,设定起始和结束值分别为曲线,设定起始和结束值分别为曲线,设定起始和结束值分别为曲线,设定起始和结束值分别为“-15”“-15”和和和和“-35”“-35”3 3)在命令对话框第)在命令对话框第)在命令对话框第)在命令对话框第4 4个图标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求差】命令图标单击个图标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求差】命令图标单击个图标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求差】命令图标单击个图标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求差】命令图标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即可生成节点鼠标中键确认,即可生成节点鼠标中键确认,即可生成节点鼠标中键确认,即可生成节点T7T7,并且完成了将,并且完成了将,并且完成了将,并且完成了将M1M1减去减去减去减去T7T7的步骤到第到第到第到第7 7步为止,我们得到了节点步为止,我们得到了节点步为止,我们得到了节点步为止,我们得到了节点M2M2 8. 对对M2倒圆角倒圆角((((1 1)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中的【边倒圆】命令图标,中的【边倒圆】命令图标,中的【边倒圆】命令图标,中的【边倒圆】命令图标,在如图所示的命令对话框在如图所示的命令对话框在如图所示的命令对话框在如图所示的命令对话框中设置圆角值为中设置圆角值为中设置圆角值为中设置圆角值为2 2。

2 2)选择断边)选择断边)选择断边)选择断边L1L1----L10L10,,,,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单击鼠标中键确认3 3)选择)选择)选择)选择5 5条连边,进行条连边,进行条连边,进行条连边,进行倒圆角处理,圆角值为倒圆角处理,圆角值为倒圆角处理,圆角值为倒圆角处理,圆角值为2 2 7.3 实体造型实例解析二 实现流程q实现流程可表示为:实现流程可表示为:实现流程可表示为:实现流程可表示为:Ø制作末端结点制作末端结点制作末端结点制作末端结点T1T1、、、、T2T2、、、、T3T3、、、、T4T4、、、、T5T5、、、、T6T6、、、、T7T7Ø在在在在T1T1、、、、T2T2、、、、T3T3、、、、T4T4、、、、T5T5、、、、T6T6、、、、T7T7之间进行之间进行之间进行之间进行加运算得到中间结点加运算得到中间结点加运算得到中间结点加运算得到中间结点M1M1Ø制作末端结点制作末端结点制作末端结点制作末端结点T8T8、、、、T9T9、、、、T10T10、、、、T11T11、、、、T12T12Ø在在在在M1M1与与与与T8T8、、、、T9T9、、、、T10T10、、、、T11T11、、、、T12T12之间进行之间进行之间进行之间进行减运算得到结点减运算得到结点减运算得到结点减运算得到结点M2M2。

Ø对对对对M2M2进行倒圆角进行倒圆角进行倒圆角进行倒圆角 1. 制作中心线制作中心线((((1 1)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在基本曲线命令对话)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在基本曲线命令对话)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在基本曲线命令对话)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基本曲线】命令图标,在基本曲线命令对话框中勾选掉框中勾选掉框中勾选掉框中勾选掉“ “线串模式线串模式线串模式线串模式” ”复选框,并勾选复选框,并勾选复选框,并勾选复选框,并勾选“ “无界无界无界无界” ”复选框2 2)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图标,打开点构造器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图标,打开点构造器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图标,打开点构造器在点方式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个命令图标,打开点构造器3 3)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4 4)将)将)将)将XCXC栏中输入数值栏中输入数值栏中输入数值栏中输入数值1 1,单击鼠标中键确认。

即可生成一条,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即可生成一条,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即可生成一条,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即可生成一条X X轴方向和轴方向和轴方向和轴方向和屏幕横向一样长的直线屏幕横向一样长的直线屏幕横向一样长的直线屏幕横向一样长的直线5 5)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单击点构造器的【重置】按钮,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6 6)将)将)将)将YCYC栏中输入数值栏中输入数值栏中输入数值栏中输入数值1 1,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即可生成一条,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即可生成一条,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即可生成一条,单击鼠标中键确认第一个即可生成一条Y Y轴轴轴轴方向和屏幕纵向一样长的直线方向和屏幕纵向一样长的直线方向和屏幕纵向一样长的直线方向和屏幕纵向一样长的直线7 7)单击视图中的两条直线,使之呈现高亮显示使用快捷键)单击视图中的两条直线,使之呈现高亮显示使用快捷键)单击视图中的两条直线,使之呈现高亮显示使用快捷键)单击视图中的两条直线,使之呈现高亮显示使用快捷键CtrlCtrl++++J J,,,,打开编辑对象显示命令对话框,型栏中选择最后一个形式点划线模打开编辑对象显示命令对话框,型栏中选择最后一个形式点划线模打开编辑对象显示命令对话框,型栏中选择最后一个形式点划线模打开编辑对象显示命令对话框,型栏中选择最后一个形式点划线模式,单击鼠标中键确认。

