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然《层岩丛树图》中的皴法探究 [摘要]巨然,五代南唐时期山水画画家,在南唐灭亡后出家为僧,之后陆续创作了多幅江南山水画画作《层岩丛树图》这副画就是巨然以披麻皴技法进行创作且比较有代表性的江南山水绘画本文以巨然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层岩丛树图》为分析基础,通过剖析《层岩丛树图》中皴法的技巧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感特征,结合巨然自身特殊人生经历,所以山水画作在整体上营造出一种寂静自然的意境,画面充满了禅意,这对我国文人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键词]巨然;皴法;山水画;影响一、前言中国古代山水画绘画技法的发展过程中,以皴法作为主要的艺术审美取向及其风格特征,在山水画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对中国画笔墨意趣的追求,使当时的南派画家在对大自然地深刻观察中创作出的皴法作品逐渐成熟巨然的山水画主要是师承董源,其中的笔墨、皴染以及自然温润的绘画艺术风格与董源所创作的山水画风格极为相似,但是,巨然的山水绘画也有着他自己的独特和不断创新之处从山水画中皴法的演变以及发展历史来看,造成中国山水画传统审美文化风格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董源、巨然所开创的一种表现南方山水山景的披麻皴法,对于准确描绘江南山水画意境有十分深远的历史影响。
二、《层岩丛树图》皴法的审美特征从山水画重要的审美特征来看,董、巨所代表的南方画派,皴法表现各不相同皴法大多用以描绘山峰、石块、湖水、树木轮廓为主,其皴法种类也有很多,常见的皴法主要包括披麻皴,荷叶皴、矾头皴、折带皴、斧劈皴、解索皴、云头皴、乱柴皴、乱麻皴、芝麻皴、雨点皴、牛毛皴、米点皴法等通过巨然其它的作品来看,画作大部分是巨然在江南,逃避战乱休养生息时,描绘的江南山水景象,流露出超尘脱俗、幽深静谧的人生禅意《层岩丛树图》中画面表现出的高山峻峭、重峦叠嶂、丛林茂密,使整体画面空间结构严谨,远中近景层次明确画面中林中小径蜿蜒曲折,穿过密林,树木大多笔直,顺着山势延绵,表现出江南林间山光岚气,仿佛大雨过后,冲刷过山坡的自然景观,整体画面给人一种静谧的感受,山顶峰峦和坡脚多用青石堆积,几个石块堆积在一起,谓之“矾头”画面中的树法也很特别,“巨然画树前曲后直,大部分树木皆以直干取势”3树木笔墨浓淡分明,疏密有序,加强画面中画中景的整体效果,通过运用长披麻皴描绘山石结构,在苔点的配合下,让画面整体上显得更加灵动自然,这种和谐的画面造型对整体布局起积极作用,为丰富发展江南山水画的布局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层岩丛树图》皴法的技法特点《层岩丛树图》在幅画中,巨然多用长披麻皴,看似平列然变化多端,皴擦用笔以中锋为主,笔法自然,使山体线条更加流畅,较北方来说南方山峦使用这种长披麻皴更适合,原因在于江南山水没有北方山体山势险要、高耸入云,南方的山大多比北方的山秀丽且南方多雨,地质土壤湿润,长披麻皴线条长而率性,富于变化,皴法线条的疏密关系与山体结构息息相关,“山石造型没有特意追求雄伟或奇险之体势,画中无烟云之形状,但笔墨浓淡与景物虚实间饶有烟云之气氛4“董、巨”以来的江南画派,大多都立意于云峰出没的岚光山色,由于南方山多石少,起伏平缓的地貌特点,巨然通过长短披麻皴来描绘江南的山川河流,在局部画面中,巧妙运用披麻皴,矾头,苔点,整体画面表现出温润、秀美的特点另外,米芾在《画史》中说过巨然少年时多作矾头,“巨然明润郁葱,最有爽气,矾头太多5其点苔技法是在师承董源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创新,巨然画幅中山石勾勒,以浓墨枯笔点苔,淡皴浓苔,《层岩丛树图》中山峰顶大多浓墨点苔,点苔方法对后世的启发很大四、《层岩丛树图》中皴法的影响通过探究巨然皴法,发现在创作中不仅要结合实际山体的形状,也要有自己的创作思想,要使作品达到情景统一。
披麻皴法技法在画面中的运用,既要注意山体走势,皴擦过程中,也要注意整体画面的笔墨浓淡,要有明暗区别披麻皴的运用,在实践中,要符合画面布局的意境,造型、用笔都有讲究,不可太过突兀单调,皴染结合,画面不仅要以写生实际情况为主也要有自己的见解,加入自己的主观想法,在吸收前人技法的同时也要追求不同的山水意趣在赏析巨然的山水画发现他的作品画面都非常和谐,画作流露出了孤寂幽静的意境,他通过皴法的技法表现描绘南方山水,使其主观思想和江南山水情景交融,观其作品感到舒适南方画派山水画多以平淡天真为特点,以笔墨意趣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在临摹前人作品时,不仅要学习其技法笔法,也要体会揣摩当时画者的思想,学习古人如何运用皴法描绘山石,而不是照搬古人的每一笔画,学会用皴法来描绘现实景观山体,对以后创作和写生山水画来说是有重要帮助的五、结语自董、巨开创江南画派以来,其山水画风格审美趋向影响了画家在现实感受中摸索产生的艺术表现方式,披麻皴法启迪了后来画家们不断开拓、发展,形成了多种皴系,可谓是“各有门庭”在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皴法开始于披麻皴法从中国画从一开始的“空勾无皴”到后面的画面“皴染俱备”,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的,得益于古人对山水画意境表现方法的探索。
总的来说,巨然的山水画为后来学习披麻皴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 王克文.山水画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 周积寅.中国画家丛书董源巨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3.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4. 贺天健.学画山水画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5. 王克文.山水画南宗技法与解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通讯作者:李学更,男,1978年出生,保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民族艺术、玉文化、高等教育管理1 2 通讯作者:李学更,男,1978年出生,保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民族艺术、玉文化、高等教育管理3 王克文.《山水画谈》[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187页.4 周积寅.《中国画家丛书董源巨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25页.5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652页. -全文完-。