式,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式,单击鼠标中键确认式,单击鼠标中键确认 2. 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1、、T2、、T3、、T4、、T5((((1 1)制作节点)制作节点)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1T1,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命令图标,选择【直径,高度】按钮,在圆柱主】命令图标,选择【直径,高度】按钮,在圆柱主】命令图标,选择【直径,高度】按钮,在圆柱主】命令图标,选择【直径,高度】按钮,在圆柱主轴的方向制定对话框中选择【轴的方向制定对话框中选择【轴的方向制定对话框中选择【轴的方向制定对话框中选择【-XC-XC】方向,在直径】方向,在直径】方向,在直径】方向,在直径栏中输入栏中输入栏中输入栏中输入5555,在高度栏中输入,在高度栏中输入,在高度栏中输入,在高度栏中输入4444,在圆柱底部中心,在圆柱底部中心,在圆柱底部中心,在圆柱底部中心点坐标栏中输入坐标(点坐标栏中输入坐标(点坐标栏中输入坐标(点坐标栏中输入坐标(-124-124,,,,0 0,,,,0 0),生成末端节),生成末端节),生成末端节),生成末端节点点点点T1T1。

2 2)制作节点)制作节点)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2T2,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命令图标,选择【直径,高度】按钮,在圆柱主】命令图标,选择【直径,高度】按钮,在圆柱主】命令图标,选择【直径,高度】按钮,在圆柱主】命令图标,选择【直径,高度】按钮,在圆柱主轴的方向制定对话框中选择轴的方向制定对话框中选择轴的方向制定对话框中选择轴的方向制定对话框中选择ZCZC方向,在直径栏中方向,在直径栏中方向,在直径栏中方向,在直径栏中输入输入输入输入4040,在高度栏中输入,在高度栏中输入,在高度栏中输入,在高度栏中输入4848,在圆柱底部中心点坐,在圆柱底部中心点坐,在圆柱底部中心点坐,在圆柱底部中心点坐标栏中输入坐标(标栏中输入坐标(标栏中输入坐标(标栏中输入坐标(-130-130,,,,0 0,,,,0 0),生成末端节点),生成末端节点),生成末端节点),生成末端节点T2T23 3)制作节点)制作节点)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3T3,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圆柱】命令图标,选择【直径,高度】按钮,在圆柱主】命令图标,选择【直径,高度】按钮,在圆柱主】命令图标,选择【直径,高度】按钮,在圆柱主】命令图标,选择【直径,高度】按钮,在圆柱主轴的方向制定对话框中选择【轴的方向制定对话框中选择【轴的方向制定对话框中选择【轴的方向制定对话框中选择【-XC-XC】方向,在直径】方向,在直径】方向,在直径】方向,在直径栏中输入栏中输入栏中输入栏中输入8080,在高度栏中输入,在高度栏中输入,在高度栏中输入,在高度栏中输入124124,在圆柱底部中,在圆柱底部中,在圆柱底部中,在圆柱底部中心点坐标栏中输入坐标(心点坐标栏中输入坐标(心点坐标栏中输入坐标(心点坐标栏中输入坐标(0 0,,,,0 0,,,,0 0),生成末端节),生成末端节),生成末端节),生成末端节点点点点T3T3。

2. 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1、、T2、、T3、、T4、、T5((((4 4)制作节点)制作节点)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4T4,,,, 利用基本曲线命令中的直线功能利用基本曲线命令中的直线功能利用基本曲线命令中的直线功能利用基本曲线命令中的直线功能绘制拉伸体的轮廓线,绘制时注意勾选线串模式绘制拉伸体的轮廓线,绘制时注意勾选线串模式绘制拉伸体的轮廓线,绘制时注意勾选线串模式绘制拉伸体的轮廓线,绘制时注意勾选线串模式在点构造器,依次输入并确定(在点构造器,依次输入并确定(在点构造器,依次输入并确定(在点构造器,依次输入并确定(-24-24,,,,-28-28,,,,0 0),),),),((((0 0,,,,-28-28,,,,0 0),(),(),(),(0 0,,,,2828,,,,0 0),(),(),(),(-24-24,,,,2828,,,,0 0)再次使用基本曲线,选择第二个命令图标【圆弧】再次使用基本曲线,选择第二个命令图标【圆弧】再次使用基本曲线,选择第二个命令图标【圆弧】再次使用基本曲线,选择第二个命令图标【圆弧】命令,选择命令,选择命令,选择命令,选择“ “中心,起点,终点中心,起点,终点中心,起点,终点中心,起点,终点” ”模式,在点方式模式,在点方式模式,在点方式模式,在点方式栏中再次选择点构造器,依次输入并确定(栏中再次选择点构造器,依次输入并确定(栏中再次选择点构造器,依次输入并确定(栏中再次选择点构造器,依次输入并确定(-24-24,,,,0 0,,,,0 0),(),(),(),(-24-24,,,,2828,,,,0 0),(),(),(),(-24-24,,,,-28-28,,,,0 0),按回),按回),按回),按回车键确定,绘制出轮廓。

车键确定,绘制出轮廓车键确定,绘制出轮廓车键确定,绘制出轮廓5 5)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的【拉伸】命令图标,选中)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的【拉伸】命令图标,选中)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的【拉伸】命令图标,选中)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的【拉伸】命令图标,选中上一步骤中绘制的轮廓曲线,设定起始和结束值分上一步骤中绘制的轮廓曲线,设定起始和结束值分上一步骤中绘制的轮廓曲线,设定起始和结束值分上一步骤中绘制的轮廓曲线,设定起始和结束值分别为别为别为别为0 0和和和和54546 6)制作节点)制作节点)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5T5,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长方体,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长方体,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长方体,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中的【长方体】命令图标,在长方体命令对话框的类型栏中单击】命令图标,在长方体命令对话框的类型栏中单击】命令图标,在长方体命令对话框的类型栏中单击】命令图标,在长方体命令对话框的类型栏中单击第三个命令图标,单击捕捉点工具条的点构造器命第三个命令图标,单击捕捉点工具条的点构造器命第三个命令图标,单击捕捉点工具条的点构造器命第三个命令图标,单击捕捉点工具条的点构造器命令图标,在坐标栏中输入(令图标,在坐标栏中输入(令图标,在坐标栏中输入(令图标,在坐标栏中输入(-103-103,,,,-40-40,,,,-56-56)并确)并确)并确)并确定,再次单击捕捉点工具条的点构造器命令图标,定,再次单击捕捉点工具条的点构造器命令图标,定,再次单击捕捉点工具条的点构造器命令图标,定,再次单击捕捉点工具条的点构造器命令图标,在坐标栏中输入(在坐标栏中输入(在坐标栏中输入(在坐标栏中输入(-53-53,,,,4040,,,,0 0)并确定,确认生成)并确定,确认生成)并确定,确认生成)并确定,确认生成末端节点末端节点末端节点末端节点T5T5。

3. 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7和和T6((((1 1)制作节点)制作节点)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7T7,首先调整,首先调整,首先调整,首先调整XYXY平面双击坐标系拖平面双击坐标系拖平面双击坐标系拖平面双击坐标系拖动动动动ZCZC轴和轴和轴和轴和XCXC轴中键的圆球,使得角度栏显示转动轴中键的圆球,使得角度栏显示转动轴中键的圆球,使得角度栏显示转动轴中键的圆球,使得角度栏显示转动的角度为的角度为的角度为的角度为“-90” “-90” 2 2)单击基本曲线功能的第三个图标圆功能在点构)单击基本曲线功能的第三个图标圆功能在点构)单击基本曲线功能的第三个图标圆功能在点构)单击基本曲线功能的第三个图标圆功能在点构造器中依次输入并确定(造器中依次输入并确定(造器中依次输入并确定(造器中依次输入并确定(0 0,,,,0 0,,,,0 0)和()和()和()和(4040,,,,0 0,,,,0 0),得到直径),得到直径),得到直径),得到直径8080的圆,同理在(的圆,同理在(的圆,同理在(的圆,同理在(0 0,,,,-64-64,,,,0 0)和)和)和)和((((0 0,,,,6464,,,,0 0)处分别绘制直径)处分别绘制直径)处分别绘制直径)处分别绘制直径1717和和和和3636的圆。

的圆3 3)利用基本曲线功能智能点功能画圆的切线,分)利用基本曲线功能智能点功能画圆的切线,分)利用基本曲线功能智能点功能画圆的切线,分)利用基本曲线功能智能点功能画圆的切线,分别选择两个圆的边缘(注:不可选择圆的四分点处)别选择两个圆的边缘(注:不可选择圆的四分点处)别选择两个圆的边缘(注:不可选择圆的四分点处)别选择两个圆的边缘(注:不可选择圆的四分点处),生成四段切线生成四段切线生成四段切线生成四段切线4 4)利用编辑曲线工具条上的【修剪曲线】功能对)利用编辑曲线工具条上的【修剪曲线】功能对)利用编辑曲线工具条上的【修剪曲线】功能对)利用编辑曲线工具条上的【修剪曲线】功能对切线内的多余圆弧裁减,先选择多余圆弧(注意鼠切线内的多余圆弧裁减,先选择多余圆弧(注意鼠切线内的多余圆弧裁减,先选择多余圆弧(注意鼠切线内的多余圆弧裁减,先选择多余圆弧(注意鼠标所在的位置是将被裁剪掉的部位),后选择一端标所在的位置是将被裁剪掉的部位),后选择一端标所在的位置是将被裁剪掉的部位),后选择一端标所在的位置是将被裁剪掉的部位),后选择一端的两段切线作为裁减的两个边界,(注意裁减圆弧的两段切线作为裁减的两个边界,(注意裁减圆弧的两段切线作为裁减的两个边界,(注意裁减圆弧的两段切线作为裁减的两个边界,(注意裁减圆弧时注意将样条延伸下拉框选择为无)。

时注意将样条延伸下拉框选择为无)时注意将样条延伸下拉框选择为无)时注意将样条延伸下拉框选择为无)5 5)利用拉伸功能对上图封闭轮廓进行拉伸,拉伸)利用拉伸功能对上图封闭轮廓进行拉伸,拉伸)利用拉伸功能对上图封闭轮廓进行拉伸,拉伸)利用拉伸功能对上图封闭轮廓进行拉伸,拉伸方向为方向为方向为方向为ZCZC轴正方向,拉伸的起始和结束值分别为轴正方向,拉伸的起始和结束值分别为轴正方向,拉伸的起始和结束值分别为轴正方向,拉伸的起始和结束值分别为0 0和和和和2020,生成末端节点,生成末端节点,生成末端节点,生成末端节点T7T7 3. 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7和和T6((((6 6)再次利用拉伸功能对上图封闭轮廓进行拉伸,拉伸方)再次利用拉伸功能对上图封闭轮廓进行拉伸,拉伸方)再次利用拉伸功能对上图封闭轮廓进行拉伸,拉伸方)再次利用拉伸功能对上图封闭轮廓进行拉伸,拉伸方向为向为向为向为ZCZC轴正方向,拉伸的起始和结束值分别为轴正方向,拉伸的起始和结束值分别为轴正方向,拉伸的起始和结束值分别为轴正方向,拉伸的起始和结束值分别为2020和和和和26267 7)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上的【基准平面】命令图标,选)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上的【基准平面】命令图标,选)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上的【基准平面】命令图标,选)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上的【基准平面】命令图标,选择固定方法中的【择固定方法中的【择固定方法中的【择固定方法中的【XC-ZCXC-ZC】平面,在偏置栏中分别定义】平面,在偏置栏中分别定义】平面,在偏置栏中分别定义】平面,在偏置栏中分别定义4646和和和和-46-46,生成两个基准平面。

生成两个基准平面生成两个基准平面生成两个基准平面8 8)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中的【修剪体】命令图标,依次)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中的【修剪体】命令图标,依次)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中的【修剪体】命令图标,依次)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中的【修剪体】命令图标,依次使用基准平面为参考减去多余的两边,双击箭头符号可使用基准平面为参考减去多余的两边,双击箭头符号可使用基准平面为参考减去多余的两边,双击箭头符号可使用基准平面为参考减去多余的两边,双击箭头符号可以改变裁剪的方向裁剪后得到节点以改变裁剪的方向裁剪后得到节点以改变裁剪的方向裁剪后得到节点以改变裁剪的方向裁剪后得到节点T6T6 4. 制作节点制作节点M1q利用求和功能将上述所构造的利用求和功能将上述所构造的利用求和功能将上述所构造的利用求和功能将上述所构造的7 7个末端节点体个末端节点体个末端节点体个末端节点体布尔加在一起,生成中间节点布尔加在一起,生成中间节点布尔加在一起,生成中间节点布尔加在一起,生成中间节点M1M1,如图,如图,如图,如图7-597-59所所所所示 5. 制作节点制作节点T8、、T9、、T10、、T11、、T12q节点节点节点节点T8T8、、、、T9T9、、、、T10T10、、、、T11T11和和和和T12T12均可以在均可以在均可以在均可以在M1M1的的的的基础上通过孔命令实现。

基础上通过孔命令实现基础上通过孔命令实现基础上通过孔命令实现 6. 倒圆角倒圆角((((1 1)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的边)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的边)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的边)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的边倒圆命令图标,对中间节点倒圆命令图标,对中间节点倒圆命令图标,对中间节点倒圆命令图标,对中间节点M2M2进行圆角处理,需要圆角处理进行圆角处理,需要圆角处理进行圆角处理,需要圆角处理进行圆角处理,需要圆角处理的边有的边有的边有的边有3 3条,按照先断后连的原条,按照先断后连的原条,按照先断后连的原条,按照先断后连的原则先后进行倒圆角,在圆角值则先后进行倒圆角,在圆角值则先后进行倒圆角,在圆角值则先后进行倒圆角,在圆角值栏中输入栏中输入栏中输入栏中输入2 2的值,选择两条断边的值,选择两条断边的值,选择两条断边的值,选择两条断边倒圆角2 2)选择一条连边进行倒圆角选择一条连边进行倒圆角选择一条连边进行倒圆角选择一条连边进行倒圆角。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